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153頁

    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功德圓滿

    大會再次陷入了休會。

    張毅回到了總統府,一旁徐懷瑾沉聲問道:「教官,在他們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表示的時候,就將我們裁軍的方案扔了出去,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了?如果他們依舊僵持,咱們可是怎麼收場?」

    張毅笑道:「僵持?怎麼會?他們也得有這個底氣才行,整個歐洲所有的國家都受到了嚴重的創傷,正是需要精兵簡政,恢復社會建設的時候,哪個國家還會在這個時候喪心病狂的繼續保持大規模的戰力?即便是德國人也不會的!現在的問題就是他們會將保持多少的軍事力量而已,看著吧,誰也不會死撐著的……」

    改過天來,大會繼續召開,但是雙方都認為,其他國家裁剪的員額太少,需要進一步削減軍事力量,同時還要為著自己的國家辯護,維護領土完整需要保持這麼大規模的軍隊,但是沒有一個國家敢說不減員的,不要說歐洲國家,即便是美國這樣受創不是特別嚴重的國家,也需要休養生息,在保持大規模的兵力,實在是沒有必要了,畢竟剛剛簽訂相關的停戰協議,沒有哪個國家敢於再次發動侵略戰爭!

    最後,經過了兩天的艱苦談判,各方國家紛紛進行了妥協與調整。各國公認以華夏革命軍的軍事力量為基準線,各國開始確定自己國家的軍事力量。  

    其中陸軍中美的英法俄意等七國總兵力比例為10:7:7:6:7:5:4,華夏革命軍陸軍八十萬,美國陸軍伍拾陸萬,德國陸軍伍拾陸萬,英國陸軍四十八萬,法國陸軍伍拾陸萬,沙俄陸軍四十萬,義大利陸軍叄拾貳萬;

    海軍中美德英法俄意軍艦總噸位比例為10:7:5:8:6:4:3,華夏革命軍海軍不但從戰艦的先進性上,同時也從數量上開始超越各國,但是,令眾人沒有想到的是,張毅竟然直接表示願意將海軍艦隊的總噸位削減到與英國相同的位置上,對於海上的這種霸權似乎沒有任何興趣。

    除了這些國家之外,幾大強國一致通過,除了上述七個國家,其他任何國家的陸軍兵力不得超過三十萬,海軍艦艇主力戰艦不得超過四十艘。

    整個北京和平會議,整整談判了兩個多月,各國爭論不休,如果沒有張毅的強力壓制,想要這麼快達成一致的意見,幾乎是不可能的。

    會議終於落下了帷幕,這一次的會議,與原來的時空中的分贓式的利益分配會議,截然不同,雖然當年威爾遜提出的十四點原則,頗具政治家色彩,但是由於各國的貪婪企圖給付出流水。

    但是,這一次,完全不一樣了,因為世界上多了一個華夏革命軍,強大的戰力與國力,使得元氣大傷的各國,根本就沒有討價還價的本錢。張毅提出的所有會議原則,在張毅的強勢主導下,全部得到了實現。  

    不但如此,按照楊度與章太炎等人的組織下,大會還提出了要同時成立具有約束效力的國際仲裁機構,國際聯合同盟,任何成員國發生內亂、對外戰爭,都需要服從國際聯合同盟的仲裁與調解,如果違背國際聯合同盟的最終決定,將會遭遇到國際聯合同盟的強力制裁!

    與此同時,華夏民國主導的七個國家全部擔任了主席國,具備仲裁一切國際衝突的權力,這簡直就是一個翻版的聯合國!在這個框架之內,以華夏民國現在的底氣,掌握著英國人與德國人,再加上有求於自己的沙俄人,直接掌握了其中的四票,牢牢的掌握著主動權!

    各國元首和首腦在會議結束後紛紛開始返回自己的國家,開始了大範圍的撤軍,同時開始裁減軍隊,全力恢復生產,整個世界終於恢復了和平!

    這個時候,也是到了年終歲尾的時候。

    張毅將華夏民國幾乎所有的大佬全部召集到了北京,此時的大佬們紛紛揚眉吐氣,不管是在哪裡,洋人們都要對自己點頭哈腰的,再也不是二十年前了,風水輪流轉,這一次終於轉到了中國人的身上!

    持續了三年時間的世界大戰,終於落下了帷幕,這一場大戰,本來應該是美國人獲利最多的,他們準備的時間最早,與歐洲各國的淵源也是無比深厚,但是,沒有想到半路上殺出一個中國虎,將整個世界格局給改變了。  

    三年的時間裡,華夏民國的外債由負的五億華元,一下子變成了掙得七十億華元!這個即便是換算成英鎊,也足足有十五六億英鎊之多,現在的英鎊再也不復當年主宰世界的地位了,連續貶值,對華元的匯率一口氣從七比一,降到了四比一,應該跌幅高達百分之八十!

    近三年來,華夏民國的對外貿易保持著百分之百的增長速度,各種軍工產品以及農產品,行銷全世界,在列強無暇分身的時候,迅速的搶占了世界上各大市場,華夏民國的工廠一個個都富得流油,在這個年代裡,只要工廠的老闆不是傻子,絕對都可以賺到一筆橫財!

    三四年的時間,華夏民國向外輸出石油上千萬噸,鋼鐵上千萬噸,糧食近千萬噸,火炮達到十萬門之巨,重機槍十五萬挺,戰機兩千餘架,坦克近兩千輛,汽車近十萬輛,至於各種型號的炮彈、子彈,更是不計其數!

    三四年的時間,華夏民國幾乎所有的工廠都是在滿負荷的運轉,即便是晚上,生產的機器幾乎都從來沒有停止過轟鳴的聲音,巨大的需求直接推進了工業生產技術的進步!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15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