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萬曆四十八年,朱翊鈞因長期沉溺於酒色再加遼東慘敗的打擊病逝,享年五十八歲,廟號神宗,葬於定陵。】
【總結:很多人心中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但凡早死二十年,評價就會完全相反。】
得,又是一個唐玄宗式的皇帝。
朱元璋捂著心口,「妹子,咱的大明要亡了,你能不能和神仙商量商量讓他別說了?」
前面的說說也就算了,眼看著大明都要沒了,自欺欺人也行,只要聽不到,那邊的大明就沒有亡。
馬皇后的表情一言難盡,並不想搭理開始異想天開的男人。
【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朱常洛,萬曆皇帝朱翊鈞與孝靖皇后王氏之子,萬曆四十八年即位,年號泰昌。】
【萬曆和朝臣幾十年的國本之爭,他寵愛福王朱常洵,朱常洛雖是太子,但卻不為萬曆所喜,數十年間被父親漠視以及鄭貴妃一黨欺凌,生性優柔寡斷,直到即位也依舊受鄭貴妃控制。】
【朱常洛即位後任用賢臣革除弊政,罷除礦稅、榷稅,撥亂反正重振朝綱,但僅在位一個月便因病中服用紅丸駕崩,享年三十九歲,廟號光宗,葬於慶陵。】
【明末三大疑案,梃擊案有人闖入太子所居慈慶宮,傷及守門官員多人,朱常洛險些遇害;紅丸案大臣進獻紅丸導致剛剛登基的朱常洛暴斃;移宮案為泰昌元年寵妃李選侍為照顧皇長子朱由校遷入乾清宮又被迫移到仁壽殿噦鸞宮最,朝中矛盾日益激化。】
【總結:戰戰兢兢活了三十多年,登基一個月就暴斃,這倒霉催的,也是沒誰了。】
殿中所有人都面無表情,只等神仙趕緊把剩下那兩個說完好離開。
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馬上就要結束了。
神仙說的事神仙說的,和他們這邊沒有關係。
嗯,沒有關係。
【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朱由校,泰昌皇帝朱常洛長子,年號天啟。因精於木工,又被稱為木匠皇帝。】
【朱由校即位之初重用東林黨人,朝中一度出現「東林勢盛,眾正盈朝」的局面,後魏忠賢與皇帝乳母客氏專權,迫害東林黨人,朝野黨爭嚴重,民間民不聊生,而遼東外患也越發嚴重。】
【天啟元年,為穩定遼東,皇帝再次起用熊廷弼為遼東經略。熊廷弼制定了「三方布置」策,而遼東巡撫王化貞力主分兵把守全面進攻,此時最終以熊廷弼被罷免並遇害告終,遼東形勢也越發艱難。】
【天啟五年,皇帝划船溺水,之後依舊沉緬於聲色犬馬之中,服用大臣進獻的「仙方靈露飲」求長生,結果全身浮腫,臥床不起。次年京師發大水,山東、河南、江北等地出現旱災蝗災,江山危機四伏。】
在天災面前,皇帝溺水已經不算大事。
朱元璋面沉如水,他們當年起事除了朝廷的壓迫還有就是天災連綿,就算朝廷是個好朝廷,那麼多天災輪番下來百姓也沒活路。
百姓沒活路,勢必要生亂。
朝廷能勉力救災還好,百姓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造反,他們知道朝廷在想辦法救災心裡就不會亂。
要是朝廷還在內鬥黨爭,那完了,看看蒙古朝廷是怎麼玩完的就知道接下來肯定沒好事。
【天啟六年和天啟七年,袁崇煥在寧遠之戰、寧錦之戰兩次打敗努爾哈赤擊退後金軍,遼東戰局有所改觀,但是朝堂依舊被魏忠賢的閹黨把控。】
【天啟七年,皇帝崩於乾清宮,享年二十三歲,遺詔以皇五弟信王朱由檢繼承皇帝之位,廟號熹宗,葬於德陵。】
【總結:他要是個木匠,憑手藝也能青史留名,可惜他是個皇帝。】
二十三歲,英年早逝,但是沒有一個人覺得可憐。
大明都要亡了,他們可憐自己還不夠,沒心情去可憐別人。
這已經是倒數第二個了,倒數第二個都開始天災連綿,到了倒數第一個百姓還能活嗎?
閉眼。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朱由檢,泰昌皇帝朱常洛第五子,天啟二年受封為信王,天啟皇帝無嗣而終,朱由檢奉遺詔繼承皇位,改元崇禎。】
【崇禎即位後剷除魏忠賢及其閹黨,勤於政事厲行節儉力圖中興,任命袁崇煥對付後金,然而後金在皇太極的帶領下繞過袁崇煥在薊州的防線攻到北京城下,袁崇煥回京擊退後金,隨後被逮捕下獄,次年以謀逆罪凌遲處死。】
【明末小冰河時期災荒頻繁糧食歉收,西北和中原地區受災尤甚,明末農民大起義爆發,李自成、張獻忠兩部坐大,而崇禎皇帝頻繁更換內閣輔臣,先後誅殺袁崇煥等十八名封疆大吏,起用洪承疇、孫傳庭等人試圖解決內憂外患,皆以失敗告終。】
災荒頻繁,糧食歉收,西北和中原地區受災尤甚,上次這句話後面跟著的是元末農民大起義爆發,這次就輪到了他們自己。
明末農民大起義……
他們大明就是農民起義起家的,怎麼也淪落到這個地步了呢?
o(╥﹏╥)o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兵臨城下,「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李自成攻取北京推翻明朝統治,崇禎自縊於煤山,享年三十三歲,遺言「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明朝滅亡。】
【清軍入關後,攝政王多爾袞宣布為他發喪三天,定廟號懷宗,葬于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