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頁
陳友諒還真信了。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陳友諒率艦隊主力趕到應天郊外的江東橋,才發現橋是石橋而非木橋,方知受騙中計。
但為時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奮起攻擊,陳友諒大敗。
於是朱元璋趁機攻下太平,占領了信州、安慶。
陳友諒敗逃九江,朱元璋乘勝追擊,於第二年八月攻下安慶。
此時朱元璋率軍直取陳友諒的老巢江州,陳友諒逃往武昌,朱元璋便順勢攻克江西和湖北東南部。】
說到這裡,陳曦感慨道:【所以說,朱元璋除了本身能力強大之外,其實運氣也是真的很不錯。
也可能是因為這個古老的國家實在是忍受不住這樣的磨難了,所以想要找一個合適的人來結束這一切。
朱元璋遇到的對手能力……
哎你看這個陳友諒,居然這麼容易就上當受騙,前面背調都沒做好就敢直接衝過去……
起碼在識人之明這件事上,他是敗給了朱元璋的。
所以輸的也不算冤枉。】
【本來朱元璋可以一鼓作氣,直接滅掉陳友諒的,但是在這個時候發生了意外。
中原紅巾軍發生分裂,力量削弱。
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張士誠乘人之危,派部將呂珍進攻安豐,劉福通向朱元璋求救。
朱元璋只得放棄繼續追殺陳友諒,率軍趕到安豐,救出小明王韓林兒等,把他們安排在滁州居住。
多少也算得上是協天子了。】
【趁著朱元璋去營救小明王韓林兒的時候,陳友諒覺得是時候反擊了,所以率兵進攻洪都。
但是朱元璋這邊又不是只有一個朱元璋,他的侄子朱文正率領將士堅守八十五天,終于堅持到了朱元璋那邊騰出手來。
於是在同年七月,朱元璋統兵二十萬,進發洪都,陳友諒獲悉後,撤出圍軍,迎戰朱元璋,雙方在鄱陽湖展開決戰。
鄱陽湖水戰從八月二十九日開始,至十月三日結束,進行了三十六天。
在這一戰中,朱元璋的軍隊充分發揮了小船作戰靈活的長處,火攻陳軍,最終取勝,陳友諒被亂箭射死。】
【陳友諒死後,朱元璋最大的對手也沒了。
至正二十四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舉為吳王,建百官司屬,仍以龍鳳紀年,以「皇帝聖旨,吳王令旨」的名義發布命令。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名義上的皇帝雖然還是韓林兒,可是實際控制的已經是朱元璋了。
他離皇帝也就只差一個名頭了。
不過這個時候還同時存在著兩個吳王,因為在前一年的時候,張士誠早已自立為吳王,史稱東吳。】
【一山不容二虎,一國不容兩個吳王。
這個時候陳友諒已經伏誅,那朱元璋的下一個目標,便是張士誠了。
張士誠此時已經在高郵稱誠王,建國號為周,建元天佑,建都平江。
不過在朱元璋開始正式進攻之後,一舉便攻下通州、興化、鹽城、泰州、高郵、淮安、徐州、宿州、安豐諸州縣,將東吳的勢力趕出江北地區。
至正二十六年五月,朱元璋發布檄文聲討張士誠。
同年十一月,杭州、湖州先後投降朱元璋,平江成為孤城。】
【這朱元璋倒是也挺能打的。】嬴稷感慨道。
雖然陳曦沒有具體說他的對手張士誠有多麼厲害,但是無論如何,能在亂世之中據一方為雄的人,絕不可能太弱的。
居然能這麼快攻下那麼多城市,朱元璋絕對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第178章 第一百七十八個老祖宗很驕傲
【是的, 所以接下來朱元璋一鼓作氣重兵包圍平江,發動平江之戰。
他覺得時機差不多到了,頭頂上再有人就不禮貌了,
所以在圍城的同時,朱元璋派人去滁州接小明王韓林兒到應天來, 但在瓜步渡江時命人悄悄將船底鑿漏,小明王韓林兒沉於江底。
接著,朱元璋宣布不再以龍鳳紀年, 稱至正二十七年為「吳元年」。】
這個話……
有人搞笑卻又很形象。
老祖宗們忍不住笑了出來。
【前面我也說了,朱元璋的軍令十分嚴格,但是張士誠這邊就不一樣了。
張士誠反覆無常, 貪圖享受,對部下也十分放縱,不過他倒是很堅持。
在朱元璋圍城的時候, 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在城頭督戰, 仍不忘享樂, 坐在銀椅上飲酒,
左右侍奉的人還遞桃子給他, 結果桃子還沒到口,恰好一炮打來,腦袋被打得粉碎。
朱元璋曾多次派人勸降,都被張士誠拒絕。
張士誠死守平江, 糧盡後, 以老鼠、枯草為食;箭盡後,以屋瓦為彈。
直至正二十七年九月初八, 朱元璋率軍攻入平江城,張士誠則展開巷戰相抵抗, 失敗被俘後,自縊而死,東吳滅亡。】
【在征討張士誠的同時,朱元璋命湯和為征南將軍,討伐割據浙東多年的方國珍。
後命胡廷瑞為征南將軍,何文輝為副將軍,進攻福建。
同年,方國珍投降。
然後在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中書右丞相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25萬,北進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