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頁
道理他們不是不懂,甚至他們在點評之前的皇帝的時候還能給你說的頭頭是道,巴不得能給你拉出來個表格。
但是輪到他們自己的時候,他們就會有種迷之自信,覺得自己比前面所有的皇帝都英明,
前人發生過的事情不會在他身上重演,他才是天下最厲害的皇帝。
當然了,現實就是啪啪打臉。
別的不說,哪怕是他在當皇子的時候遇到這樣的事情,他都能明白的知道到底是大臣想要離間父子感情,還是他的兒子想要這麼做吧?】
朱棣:「……」
雖然陳曦說的只是教子這方面,其他的沒說,但是朱棣總覺得她說的也不僅僅是這一方面。
【永樂十二年九月的時候,是朱棣第二次北征,命黃淮、金問、楊士奇、楊溥等輔助皇太子朱高熾監國。
朱高煦抓住這個機會「日夜謀嫡,復造飛語,動搖監國,並中傷黃淮等。」
朱棣因此以「皇太子所遣使迎車駕緩,且奏書失辭」,說:此輔導者之不職!
遂徵左春坊大學士兼翰林院侍讀黃淮等。」
隨後黃淮、楊溥、金問受到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等聯合參奏下獄。
怎麼說呢,在面對自己這個二兒子的時候,朱棣的智商基本都上線。】
朱棣:「……」
【或許也是想到了自己兒子的封國確實是太遠了,再加上朱高煦一直在鬧,
所以在永樂十三年,朱棣改趙王朱高燧封國於彰德,又改漢王朱高煦封地為青州。
比起雲南來說,青州真的是近很多很多了,但是即便如此,朱高煦依然不願離開京城就藩,
上疏稱「願留侍左右,不欲之國。」
為此朱棣懷疑朱高煦的行動,根本不搭理,於是朱高煦被迫前往山東就藩。
為此他是怨氣衝天,且依然不知悔改。
永樂十四年十月,漢王朱高煦還南京,其不法之事被揭發,差點被貶為庶人,朱高熾哭泣為其求情,才得以倖免。
永樂十五年,漢王朱高煦封國遷到樂安,朱高煦仍密謀奪嫡。
朱高熾多次寫信規勸依然無效。
但由於朱高煦被驅逐出了以京城為中心的明朝政治中心,其野心得到了有力的遏制。】
說著陳曦嘆了口氣:【說真的,朱高熾也是有點……
過於聖父了,你這麼對人家好,你覺得人家領你的情嗎?】
第210章 第二百一十個老祖宗很驕傲
【你對人家這麼好, 人家領你的情了嗎?】
陳曦這話一出,嬴稷就笑了:【丫頭,你這就有些膚淺了。
這朱高熾如此, 才是聰明的表現。】
陳曦:【是這樣,但是憋屈啊!】
【啊?為啥?】朱世珍沒聽懂兩人的對話。
【朱高熾是不受朱棣喜歡的, 他如果這個時候落井下石,可能更會被朱棣不喜。
但是在朱高煦做錯了事情的時候,朱高熾是寬宏大量替他求情, 這高下就立判了。
而且這還是陽謀,哪怕是朱棣知道朱高熾這個想法有點表現自己的意思,那肯定心中還是會覺得懂事的。
好感度肯定會刷新很多。
不過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 這麼一個為非作歹的人不能得到懲處的人,他們會怎麼想?
而且朱高熾被折騰那麼多回也折騰不回去,難免看得人心中憋屈。】
陳曦嘆了口氣:【當然了, 我也知道政治博弈沒有我們普通人想的那麼簡單。】
【在朱高熾的謀劃和隱忍下, 他這個太子雖然經常有被換的風險, 可是最終還是平安無事的當下來了。
並且每次在朱棣出征的時候,他都是作為太子監國的。
也就是說, 在永樂朝的時候,朱高熾還真是常務副皇帝。
在朱棣駕崩前,皇位也是順理成章的傳給了朱高熾,
同時賜朱高熾玉押曰「人主中正」。
英國公張輔、閣臣楊榮秘不發喪, 軍中一切如常。
同時, 派楊榮與太監海壽進京密報,朱高熾得知後立即派兒子朱瞻基出京迎喪。】
陳曦頓了頓, 【嗯,朱瞻基就是朱棣的好聖孫。】
【在這個時候, 朱高熾要做的就是穩住局勢。
只要穩住了,他就能贏。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二日,朱高熾召見吏部尚書蹇義、大學士楊榮、楊士奇等心腹討論布防事宜,同時又與禮部尚書呂震議定明成祖喪禮,加強京師的防務。
由於朱棣北征,故軍隊精銳具隨其行,而駐紮在京師的兵士多老弱。
所以為了保衛京師安全,八月四日,朱高熾立即遣書諭隨征的寧陽侯陳懋、陽武侯薛祿,命其率領原隨駕精壯馬隊三千里馳回京。
現在的京城可是緊臨著邊界呢,沒人鎮守那可還行?
五日,再命附馬都尉沐昕掌南京後軍都督府事,命太監王貴通率下番官軍赴南京,鎮守宮中諸事。
最後,召前戶部尚書夏原吉「同議合行典禮」。
直到皇太孫朱瞻基迎接到明成祖遺體,方公開發喪。】
陳曦說這段話說的很快,緊張感也是很足,說完之後整個人都鬆了口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