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丁字卷 紫英,我們談談
在船行抵達揚州時,馮紫英越發感覺到密雲欲雨的那種壓抑。
來碼頭迎接的一干官員中,無疑是以揚州知府翟文崖為首。
他們這一行人並非奉旨出行,而是受內閣之託的一次調查,所以像南京六部並不需要派人來迎接,否則在徐州時,南京就應該有人來了,但如果說南京方面真正重視此行,也可以派員前來接洽,不過很顯然南京那邊並無此意。
對這一點,崔景榮他們都是心知肚明。
現在南京六部為首者基本上都是屬於那種投閒置散的,自然對這些京師來人一百個不待見,真正屬於儲材的年輕少壯派,沒得到尚書們的批准,自然不可能來,但私下裡卻早已經安排私人前來打了招呼了,比如像南京工部左侍郎陶騫,南京戶部左侍郎胡文吉等人。
所以崔景榮他們也不在意,本身就是來一次調查摸底,對於南京六部那邊,也就是場面走一圈,更多地還是要著眼於各府,比如金陵府、淮安府、揚州府、蘇州府、松江府等。
揚州不算是此次南下的重頭,但是揚州地位卻又特殊,作為整個兩淮南直的鹽運中心,這裡不但云集了富甲全國的鹽商,同時這裡還是最重要的各類消費物資集散地,除了鹽,脂粉、絲綢、木材、糧食、布匹、骨董藝術品等等,在這裡的交易繁盛程度有些甚至超過了京師城。
揚州是一座典型的消費型城市,畸形的需求和市場使得這裡消費行業極為發達,但除了鹽外,脂粉和絲綢可以算得上這裡的重要出產,其他的更多地中轉流通,但這特殊的中轉流通恰恰造就了這裡的十里繁華。
馮紫英是早就和崔景榮等人打了招呼,算是請了一個假,在匆匆參加了揚州地方官府舉辦的歡迎宴會之後,馮紫英就先行告辭離開了。
在見到林如海第一面時,馮紫英心裡就微微一沉。
瘦削的面頰和還算有神的目光,這兩種不同的徵兆混合在一起就意味著什麼,馮紫英心裡還是有些數的。
長期跟隨著張師,多少他也有些見識,這種情形往往是病入膏肓難以逆轉,但是卻還不至於短時間內油盡燈枯的狀態。
果然在和賈璉簡單交談了之後,賈璉就告訴了馮紫英情況不容樂觀。
按照多個郎中的判斷,林如海應該是長期勞累,積勞成疾,濕熱傷脾,寒溫失節,日晡潮熱,夜有盜汗,這是典型且嚴重的肝疾。
再一問,林如海喜好飲酒,雖然酒量不大,但是卻是每日都要小酌。
肝疾到了這等狀態,基本上就是拖日子的問題了,按照郎中的判斷,短則一兩月,長則三五月,基本上也就是這個時間了。
看黛玉的模樣倒也還算正常,雖然眼睛紅腫,神態哀憐,但好在還不是自己最擔心的那種打擊過大難以接受的狀態,大概是之前因為做了最壞的打算,現在看到自家父親尚能堅持,心裡也就慢慢接受了。
「馮鏗見過林伯父。」馮紫英規規矩矩的鞠躬作揖行禮。
「沒想到汝俊兄居然有如此得意弟子,果然是英姿不凡,天縱奇才啊。」林如海嘴角帶著笑容,抬抬手,示意馮紫英不必多禮,心中卻在暗嘆。
眼前這個青年無疑會是日後大周政壇上一顆耀眼的新星,或許二十年後此之就該在文淵閣中有一席之地了。
不提馮紫英的能力才華,單單一個庶吉士,不,現在是翰林院修撰身份了,而且有齊永泰和喬應甲這兩個北地士人文臣中的佼佼者保駕,其前途可以想像會有多麼光明。
無論是誰想要動馮紫英,都要掂量一下來自北地士人的瘋狂反撲,這還沒有算他還是官應震這個湖廣派首領的得意門生,柴恪無疑也是受到了官應震的影響才會如此青睞此子。
不得不說馮紫英的身份實在太特殊了,祖籍山東,成長於山西,然後又附籍順天府,山東、山西、北直,這三個北地士人實力最雄厚的北地省份,未來可能就是他的基本盤了,再加上他的特殊出身,武勛之家,雖然這個群體現在不那麼受待見,但是你卻不能否認這個群體依然在軍隊和邊地中有著無法忽視的影響力。
這一切加起來,就真的太完美了。
噢,對了,這個傢伙還頗合皇上的胃口,或者說這傢伙很能投皇上所好,而且還能拿得出真材實料,不是那種單靠阿諛逢迎來討好皇上的。
難怪那麼多人都看好此子,自然也就有無數人想要招他為婿了。
