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頁
因此他們覺得很驚訝,不過驚訝也只是一瞬間,一瞬間過後他們就從自己的驚訝當中回過神來,接著行了一個更大的禮,且口裡連忙道「太子殿下多禮了,這並不能怪太子殿下,要怪也只能怪我們為了一個觀點,竟然爭吵不休,甚至失了分寸是我們的錯不是太子殿下的錯。」
「江兄說的甚是這並不是太子殿下的過失,是我等失了分寸要說錯也是我們的錯。」
「是啊,太子殿下切莫跟我們行這麼大的禮,不然的話就是在折煞我們。」
「太子殿下,是我們的伯樂,我們對太子殿下都感激不盡,實在沒有必要因此小事跟我們行這麼大的禮我們實在受不起,柯兄,你覺得我說的可對?」
「文兄說的對也不對,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太子殿下的確不分青紅皂白冤枉我們了,這就是太子殿下做錯了,既然太子殿下做錯了,就應該承認自己的錯誤跟我們道歉,這才是一個君子所為,我們也承受得起,而現在太子殿下的所作所為證明了太子殿下的確是一個君子,而且是平易近人的,值得我們追隨。
太子殿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太子殿下已經知道自己的錯了,而且已經改之了就快快請起,切莫再行這麼大的禮了。」
這個文人怎麼跟那個賈大人一樣不知所以看不清楚自己的身份與地位,反而在這裡侃侃而談的教訓我,他有什麼資格教訓我呀?我可是大唐的太子他是什麼呀?說的好聽一點,是我找來的人才說的不好聽白丁罷了。
不過看在他最後幾句話上的份上,我就不跟他計較了,而且他剛剛說話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駁,也就證明了他的地位在這一群人心裡是比較高的。
他的才華十之八九也在這群人之上,不然這群人是不會服他的,要知道這都是一群文人文人身上或許什麼都沒有,但是就是有一股傲氣,他們是不會輕易的服別人的,除非別人的才華在他們之上。
心裡想著這些的李賢面上已經露出了一個溫和至極的笑容,接著便緩緩的坐了下來,開口詢問道:「這位仁兄剛剛本殿多有失禮之處,望你莫見怪。」
「太子殿下,我只是一個區區文人,怎麼能跟太子殿下稱兄道弟的太子殿下若不介意的話,叫我懷德即可。」
「好懷德,你剛剛說大家是因為觀點不統一才爭吵不休的,你可否告訴本殿你們到底哪裡觀點不統一?」
「回太子殿下是關於對呂后評價,有一些人覺得呂后身為一個女子,卻不安心的待在後宮,卻幾次的垂簾聽政,以至於大漢都差點敗在他手裡。
而有一些人認為呂后雖然身為女子垂簾聽政視為不守婦道,甚至給後世女子做了一個極其壞榜樣。
但是也不是沒有緣由的,漢惠帝病弱不能經常處理朝政,而朝廷的事物卻不能有絲毫耽擱。
二則呂后雖然垂簾聽政但處理朝政方面卻沒有什麼大的紕漏甚至在他的治理之下國家的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後來雖然發生了那一場動亂,但是那是他娘家人所為,並非他所為,跟他並無什麼大的關係。
反而他的治理為以後的大漢墊定了一定的基礎,太子殿下,你覺得這兩個觀點誰對誰錯?」
「誰對誰錯,本殿還真說不出來,各有各的道理,也各有各的片面性,就比如說那場動亂的確不是呂后所造成的甚至他也不想出現那場動亂,畢竟出現那場動亂對他並沒有什麼好處,他雖然姓呂,但是他也是劉家的媳婦,俗話說得好,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可是仔細想想出現那場動亂,真的跟呂后一點關係也沒有嗎?之所以會發生那場動亂還不是呂后縱容娘家人打壓劉家人嗎?還不是呂后沒有約束好他的娘家人,才使得有這場動亂嗎?」
「對呀,之所以會發生那場動亂,還不是呂后沒有約束好自己的娘家人嗎?若呂后能約束好自己的娘家人,哪會發生那樣的動亂。」
「話也不能這麼說,呂后雖然沒有約束好自己的娘家人,但是他治理國家還是很有一套的,而且……」
「……」
這怎麼又吵起來了,這可是東宮又不是菜市場,他們再三的在這裡爭吵像什麼樣子,成何體統呀。
李賢見這幫文人還沒等自己把話說完就再次爭吵不休心裡不由得惱怒的想到口裡的語氣也不由得再次變冷「諸位別吵了,本殿還沒有把自己的話說完,聽本殿把話說完,還有這裡是東宮不是菜市場,不是你們能爭吵的地方。」
李賢此話一出,氣氛再次陷入到了安靜當中,李賢見此語氣重新變得溫和道:「各位你們都別再爭了,再爭下去也不會有什麼結果的呂后雖然是一個女子,但是她卻不是一般的女子他有功也有過。
他的功過本殿不想再說,本殿想問諸位,難道諸位就不覺得現在自己修的書跟自己所處的局勢極為相似嗎?」
「太子殿下說的極是,當初有呂后,現在有天后都是垂簾聽政何其的相似呀。」
「是啊何其的相似,而且我總覺得天后比呂后還要厲害,你們好好想想呂后再怎麼厲害,也沒有改稱號而天后卻改掉了稱號,現在想來天后這個稱號或許另有其意。」
「……」
「太子殿下既然知道天后是有野心的,那太子殿下打算如何的應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