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頁
朱祁鎮稍大後,朱瞻基便命近侍啟蒙他讀儒家經典。
這一啟蒙不要緊,讓朱祁鎮和他人生最重要的人給捆綁到一起了。】
朱瞻基:「!!!」
什麼人,所以到底是什麼人?
【這個人便是東宮局郎王振。
王振本為落第秀才,略通經書,後為教官,中舉人,傳聞他自閹入宮,是宮中少有的有學識的宦官,被尊稱為「王先生」。
朱祁鎮也不例外,只叫他先生而不叫名字,對他十分敬畏。】
【剛剛我也說過了,朱瞻基繼位的時候太小了,虛歲九歲,實際年齡只有7歲多,他根本無法處理政務。
在朱祁鎮即位後,張太后便被尊為太皇太后,雖未垂簾聽政,但「委政閣臣,從中主之」,仍發揮其影響力。
朱祁鎮從正統元年三月起通過經筵學習經史,政務則委任「三楊」——也就是閣臣楊士奇、楊榮、楊溥以及勛臣張輔和禮部尚書胡濙來處理。
另一方面,王振因受到朱祁鎮的寵信而迅速升職,在朱祁鎮即位八個月後就被提拔為司禮監掌印太監,與掌握票擬權的閣臣互相制衡。】
【王振起初不露聲色,並與「三楊」為首的輔政大臣關係融洽。
他曾在張太后帶著朱祁鎮去功德寺拜佛時巧妙阻止此事,
又在朱祁鎮與宦官踢球時進行勸諫,由此來博得「三楊」的好感。
這個時候的王振看起來還是溫厚純良的,
但是能自宮把自己送進宮裡的狠人,又怎麼可能這麼單純呢?
太皇太后張氏也注意到了王振,想要制衡一下他的力量,
曾在正統二年召見「三楊」及張輔、胡濙,要求朱祁鎮聽他們的話,一切事務必須五人贊成才可施行。
隨後王振進入,太后即以宦官「禍人家國」為由要賜死他,朱祁鎮跪地為之求情,王振才免於一死。】
陳曦感慨:【就怎麼說呢……在禍國殃民這件事上,男人的天賦真的比女人大多了。
按照古代男人的邏輯,女人是什麼都不懂的,國家大事如果有女人的參與那簡直是要了命了。
一群老夫子們不把柱子撞個血流成河那都是他們不夠忠心。
但是現在這麼一個死太監連女人都看出不對來了,男人呢?
還跪地求情,你真應該跟他一起去了啊……】
嬴稷:【……噗。】
又是他忍不住笑出來了。
陳曦在一開始的時候,或許是因為他這重孫子太爭氣了,個人情緒聽起來比較少。
基本都是等他們說完才開始說的。
但是可能是說得多了,也可能是這個皇帝實在讓人生氣,陳曦的情緒化內容更多了。
不知道別人怎麼想,反正他是聽得挺有意思的。
甚至覺得陳曦可以多來點。
比單純的挺夸皇帝有意思。
他是單純的覺得有意思,並不是真的就那麼想聽其他皇帝的壞話了。
陳曦看了一眼嬴稷,也意識到自己可能多少有點激動了,連忙咳嗽一聲把話題拉了回來。
【有了皇帝的力保,王振行事便越發大膽了起來。
有一次,太后派王振到內閣詢問一項政務,楊士奇還沒票擬,王振就先做出決定,
對此楊士奇三日不出,以示抗議,太后也鞭撻王振,讓他向楊士奇謝罪,並警告如再犯就殺無赦。
但也有觀點認為,張太后只是警告王振,無意處死他,
「三楊」等本身也不具備壓制王振的能力與氣魄,因此王振的權勢即使在正統前期也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真是天大的笑話。】贏子楚都忍不住了,【居然能讓一個宦官把主意拿了,皇帝大臣們都是吃乾飯的嗎?】
自古以來,人們對宦官的態度就比較看不起。
一個連自己身體都保護不好的人,怎麼能讓人覺得他做得了大事呢?
所以贏子楚還是很詫異這大明居然能讓宦官這麼往大臣們頭上拉屎。
真不怕大臣們甩手不干啊?
朱瞻基:「……」
他知道為什麼天幕這麼看不上他的兒子了,現在這個行為,他也看不上啊!
朱瞻基多少開始動搖了心中的決定,真的非要讓這個兒子來繼承皇位嗎?
換一個可能更好呢?
不過天幕應該還有要說的吧?如果就這麼一點的話,前面還有認太監當皇帝的呢。
在這上面的時候陳曦都沒有罵那麼狠,他這個兒子……
到底還做了什麼?
【這個太監是真的有些本事在身上的。
雖然張太皇太后一開始對王振不滿,但是在正統四年,王振裁決楊士奇和楊溥之間圍繞廖謨杖殺驛丞案的糾紛後,
令太后很滿意,從此王振日益膨脹,內閣凡有糾紛,都由他裁決。
此外,王振還不斷教唆朱祁鎮對大臣採取嚴厲態度,先後藉故懲置了王驥、鄺埜、劉中敷、吳璽、魏源、何文等官僚,並處罰了沒有及時彈劾的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