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661章 壬字卷 行宮風雨(2)

    馮紫英的態度在郭妃眼中十分正常,現在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皇上更垂青祿王,而文臣們則更願意遵從舊例,即立長,無論如何都輪不到在這兩者之間的福王禮王和恭王。

    甚至很多人都覺得恭王才十歲,能不能活到成年也說不定,這年頭幼年夭折的情況很常見。

    起碼壽王、福王、禮王不但成年,而且都已經婚配並有了子嗣,像壽王已經有了兩個兒子,福王、禮王也都各有一個兒子了,而祿王也滿了十四,馬上就可以婚配,這在包括皇上在內的很多人眼中都是加分項,可恭王才十歲,很多事情都還難以確定,疾病夭折的危險尚未遠離。

    這也是郭妃的心中之痛,自己的兒子比其他幾個皇子更優秀,可就因為年齡幼小就只能被排除在選儲之外,這是她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

    現在皇上身體雖然不太好,但是在郭妃看來,只要好生將養,再堅持兩三年甚至三五年應該是可以的,實在不濟,託孤監國這些手段都可以考慮,以自己兒子的天資,完全可以比其他幾位皇子做得更好。

    只可惜這個觀點卻沒能得到其他有力人士的支持呼應,這讓表面上波瀾不驚的郭妃心急如焚,甚至有點兒病篤亂投醫的感覺。

    之前她曾經就找過張景秋,但張景秋置之不理;舅父陳敬軒現在還處於落魄期,不敢露面,郭妃也徵求過意見,陳敬軒給的意見就是儘可能通過皇室宗親和一些不太支持壽王的文臣上來想辦法發聲。  

    郭妃也找過立場看似較為公正的忠惠王試探過,但是忠惠王滴水不漏,一副拒人千里之外,半點都不肯介入其中,這讓郭妃很是失望。

    舅父提出來的建議倒是有些讓郭妃意動,皇室宗親裡邊,忠順王那邊無疑是分量最重的,只可惜忠順王已經把寶押在了梅月溪和張驌身上,忠信王不受皇上信重,他若支持,只會適得其反;廉忠王那邊一直置身事外,比忠惠王還難打交道,顯然是知曉這裡邊的水深水淺。

    倒是另外長公主這邊,永安長公主倒是和自己比較親善,但是郭妃卻知道皇上不太親近永安長公主,而更寵信永寧長公主,只可惜永寧長公主卻和梅月溪這個賤人走得更近,分明是覺察到了皇上的心意,才把寶押注祿王身上。

    今日卻在這裡不經意間遇到了這個馮鏗,倒是讓郭妃眼前一亮。

    舅父在不經意中就提到過他和馮家的交情,其父馮唐是三邊總督,而且現在都還兼著薊遼總督尚未卸任,與舅父是老交情,而且馮鏗在幾年前的臨清民變時還曾經找他求救,他也給了積極回應,才使得馮鏗得以脫身,這段淵源情分,馮鏗和馮家不可能不認。

    說起當年臨清民變的幾個當事人,時任漕運總督李三才已經是內閣閣老,巡漕御史喬應甲已經是都察院右都御史,唯有自家舅父時運不濟,好不容易當上三邊總督卻又旋即落馬。  

    現在馮鏗在京中青年士子中名聲極大,即便是整個北地士人群體中對其也十分推崇看重,加之其座師是齊永泰和官應震這兩個北地士人與湖廣士人的領袖,其言語分量更非同尋常,難怪皇上都要破格召見他聽取意見。

    這也許是一個契機?

    只是如何來打通這層關係還要細細斟酌。

    眼前的永安長公主也許是一條線,她的兒子似乎和馮鏗是同學,關係似乎很不錯,這倒是可茲利用的渠道。

    再加上舅父對其的恩情,如果再許以好處,也許能有所突破?

    郭妃也清楚像馮紫英這種能夠二十之齡坐上順天府丞的角色,肯定不會是天真幼稚之輩,不是單靠說幾句好話拉上關係,或者許幾個空頭諾言就能拉攏收買的,便是他不夠成熟,他的父親和座師舉主們也不會允許他擅自表態。

    但這畢竟是一條路子,反過來說,馮鏗智慧天成,他的態度一樣可以影響到齊永泰、官應震和喬應甲這些人的態度,他的父親更不用說。

    如果能夠找到辦法把這個人拉入自己陣營,的確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妙用。

    「馮大人太謙虛了,能讓皇上破格召見問計,足以說明一切了。」郭妃風度極佳地淡淡一笑,這個時候不是拉關係的時候,保持這種距離也是好事,「還請馮大人要多多為我大周出謀劃策,替皇上分憂才是。」  

