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頁
當第一批運到上蔡,一直如死水般安靜的上蔡縣突然活了起來,各里里正下村通知,各家各戶都拿上糧袋去縣衙里領今春賑濟的糧食和下發的糧種。
賑濟的糧食並不是很多,可畢竟是有,省著點兒吃,能夠在家中存糧的基礎上延續個十來天左右。
還沒等他們把糧食安排好,縣衙突然又公告役令,這一次役令卻不是和從前一樣無償,而是有償的。
聽說是以工代賑,秉持著自願原則,去修建水渠,開荒除草的人每天都有錢拿,而拿著錢可以和縣衙買到低糧價的糧食。
說是低糧價,其實也就比糧鋪里少個兩三文。
但這兩三文對他們來說也很大了。
第268章 安民
冰雪消融,小麥回青,春暖花開之際,諸傳帶著他剩餘的商品離開西平,回蜀地去。
趙含章親自去送人,還非常大方的送給他兩箱子琉璃製品,一箱是琉璃瓶,一箱則是小巧的琉璃鏡子。
「此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希望諸公子路途順利,」趙含章笑道:「我西平缺糧食布匹,下次公子再來,一定要多帶這些商品啊。」
諸傳看了眼道路兩旁正在勞作的農人,笑著點了點頭,「只要西平縣縣君還是趙女郎,我一定來!」
經商,不是所有城池都安全,也不是所有城池都歡迎的。
有些縣城為了不讓外地來的商人擠占本地的商業空間,會想各種辦法驅趕商旅。
諸傳這幾個月在西平過得很快樂,不僅趙含章對他歡迎,西平本地的士紳豪富們也對他很友好。
能不友好嗎?
蜀地的綢緞和錦綾都是很受歡迎的。
諸傳回蜀需要經過上蔡,他只在上蔡停留了一個晚上,第二天離開時,看著路上熱火朝天挖渠修水利的百姓,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長隨見他光嘆氣不說話,不由問,「郎君,多好的景象啊,您嘆什麼氣?」
「我嘆中原的百姓總算有了一絲希望,」諸傳道:「我們蜀地雖然也不平靜,但和隔三差五就打一場的中原相比好太多了。」
「以前出來,所過之地餓殍遍地,百姓臉上儘是麻木,尤其是開春之際,」他道:「明明應該是一切伊始的時節,應該生機勃勃才對,但人眼中儘是絕望,只有這一次,我從他們眼中看到了希望。」
諸傳道:「她或許有野心,但誰又能否認她對百姓的益處呢?」
很顯然,諸傳是知道上蔡的改變是因為趙含章。
其實不僅諸傳知道,西平縣和上蔡縣的百姓們都知道。
汲淵從不吝於誇讚宣揚自己的主公,何況上蔡這邊還用了這麼多趙氏的人。
於是上蔡的百姓都知道,他們之前的賑濟糧,現在以工代賑的錢糧都出自趙含章,當然,是他們縣令和趙含章求的。
據說兩縣現在結成了兄弟縣,以後上蔡要幫助西平,西平也要幫助上蔡,兩縣共同進步。
因此,上角村和下角村關係更好了,在地里勞作時碰見,明明是兩個縣的人,但大家就是很熱情的打招呼,因為年前爭搶工時的嫌隙淡了許多,大家還攀起親戚來。
「我們兩村本就通姻,現在兩縣更是結成了兄弟縣,我們關係更好了。」
「是啊,是啊。」
趙含章不僅在西平,在上蔡也開始大量收攏難民,有她的錢糧支持,柴縣令雖然心浮無著,但還是聽從汲淵的建議,拿出大量官田和荒地安置流民。
上蔡的磚塊開始自銷,賣出去給難民們建房子,嗯,錢是趙含章出的,但賺到的錢又流回了她手中……
縣內的士紳豪富們也趁機收攏了一些流民,可惜柴縣令突然強勢了許多,檢查得尤為嚴格,不許他們再隱匿隱戶,凡僱傭長工都要經過縣衙,不僅要上報名字,來處,還要明確他們給長工的待遇。
他們懷疑這是趙含章的意思,因為心軟好說話的柴縣令臉皮是不會這麼厚的,但他們沒有證據。
看著趙氏莊園和整個上蔡縣都如此熱鬧紅火,他們便是不滿也只能憋著,不然別說湯,他們連刷鍋水都喝不上。
因為,趙含章以身作則,慢慢的將莊園裡的收留的隱戶全都登記造冊。
柴縣令:……
柴縣令驚呆了,他知道趙含章莊園裡有隱戶,卻沒想到竟然隱了這麼多人。
更讓他目瞪口呆的是,她雖然登記造冊了,但帳本卻做了兩本,一本是要放在縣衙公房裡,可供上官閱覽的,用汲淵的話說是,這是上蔡縣需要上交賦稅的名單;
另一套卻是存在了他的縣衙和趙氏莊園裡,用汲淵的話說是,這是上蔡縣應該收到的賦稅。
柴縣令一時不能理解。
汲淵便直接點明,「朝廷不能體恤下縣,每每徵收賦稅都是按最高額計,然而地方遭遇災禍,朝廷又不能賑濟,若縣君不在縣中截留一些財物以供來年,難道每每遭遇災禍都要求助我們女郎嗎?」
柴縣令怔了半晌才問道:「西平也如此嗎?」
汲淵沒有說話,直接默認。
其實不僅趙含章如此,西平縣之前的范縣令也有截取財政的行為,甚至,他可以保證,其他縣或多或少也有此慣例。
和柴縣令這樣老實的人不多了。
不過……汲淵笑道:「這也就是朝廷不作為時才如此,若是朝廷能正常運作,我等的行為於國於民皆無益處,自然不可取。」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