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2頁

    可就算如此,贏子楚對爺爺的這番舉動也是非常崇拜和敬佩,甚至十分想要複製一番的。

    沒有一個秦王不希望一統天下的!

    如果沒有這個野望,他也就不用去爭奪什麼秦王的位置了。

    而本來是在炫崽,結果炫了一波自己的嬴稷也有點不好意思了。

    他摸了摸鼻子:【咳,寡人也只是為了後來人開路罷了。】

    基操,勿6。

    陳曦點頭:

    【王上所言甚是。

    在趙軍主力四十六天之後,趙軍已經開始自相殘殺為食,趙括帶領趙軍展開了最後一次衝鋒,沒有突圍成功,趙括也被秦軍亂箭射死,沒有了主將的趙軍也因此投降秦國。

    這個時候,一個天大的難題來到了武安君白起和王上面前。】

    嬴稷神色一凝。

    這也是他為什麼在地府裡面深居簡出,一般有什麼事都讓贏子楚來辦的緣故。

    仇恨拉的太穩了。

    【四十萬趙軍……

    如果接納了成為秦國的俘虜,那麼秦軍尚且吃不飽,又哪裡來的糧食去餵養趙軍?  

    如果不接納就地放回,那麼只要他們回國吃飽飯,又是四十萬精銳士卒,將來戰場上相遇,他們可不會顧念秦軍這個時候放俘的恩惠。

    如何抉擇,這個時候便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問題。】

    *

    嬴政看到天幕上這麼說,也不由開始陷入了思考。

    「蒙卿,若是你,這個時候會如何選擇?」

    蒙恬懵了:「這個……」

    他沉思片刻:「或許,還真的是只有武安君白起的方法可以了。雖然十分有傷天和,哪怕是臣也……」

    嬴政點了點頭,眼中流露出一絲羨慕,四十萬人啊,如果能在他這裡就好了。

    服徭役的人太少了!

    *

    同樣有著令人驕傲的大將軍的劉徹同一時間也在問衛青這個問題。

    衛青:「……」

    衛青想了想,硬著頭皮道:「臣……不知。不過若是單純從最有利的結果而不考慮其他的話,殺降確實是最優解。」

    劉徹有些羨慕的看著天幕。

    他大漢缺將啊!如果武安君白起也能在大漢就好了,現在只有一個衛青,實在是有些太少了。  

    *

    李淵雖然沒有問李世民這個問題,不過李世民也在思考。

    是要殺降,還是要放俘?

    如果人數能少一點的話,這個問題都不需要問出來,但恰恰就是人數太多了。

    武安君白起啊……實在是一個可怕的人,卻也是一個合格的將軍!

    *

    【最終的武安君白起選擇了殺降,一舉坑殺了趙國四十萬士兵,只剩下年紀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趙國。

    當然,這個數字到底是多少尚且存疑,

    不過這個行為確實導致了趙國元氣大傷,家家縞素,從此再無力與秦國對抗。】

    【這個時候的秦國,距離統一也僅僅是一步之遙!

    不過可惜……】

    聽得入神的其他對此不是很了解的老祖宗們愣了一下:【怎麼可惜了?】

    嬴稷臉上露出了有點尷尬的神色。

    第10章 第十個老祖宗很驕傲【大修】

    怎麼可惜,後人都知道。

    嬴政嘆了口氣:  

    「若不是昭襄王受到小人范雎的唆使,

    沒有聽武安君白起的話,一舉攻破邯鄲,

    恐怕朕要一統天下的時候,就要少一個國家了。」

    李斯道:「陛下,雖然如此,昭襄王也為我們大秦掃除了許多障礙,若是沒有昭襄王,恐怕大秦現在還沒有統一呢。」

    嬴政點頭:「你說的對,我大秦能有今日,昭襄王亦是功不可沒。」

    不過嬴政心中還有個疑惑,到底什麼時候才會開始說說他呢?

    不是說要說一說自己最優秀的後代嗎?

    *

    【不錯,因為王上您的一點私心,並沒有同意白起在長平之戰之後趁機攻打趙國邯鄲的意見,

    因此錯過了滅趙最好的時機,

    導致您這一生都沒有滅一國。】

    嬴稷:【……寡人……

    寡人是受了范雎的蠱惑!】

    陳曦只是笑,並沒有說是或者不是。

    但是嬴稷對此是最了解的。

    他不過是覺得武安君白起太過功高震主,再加上白起的性格不像是范雎一樣,對他畢恭畢敬,白起忠於秦國,而非忠於他這個秦王。  

    如此不好掌控的臣子,還不如讓他解甲歸田。

    可這樣會讓列國以為秦國不能容人,所以最後他還是在范雎的建議下命令白起自殺,一代名將就此退出了七國的舞台。

    後來想起,嬴稷也不是沒有後悔過。

    尤其是在秦國對外戰爭不利的時候,不知道有多想念白起。

    不過做過的事情就是過去了,嬴稷不會因此想太多已經無法挽回的事情。

    【一個臣子,固然是要效忠國家,但他最該效忠的,

    還是寡人這個君王!】

    嬴稷仰頭道。

    *

    「雖然昭襄王並不是皇帝,但是他這番話,真是深得朕心啊。」劉邦十分贊成。

    李世民對此卻不是很贊成:「皇帝也會有錯漏的地方,如果一味聽皇帝的,那豈不是亂套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