「伯父過譽了,小侄才疏學淺,資質愚鈍,尤其是在經義詩文上更是不值一提,甚至淪為笑柄,……」
馮紫英的話讓林如海笑了起來,「賢侄何須如此謙虛,須知過分謙虛就是虛偽了。我不認可你所說的,經義的確是根基,但是根基再牢,若是不通變通和突破,那也成就有限,難以真正應對危難時局,至於詩詞歌賦,那是錦上添花的東西,沒有這些東西錦還是錦,一樣有用,而花不過就是好看罷了。」
馮紫英沒想到林如海居然用這樣一種方式來詮釋錦上添花這個詞語和經義詩文,完全顛覆了他之前對林如海的猜測,這讓他大有引為知己的感覺。
難怪林如海會為賈雨村引薦給王子騰,只怕林如海未必就不知道賈雨村的本事和品性,但還是推薦給了王子騰,這說明林如海遠非有些人想像的那種迂腐古板士人。
至於說是不是清廉剛正,馮紫英不好評判,但以他的判斷能在兩淮巡鹽御史位置上替太上皇看守這座內庫這麼多年,甚至到現在永隆帝都不敢輕易插手,也足以說明很多了。
這不是一個光靠清廉剛正就能坐穩的位置,甚至還可以再用心險惡的說了一句,元熙帝也不可能讓一個清廉如雪剛正不阿的私臣來坐這個位置。
深深地看了馮紫英一眼之後,林如海撐這身體站起身來,旁邊的長隨趕緊扶著,不過林如海還算正常,只是身子有些虛弱而已,擺擺手,「你們都出去吧。」
長隨躬身而退。
「玉兒,璉兒,你們也出去,我要和紫英好好談談。」林如海語氣平淡,但林黛玉和賈璉都明白林如海是要和馮紫英談什麼了,都點了點頭,出去了。
書房裡只剩下了二人。
巡鹽御史論理是一個臨時性的職務,但是從前明以來,這個職務雖然一直被明確為都察院派出的御史,可從未真正屬於都察院管轄。
大周自天平帝以來,兩淮巡鹽御史這個位置就成為皇帝的「自留地」了,甚至連內閣和都察院似乎也和這幾任皇上達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尤其是在元熙帝其間,六下江南的巨大花銷如果要讓戶部來承擔,勢必要引發朝野的攻訐,無論是內閣還是皇帝本人都難以抵擋得住這份抨擊。
所以有兩淮巡鹽御史在這中間作為皇家內庫和戶部國庫之間的一種隱性橋樑,所以很多不好說或者難以說清楚的東西,就都可以通過這裡來處置了。
這不過這個隱性私庫規模經歷了這麼多年,特別是元熙帝這四十年,規模究竟有多大,每年發出多少鹽引,收回多少銀子,用於哪些方面,誰能用這裡邊的銀子,現在還剩多少銀子,都是一個謎。
都察院也好,龍禁尉也好,甚至戶部也好,都想搞明白這一點,但是又誰都不敢來赤膊上陣,往往都只能假借各種藉口理由或者國事日艱國庫不足來想方設法打探。
不過好像到現在為止,這個意願都尚未達成。
林如海重新坐下,和馮紫英相向而對。
「紫英,你就沒有什麼要和我說一說麼?」林如海面容溫和,但語氣卻有些微冷。
馮紫英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站起身來,再度鞠躬行禮,「小侄知道伯父心裡肯定是對小侄有些看法的,但小侄還是想要向伯父懇求,請伯父能將林妹妹嫁與小侄。」
「哦?」林如海笑了起來,笑得有些冷,「你不是要娶沈珫沈季玉的女兒麼?」
沈珫和林如海都是蘇州同鄉,又是同年進士,雖然他走了元熙帝私臣這條路,和沈珫關係並不密切,但是並不代表沒有往來,更不代表對沈珫的情況就不了解。
「回伯父,沈伯父那邊,是喬師和家父做主,蒙皇上恩典,小侄兼祧家伯父之長房,所以沈家女乃是娶為長房。」馮紫英語氣恭敬,但是卻沒有半點含糊。
「你是打算娶玉兒為你們馮家三房嫡妻?」林如海要把問題問清楚,「賈雨村曾與我來信說和你提及你和玉兒約為婚姻之事,當時你為何婉拒?」
馮紫英沒想到賈雨村居然還把這事兒捅給了林如海,但也很難說人家這是惡意。
略作思索,馮紫英迅即回答:「兩個原因,一是當時小侄和林妹妹年齡都尚小,二是有些顧慮,擔心家母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