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頁

    【但是別忘了,這是一個王朝的末年,矛盾遠不只明面上看到的那麼簡單。】

    【至正五年,鍋哥遣官奉使宣撫,派欽差大臣當各地監察地方官。這些欽差大臣的權力極大,只要他們認為地方官有罪,「四品以上停職申請,五品以下就便處決,民間一切興利除害之事,悉聽舉行。」】

    【如果欽差大臣都是公正廉潔的好人,讓他們手握大權自然沒問題,壞就懷在這些欽差里只有少數幾個是干實事的,絕大部分都是和地方官狼狽為奸的佞臣。】

    【欽差抵達地方之前,百姓「皆若大旱之望雲霓,赤子之仰慈母」,真正見識了欽差的所作所為,卻變成了「官吏黑漆皮燈籠,奉使來時添一重」。】

    【地方官在民間搜刮一波,餵飽了欽差還能養肥自己,只有百姓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徐達黑著臉罵道,「呸,狗皇帝狗大臣都該砍了腦袋餵狗。」

    花雲附和道,「老徐說的對。」

    這回連老朱都沒發表意見,「狗皇帝狗大臣都該砍了腦袋餵狗」的發言全票通過。

    嗯,很符合他們反賊的身份。

    【前面已經說過,對於元朝的滅亡,鍋哥很大程度上就是個背鍋的,腐敗的朝廷已經無可救藥,他勵精圖治也好躺平擺爛也罷,對走向滅亡的元朝來說都影響不大。】  

    【至正四年之後,中國進入災害多發期,中書省管轄的腹里和河南行省受災最為嚴重。黃河奪淮入海、饑荒頻繁、瘟疫爆發、百姓流離失所,連大都都沒能倖免。】

    【史書記載,「饑民雲集京師,都城內外,呼號丐乞,僵仆不起者相枕藉。」】

    【鍋哥急的不行,又是下罪己詔又是重新起用脫脫,如果有人告訴他從城牆上跳下去就能挽回元朝的頹勢,他估計會毫不猶豫的往下跳。】

    【天災連綿,天下動盪不安,民間的農民起義頻繁發生,大亂一觸即發。】

    【脫脫復相後試圖力挽狂瀾,黃淮大片洪澇,江南海運受阻,朝廷財政匱乏,他為了籌集治河經費變更鈔法濫發紙幣,然後派賈魯徵調十幾萬民夫治理河道,還派了兩萬軍隊進行監管。】

    【時人譏諷道,「丞相造假|鈔,舍人做強盜。賈魯要開河,攪得天下鬧。」當時還有首非常有名的小令寫道,「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千萬。」】

    【開河和變鈔這兩件事後面會出一期詳細解釋,總之就是,不管脫脫本意如何,這兩個措施都成了引爆元末農民大起義的導火線,成了壓垮元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至正十一年,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及其劉福通等抓住這個民怨沸騰的機會,一面宣傳「彌勒下生」「明王出世」,一面散布民謠「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  

    【他們暗地裡鑿了一個獨眼石人埋在即將挖掘的河道上,幹活的民夫挖出石人大驚失色,情緒醞釀到位,元末農民大起義在這一年正式爆發。】

    【這次起義的聲勢大到什麼程度呢?有史書為證,「寇起淮南,凡浙西、江東南、湖南北,以閩、蜀之地,凡城所不完者皆陷。」】

    光幕中亮起星星之火,落到輿圖上變成一片片揭竿而起的貧苦百姓,廳中眾人目不轉睛的看著光幕中變幻的畫面,他們知道,那些光點中也有他們。

    李善長是心思細膩的讀書人,聽到這裡可謂是感慨萬分,「時也,命也。」

    不看天下大亂的現狀,只聽天音介紹的大元皇帝,他只覺得皇帝是個可憐人。

    人禍尚且可免,天災卻是防不勝防,朝廷已經是個腐朽的爛攤子,皇帝能做到任命賢臣、下罪己詔已經很不錯了。

    沐青:……

    好的,這要是當了大官,肯定是個「皇上有什麼錯?錯的都是蠱惑皇上的奸臣啊!」的主兒。

    沒關係,現在感慨沒什麼,要是待會兒還這麼感慨,老李頭肯定得被群毆。

    老朱和其他人聽到李善長的感慨表情都是一言難盡,他們不像老李這麼多愁善感,更不覺得皇帝有多可憐。  

    吃不飽穿不暖凍死餓死的是天下百姓,被蒙古人欺壓的是他們漢人,皇帝有吃有喝有得住有什麼好可憐的?

    他們不求頓頓山珍海味,也不求住金碧輝煌的宮殿,只要能凍不死餓不死,給他們個擋風的窩棚,讓他們頓頓吃豆餅麥糠甚至樹皮草根都行。

    但凡有一點活下來的可能,他們都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皇帝可憐?皇帝要是可憐,餓死凍死的百姓怎麼形容?

    要是錦衣玉食的皇帝都能用「可憐」二字來形容,請把這個「可憐」的機會留給他們,他們肯定不挑三揀四。

    老朱抱著懷裡的小娃離老李遠點,他不關心皇帝咋樣,他只覺得老李是個神經病。

    第4章

    光幕中的星星之火分散到各地,每一顆火星都是一支起義軍。

    天下百姓苦朝廷久矣,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死前鬧一場大的。

    韓山童起義時兵敗被殺,其妻楊氏、其子韓林兒逃到武安山中,劉福通等人衝出重圍再次起義軍攻占潁州。

    朝廷派來鎮壓叛亂的大軍被劉福通打退,之後再派來的官軍連打都沒怎麼打直接潰散。

    有劉福通打頭陣,全天下都知道如今的蒙古大軍已經不是當年那支所向披靡的強大軍隊,各地起義軍的勢頭更猛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