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2頁
這一次治水,趙含章大量使用了軍隊士兵,除了征役外,她還從國庫中撥了一筆銀子,專門給他們招工用的。
工錢,役丁和士兵們的糧草,修築河堤,清淤使用的材料等,只黃河治理一項就撥去了三萬石糧食和五百萬錢,剛剛收上來的賦稅到國庫里短暫的停留了一下就被支出了。
這些錢都交到了傅庭涵手上,作為尚書令,他親臨黃河主持治河,目前人就住在黃河邊上。
趙含章對此很看重,生怕底下有官員糊弄他,因此還把剛回京的趙信給派了出去,讓他和范穎各帶一部分御史去巡視河道。
「這一次巡視,除了保證撥下去的錢要用在刀刃下,保證治水將士、役丁們的利益外,你們還要做好治水普及工作,針對黃河兩岸的植草木換賦稅的方法,我便不在邸報上大肆宣傳了,但我要黃河兩岸的百姓都知道這件事,讓他們都加入到治理黃河中來。」
趙信和范穎應下,拿了手令後各自去御史台選下屬。
第1166章 意外撞倒
建興元年,晉國南北各地雖偶有小旱小澇,但都是階段性的,本地就可克服,所以整體性算豐收的一年。
豐收啊,一年下來,夏收冬小麥之後就連續的播種和收穫,大豆,黍,稷和稻穀。
黍就是大黃米,是五穀之一,但產量很低,趙含章考慮到產量的問題,分發種子時只分了小麥、大豆和稻穀,但民間自留種子也很多,尤其是貴族。
在遠離洛陽和豫州的偏遠之地,石磨未曾普及,麥飯和豆飯依舊是普通人的主食,而家境好一些的則偏向食用黍飯和米飯,所以種植黍的人也不少。
秋收之後,農民們留夠今年要交的稅,再留夠家用,多餘的就會拿到市場上販賣,於是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穀物。
除了穀物,還有各類種子,比如菜種,麻種等。
趙含章就命令司農寺去市面上找各種種子培育起來,「除了麥、稻和豆,其他作物的種子你們也當研究一二,麥成熟之後的收穫期很短,不論是我們中原一帶種植的冬小麥,還是幽州和并州北部要種的春小麥,收穫期都極容易遇到風雨。」
「成熟的小麥一旦倒伏,那和顆粒無收也沒多大區別了,而人力總有限,所以種植糧食要多種類,方能岔開收穫時間。」
若一家三口十畝的麥子收割到運回家中需要十天,那二十畝就要二十天,時間周期太長,成熟的小麥很可能會遭受風雨倒伏,而且過熟的小麥會散落。
為了減少損失,分出一些地來,將收穫時間岔開是最好的辦法,如此,人力可以得到更合理的應用,也能略作修整。
黍和稷是很好的選擇。
而且,稷可以釀酒。
看趙瑚就知道了,大家日子好過了,酒水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外,趙含章還道:「除了市面上的各種種子外,你們還當收集一些野外的種子。」
司農寺的博士疑惑:「野外的種子?」
「不錯,野麥,野稻,野黍,性狀相近的兩條麥培育出來的麥種反而沒有太大的改變,有時還會產生不好的病變,但性狀相差很大的兩條麥卻可能培育出優良的麥種,新增加不一樣的性狀,」趙含章道:「我今年巡視洛陽周邊的麥田時,發現有不少麥剛掛穗沒多久就倒伏了,風雨不可控,那我們就要想辦法加強麥的強韌,使其遭遇風雨而不倒。」
博士的眼睛噔的一下亮起來,「大將軍的意思是,要我們現在的麥去和野外經歷風雨而不倒的野麥交配,借一借他們的強韌?」
趙含章頷首,「不能一心只看麥穗的顆粒數,想著增產,而忽略了其他的性狀。若能培育出強壯堅韌的麥種,使其不倒伏,這也是一種增產。除此外,還有抗旱,抗澇的種子,如此,百姓們將來可以根據各地情況不同而選擇不同優點的麥種。」
「麥種如此,稻種亦是如此。」
博士連忙將此事記下,他是做農業研究的,自然知道麥和麥之間會交配,他們之前都是挑選最優的麥種和最優的麥種交配,從未想過去找野麥,畢竟,野麥的收穫是真的不高,不好吃,顆粒小,穗短且少,這不是優品配劣品嗎?
但大將軍說的也有道理,或許他們可以一次交配三根麥,或者先甲和乙交,得了丙後再和優良的丁交,應該可以得出更好的麥種吧?
不管了,先回去試試。
正好,此時還不太冷,進山找一找,說不定還能找到呢,可惜冬小麥已經都種下,只能趕明年的春小麥了,或者搭個大棚追一下冬小麥?
胡思亂想間,博士一把撞在了正低頭沉思走在他前面的沈如輝身上。
博士突然撞在沈如輝身上,腳步就有點慌張,左腳絆住右腳,貼著沈如輝就往下倒。
沈如輝自己都在走神呢,還未回過神來,直接被泰山壓頂,啪嘰一聲就趴在了地上。
博士驚慌失措的要起身,卻越忙越出錯,把勉強抬起頭來的沈如輝又給按到了地上,路過的官員們看見,憋著笑跑上前將人拉起來,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道:「余博士,您再不滿上官也不能動手毆打啊。」
余博士被拉起來站好,一聽這話,臉色爆紅,連忙搖手道:「我沒有,我只是沒看到沈郎中。」
「沈郎中可是您的上官,那麼大個人走在您前面,您都沒看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