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頁
他咬了咬牙,只能轉身又躲進巷子裡。
王澄身死的消息沒幾天便傳遍揚州和荊州,同時以兩州為圓向四方輻射而去。
在荊州的王四娘聽到消息,先是以為是謠言,「不知是誰造的謠言,想要我們王氏內鬥?想得美!」
待外面的傳言越來越烈,甚至有人說,是王敦親口斷言王澄勾結杜弢作亂,因此被斬殺。
王四娘漸漸沉默下來,扭頭問左右,「我們多久沒收到叔父的信了?」
心腹忐忑的回道:「五天了。」
王四娘臉色陰沉,道:「派人去揚州找一找,務必查清謠言是從何處起的,讓叔父給我寫封信。」
心腹應下,但才離開不到半個時辰就回來了,他讓人抬了一個半身是血的人回來,「使君,跟著王公的護衛回來了。」
中原陷入一片戰亂中時,荊州刺史王儀風因其叔父王澄的死暴怒,問罪王敦,並布告天下,認為琅琊王倒行逆施,私心甚重,為私利不顧天下百姓死活,謀殺與他政見不同的臣子名士。
此事傳遍天下,不少人都質疑王敦行兇的理由,並不相信王澄會勾結杜弢。
笑死了,王澄會勾結杜弢嗎?他們倆人不是死敵嗎?
杜弢是誰啊,他是蜀地人,去年蜀地產生了大量的流民,為了活命,流民們湧入荊湘兩地。
流民的到來使兩地百姓日子越發艱難,同時盜竊一類事情頻發,於是本就看不起蜀地流民的兩地百姓更加牴觸流民,尤其是士族一級。
先是湘州刺史荀眺盡誅流民,然後是當時的荊州刺史王澄,也派兵屠殺流民,最後蜀地流民們聯合起來推舉杜弢為首領,跟著王澄和荀眺打得你死我活。
當然,杜弢贏了,王澄這個只是躺在酒池裡下令的刺史慘敗,所以王四娘才來給他收拾爛攤子。
王四娘沒和杜弢打,而是以安撫為主,答應要給他們撥地方安頓,雙方暫時安歇。
她選定的地方就在和揚州接壤的地方,因為和當地百姓關係緊張,有不少流民離開杜弢自己向揚州一帶流亡。
第847章 推卸
杜弢也不太滿意王四娘給的地方,所以帶人到鄱陽湖一帶去討生活,他們覺得鄱陽湖的地更好種植,想在那裡安頓下來。
王四娘甚至替他和鄱陽郡郡守商議,給他們一塊地安頓,但王敦想要收伏揚州其他郡縣,就藉口杜弢是反賊,跑來剿滅他。
本來已經慢慢平息下來的流民之亂才又冒頭起來。
本來王四娘只是居中勸和,這件事說和她相關,其實卻沒多大關係,因為鄱陽郡是在揚州境內,不屬荊州管轄。
但和她無關吧,她和杜弢又能說得上一些話,受趙含章的影響,她認為此時只要不是外敵,都可以暫時放下矛盾。
可現在不一樣了,王四娘直接聯繫杜弢,要與他合作,你不是想安置流民嗎,行啊,我們合作,把鄱陽郡,豫章郡,各種郡,凡是揚州的地盤都打下來,我和趙刺史進言,封你一塊地安置你手下的人。
杜弢正被王敦壓著打,聞言立即同意,帶人正式投奔趙含章。
王導人在建鄴,先是聽說王敦殺了王澄,還未來得及從驚怒中回神,立即就聽說王儀風招降杜弢,要打揚州。
王導忍不住跺足懊悔,「不該讓他們二人碰到一處的,處仲怎如此衝動,平子,平子……」
念著王澄的字,王導忍不住淚如雨下,他是真的傷心,雖然他們道不同,卻是兄弟,何至於為了一點分歧就要殺人的?
左右心腹也心中惶惶,猜測道:「王平子性傲嘴毒,或許是與處仲起了紛爭,處仲一怒之下沒控制住……」
「不可能,」王導道:「處仲雖衝動了些,卻不是如此魯莽之人。」
他略一想便明白了,落淚道:「只怕還是為了南北之爭。焉有因為政見不和就殺害親人的?處仲怕是不能服眾,揚州危矣,處仲危矣。」
果然,王敦殺王澄的藉口天下人並不認同,連本來投向琅琊王的人都忍不住心中犯嘀咕。
王澄是王家子,又是王敦的堂兄,他都能因為政見不和殺人,那要換做他們……
官場上,總有意見不一的時候,自古以來,因為政見不一死的人還少嗎?
但再爭鬥,殺人總需要一個恰當的理由,或貪污,或當政失利,沒有錯誤,那就引誘對方犯錯,再藉口殺之。
沒有像王敦這樣,直接殺人,再找一個一聽就不能令人信服的藉口栽贓的。
此時的道德已經很低了,王敦此舉又拉低了道德線,從此以後,同陣營的臣屬間是不是一政見不和就可互相攻殺?
此舉太過惡劣,必須遏制。
因為王敦之舉,世人便順著懷疑起琅琊王來。
王敦如此殘忍的殺害兄長,是不是受琅琊王指使?
因為王澄死而暗暗高興的琅琊王:……
王導不得不出面,請琅琊王召回王敦,並重罰他,「只有如此才能救處仲,才能平息趙含章和王儀風的怒火。」
他道:「雖然南北總有一戰,但此時,我們不能與趙含章由暗鬥轉為明爭,太子在她那裡,她又正抗擊匈奴,一旦交兵,盟主聲譽大損啊。」
琅琊王可以堅持不北伐,先統一內部,但絕對不能在趙含章抗擊匈奴時和她打起來,不然,就算他們有部分權臣支持,天下人的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他們。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