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頁
到隆慶元年底,太倉僅存銀130萬兩,而應支官軍俸銀135萬、邊餉銀236萬、補發年例銀182萬,三項通計總支出銀需553萬兩。
以當時的現銀當之,只夠3個月的開支。
京倉存糧,也只是夠支在京的官軍月糧的兩年余。
這就使大明的財政拮据到了可怕的地步。】
【前面的時候,不是還說了這幾個皇帝有不錯的嗎?
尤其是那個開關的皇帝什麼的。】劉煓好奇的問。
【其實是因為明朝實行重農抑商國策,?農業稅才是朝廷財政的支柱。?
儘管隆慶開關政策促進了明朝的經濟發展,?但稅制改革未能成功,?
導致財政收入主要依賴農業稅,?而工商雜稅占比很低,?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明朝的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
而且在明朝的經濟結構中農業稅占比過高。?
在隆慶四年左右,?朝廷每年的財政收入中,?農業稅占到了81%,?而工商雜稅僅占12%。?
這種經濟結構的不合理導致了明朝對農業的過度依賴,?而忽視了工商業的發展,?從而限制了經濟的多元化和長期可持續發展。?
所以儘管隆慶開關為明朝帶來了短期的經濟繁榮,?但由於稅制改革的失敗和農業稅占比過高,?明朝的經濟問題仍然嚴重。?】
這個問題回答的劉煓雲裡霧裡的,他有點聽不太懂。
但是聽懂的部分便是重農抑商不好。
也就是說,他們應該對商人好一點。
但是重農抑商這個東西,其實自從商鞅變法之後,就已經定下來了。
商人多了就沒人種地了。
所以重農抑商有什麼不好嗎?
這個問題其他的人當然也問出來了。
在前面的時候陳曦其實也說過一點,每個時代和時代的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可能是到了明朝的時候,就不能繼續重農抑商了?
劉煓很快又想起了之前陳曦提過的隆慶開關之後,一年要進帳多少銀子……
那確實這個時候有點不對。
【所以在這個時候,張居正要進行的改革必須十分全面才行。
此時,在北方,蒙古、女真時常入寇邊塞,在南方,叛亂時作。
黃河屢次決口,動輒漂縣數十。
張居正認為當時存在五大積弊:
「曰宗室驕恣、曰庶官瘝曠、曰吏治因循、曰邊備未修、曰財用大匱」。
於是,在萬曆元年,張居正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開始進行全面改革。】
【張居正變革的重點之一是整頓吏治,
它既是改革本身的一個重要內容,又是關係到整個變法革新能否啟動並取得成功的前提。
張居正惟有加強集權,重詔令,振紀綱,方能「張法紀以肅群工,攬權綱而貞百度」,革新法令才能暢行無阻。
張居正強調治理天下須「懸法於眾」,以法理政,堅持「刑賞予奪,秉持公道」,以振揚風紀,使天下信服。
厲行整頓「嚴其約束」的結果,使得「九圍之人,兢兢輯志;慢肆之吏,凜凜奉法」。
提高行政效率、朝令夕行,也是整頓吏治的重要內容。】
【為了能夠達到目的,張居正於萬曆元年創設並頒行考成法,考成法的精神是「立限考事」、「以事責人」。
考成法,即由各部衙制定一式三份收發文簿,分別留部作底本、送六科備註、交內閣查考。
據其道途遠近、事情緩急,「定程限,立文簿,月終註銷。
撫按稽遲者,部院舉之;
部院容隱欺蔽者,六科舉之;
六科不覺察,則閣臣舉之。
月有考,歲有稽」。
「誤者抵罪」使每件公事落到實處。】
嬴政眼睛一亮。
別說,這個人還真的是有點東西啊!
「記下了嗎李斯?」
李斯連連點頭:「陛下放心,臣已經一字一句全記下了。」
嬴政遺憾的說:「可惜,如此人才,竟不在我大秦。」
李斯表情當然是可惜的,但是心中卻也沒有多可惜。
他很清楚自己留到現在是因為什麼,如果當真有個像張居正這樣的人在秦朝的話,那皇帝陛下根本不會留他在朝堂上。
所以還是沒有就好了。
不過張居正的東西他是可以用的,不得不說,是真有兩把刷子。
也難怪陳曦會這麼詳細的說了。
雖然其中有許多東西,還是顯得太模糊了,可是這些東西對於他們這種屬於帝國頂端最聰慧的人來說,已經足夠了。
*
劉徹一擊掌,眼中滿是讚賞:「這人不錯啊!」
大臣們:「……」
聽到劉徹這麼說,他們多少心裡開始有點不太好的預感。
「你們記住了嗎?日後要學習一下啊。」
「?」
「這張居正的想法和做法,實在是值得愛卿們學習啊……」劉徹感慨道,「你們覺得呢?」
「……臣以為,我大漢倒是沒有到這個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