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頁
張居正整頓吏治,務求「法之必行」、「言之必效」,取得了明顯成效,如傅維麟《明書》所讚揚的,雖「萬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風,無所不披靡」。
所有官員,百事惟謹,使政風大變,由於行政效率提高,地方官皆按期定稅,緩解了最吃緊的財政困難。
張居正稱:「近年以來,正賦不虧,府庫充實,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
【在軍事上,張居正推行的邊防新政是「外示羈縻、內修守備」。
「內修守備」的重點是加強北邊防務,提高軍事抗衡能力。
為此便相繼起用在東南抗倭立大功的譚綸、戚繼光、王祟古、方逢時、李成梁等著名邊將,主持薊鎮、宣府、大同、山西和遼東邊務。
並在積極操練兵馬、提高軍隊戰鬥力的同時,大力加固增設城防,修築明長城。
戚繼光在這個時候其實就和張居正站在一起了,前者經常給後者送點特產什麼的,如果不是張居正,戚繼光的官運也不會那麼好。
這也是為什麼張居正去世之後沒多久,戚繼光這個明朝後期最能拿得出手的將領就晚景淒涼了。】
【隆慶年間的時候,張居正雖然還不是首輔,但他實際上主持了北方邊務。
除了奏請任命有功之臣擔任北邊守將之外,針對明朝自永樂以後,軍政方面主管官員都由科舉出身的文人擔任,
而且邊防軍政受到由都察院派出的巡撫、巡關御史以及監軍宦官的監督和制約。
這種做法雖然對於控制軍隊、防止割據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也降低和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
尤其是監察官員制肘太多,使帶兵的武將無所作用。】
【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必須賦予軍事將領「專斷」的權力。
畢竟「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宋太宗趙光義的表現就很能證明一個皇帝想要遠程操縱一場戰爭那純粹是來添亂的。
於是張居正奏請朱載坖賦予邊將更多主動權,大大提高了戰守能力。
張居正在加強戰守力量的同時,又積極尋求改善蒙漢關係。
張居正的「外示羈糜」,是在「內修守備」的前提下,力爭改善漢蒙關係,並積極加強友好往來。】
【等到了萬曆初年,張居正當了首輔之後,就更加強了「內修守備」的工作。
一方面,他以「積錢穀、修險隘、練兵馬、整器械、開屯田、理鹽法、收塞馬、散叛黨」八事督課邊臣,務必使邊防軍事落之實處,行之有效;
另一方面,知人善任,大膽任用堪當一面的將領全權處理邊防事務。
在張居正執政以及其後的二三十年間,北邊沒有發生過大的戰爭。】
【張居正改革的重點其實還是在經濟上,也就是後世都為之津津樂道的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也是整頓賦役制度、扭轉財政危機的重點。
新法規定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
這樣大大簡化了稅制,方便徵收稅款。
同時使地方官員難於作弊,進而增加財政收入。
具體來講是清丈土地,擴大徵收面,使稅賦相對均平。
統一賦役,限制苛擾,使稅賦趨於穩定。
計畝征銀,官收官解,使徵收辦法更加完備。】
【一條鞭法的實行,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緩解了經濟危機,緩和了政治危機,減輕了人民的負擔,也給處於走下坡路的明王朝一線曙光。
只不過很可惜,一條鞭法推行全國不久,萬曆十年張居正便病死,
之後,一條鞭法就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者。
更兼之後官場腐敗更加嚴重,諸弊叢生。
最嚴重的便是明朝末年的「三餉」加派。
上行下效,「三餉」之外,鴨餉、牛餉、禾蟲等餉也堂而皇之的出現。
至此,一條鞭法也被破壞殆盡。】
【張居正的這次改革為什麼會被歷史記住,因為經過這次改革,
強化了明朝政府的功能,基本上實現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
使明政府的財政收入有了顯著的增加,社會經濟有所恢復和發展。
國庫積銀達六七百萬兩之多,儲備的糧食多達1300多萬石,足夠支用十年。
比起嘉靖年間國庫存糧不夠一年用的情況,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這就使得明朝政治,有了轉機。】
一點沒有打斷陳曦意思,現在聽完了總算出了口氣的嬴稷道:【此人的能力,和商君有一比。】
秦國的國力便是因為商鞅變法強大起來的,所以在嬴稷心中,無論後面陳曦說了多少千古文臣,還是商鞅最厲害一點。
當然,武將還是他的武安君白起。
【不過很可惜啊祖父,商君最後並沒有一個好下場。】
對於商鞅,贏子楚的感情當然也很深刻。
所以他也很遺憾,商鞅為了自己的變法而獻出了生命。
【只是很可惜,商君雖死,變法猶存。
但是張居正去世沒有多久,他主持的變法就已經一塌糊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