    「理當如此。」馮紫英回應了一句,郭妃便招呼永安長公主離開,倒是周培盛悄然上來,小聲道:「大人不必計較,可能熙妃娘娘這段時間心情不太好。」

    馮紫英若有深意地回應了一句,「好像這段時間宮中諸位娘娘都有些心浮氣躁啊。」

    周培盛一愣怔之後,隨即會意地笑了起來:「的確如此。」

    馮紫英見到永隆帝是在東宮。

    內宮分成了兩塊,一片是東宮,是永隆帝單住,另一片是西宮,面積要比東宮大得多,主要是為後宮妃嬪和未成年皇子準備。

    而實際上每一次鐵網山秋獮都沒有像今年這樣緊張,不但所有妃嬪全數來齊,而且各位皇子們也是齊齊到來。

    以往有些時候的鐵網山秋獮也會有立儲之意,但是一般說來,在之前就已經基本敲定,鐵網山秋獮不過是走一個過場,皇帝也大多年富力強,定下儲位之後,起碼也還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讓太子通過詹事府來進行培養磨礪,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打磨之後,接掌皇位也多是波瀾不驚。

    像元熙帝時期,義忠親王當了二十年太子卻未能繼位,便是永隆帝也是在忠孝王身份之後當了幾年太子才接掌皇位。

    元熙帝之前的廣元、天平二帝繼位都是當了多年太子,順順利利繼位,從未鬧出過什麼風波。  

    但今次卻不一樣,永隆帝身體不佳已經不是秘密,便是邊牆外的蒙古、女真,亦或是海外倭地甚至紅毛番和佛郎機人也都有所耳聞,可其膝下卻有五子,似乎個個都有機會,個個都不甘袖手。

    這種情況下越是往後拖,後患越大,這也是永隆帝為何要在這次秋獮之後就要把儲君人選確定下來,只有這樣他才能用兩三年的時間和精力來幫這個兒子掃除障礙,培植心腹,穩住陣腳,讓其在自己閉眼之前順利坐穩江山。

    看著這個緩步走進來的青年,永隆帝一時間有些恍惚。

    自己第一次見到這個青年時,不,那時候應該還算是少年吧,頂多算是少年邁向青年階段,那是什麼時候?平定寧夏哱拜和劉東暘他們叛亂的之後此子回來報捷覲見的那一次吧?

    以前雖然早就聽聞過此子的名聲,但是卻未見過,那一次才算是在東書房單獨奏對,嗯,讓這個傢伙獨享了只有內閣閣老和六部尚書侍郎的尊榮,永隆帝印象很深,那一次馮紫英的表現讓他格外滿意,尤其是馮紫英提出收復前明丟失的沙州和哈密兩地,成為自己繼位之後的一大亮點,無論是士林還是民間都是讚不絕口。

    反倒是後邊的開海之策爭議頗大,雖然朝廷得益頗多,但是卻讓馮紫英遭受了不少攻訐,特別是這些攻訐還多是來自北地士紳,認為馮紫英作為北地士人反而為江南謀劃,讓北地利益受損。  

    實際上也談不上北地利益受損,但江南得益更大卻是真的,但是得益最大的卻是朝廷,單就這一點,永隆帝就覺得馮紫英的大局觀勝過朝中許多抱殘守缺的重臣們,而南京那幫江南士人就更是讓人不齒。

    「微臣馮鏗見過皇上。」

    馮紫英依禮叩拜。

    「平身,賜座。」永隆帝斜靠在御座上,明黃色的袞龍袍寬鬆,越發顯出他身軀的蒼老瘦削,這讓馮紫英心中也是一抖,比起上一次見到對方時,皇上的身體似乎又衰老了許多,連帶著原來那雙澄澈銳利的雙眸似乎都渾濁了不少,再無昔日的那種凌厲霸氣了。

    「馮卿,有一段時間沒見著卿了,從永平回京,這順天府丞的位置不好坐吧?」永隆帝滿意地收回遐思,目光收回,落到窗外,再回到此子身上。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為君分憂,義不容辭。」馮紫英淡然應道。

    「唔,朕喜歡聽這幾句話,如果朝廷上下臣子們都有紫英你這般態度,那朕也可以安享餘生了。」永隆帝喟然嘆道。

    馮紫英趕緊起身,「皇上!……」

    「好了,是朕失言了,不過朕的身體不好,這也不是什麼秘密,紫英也應該清楚,此番秋獮,朕的意圖。」永隆帝開門見山,「前些日子朕已經見了不少人,聽取了不少人的意見,當然此番秋獮,也不僅僅是選儲立儲之事,朕也還有一些其他朝務需要聽一聽來自各方的意見,紫英,你非朝官,但順天府之事,關乎京畿要地,朕認為你的意見一樣重要,所以專門召你來,也就是要聽一聽你的看法。」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661章 壬字卷 行宮風雨(2)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