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
可以說, 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這個責任李亨是要負上一點的。】
李亨:「……」
他也沒有如此不堪吧?
看天幕上說的, 他的父皇在發生事情之後,只知道收拾細軟跑路,若非是他在危難之時扛起了重任,這大唐的江山還不知道要成什麼樣子呢!
就算他後面做了幾個糊塗決定, 可是如此說他, 是不是有點不大合適了?
【不過大唐到底氣數未盡,除了大唐本身還有精兵良將之外, 對手的內部也不是那麼的團結。
安慶緒殺了安祿山,史思明殺了安慶緒, 而史思明最後也是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所殺。
可以說,敵人內部的不團結,比大唐內部的不團結還要誇張。
所以哪怕是在李亨還沒卸磨就準備殺驢,在安史之亂尚未完全平定的時候,
就聽信宦官魚朝恩讒毀,將大將郭子儀召回長安解除兵權,
安史之亂還是逐漸平息了。】
聽到這場戰亂終於還是被平息了,幾乎所有的唐朝皇帝們都鬆了口氣。
總算是結束了,只怕這一場戰爭,唐朝的底蘊損耗不少啊……
【李隆基自安史之亂開始的時候倉皇出逃,後來在安史之亂的過程中回到了長安,
不過這個時候的他已經被自己的兒子李亨給架空了。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哪怕李隆基昔日如何風光,在那個時候也不過是個軟弱可欺的老頭,他甚至沒有自己祖先李世民的那點武力值。
於是在李亨顧不上他的時候,自然有那自以為體貼入微的人來替李亨「孝順」自己的父親。
這個人便是宦官李輔國。】
【歷史上有名的宦官大部分不是什麼好人,高力士雖然沒有在此列之中,李輔國可不是什麼好人。
畢竟是能和趙高、童貫、魏忠賢等並列的奸惡宦官呢。
李輔國先是上奏李亨,表示「上皇居興慶宮,日與外人交通,陳玄禮高力士謀不利於陛下。今六軍將士盡靈武勛臣,皆反仄不安,臣曉喻不能解,不敢不以聞。」
然後趁著李亨生病的時候,矯詔強行把李隆基遷居西內。
中間還故意嚇李隆基,可以說是完全不把這位五十年太平天子放在眼裡,若非是高力士相護,還不知道李隆基要被折騰成什麼樣子。
不過後面李亨也沒有責罰李輔國,反而還安慰了他,順便清算了李隆基的親信。
甚至包括一直跟隨在李隆基身邊的高力士都被流放了。
李隆基早先烈火烹油,哪裡受過如此折辱?
不過一年多,便抑鬱而終了。】
【死得好啊!】李昞第一時間撫掌稱快,【但是這個宦官……】
【放心,也沒什麼好下場。
李亨雖然在李隆基晚年不孝,但是李隆基也不是什麼慈父,只能說是互相折磨吧。
不過李亨這個皇帝,即便是在安史之亂時期扛起了平叛的重任,
可或許是備受李隆基信任的安祿山反叛之事讓他感到將領不可信任,李亨不任命元帥,導致唐軍各部隊沒有統帥,軍隊進退缺乏指揮。
這也間接導致了安史之亂的時間拖長,以至於這位一心平叛的皇帝並沒有看到安史之亂結束的時刻。
在李隆基去世後沒多久,纏綿病榻的李亨也去世了。】
【雖然李亨對自己的父親晚年並沒有多少尊重,但是他還是繼承了李隆基的某些傳統。
比如說任用宦官,唐朝後期的宦官勢力抬頭,就是從李隆基這裡開始的,李亨這裡發揚光大的。
不過李隆基任用的宦官高力士那是有些本事的,而且對李隆基忠心耿耿。
李亨任用的宦官李輔國那就……】
【李輔國開始的時候對李亨也是忠心耿耿,李亨登基便是他力勸的。
所以李亨對李輔國也是非常信任,甚至任命他為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府儀同三司、知內侍省事等要職,最後封為郕國公。
大權在握的李輔國便開始逐漸膨脹了起來,開始了以奴欺主,
冷待晚年的李隆基,謀害建寧王李倓,誅殺張皇后和越王李系等一系列事件皆出自李輔國的手筆。
就連唐肅宗李亨,多少次想要去看李隆基,也是被李輔國阻撓而未成行,
甚至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經他手然後才告知李亨,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見皇帝都須經過李輔國的安排,皇帝的詔書也需要李輔國的署名才能施行。
就……挺好笑的,那要皇帝幹啥呢?】
【除此之外,李亨還寵幸張皇后,縱容其干預朝政,
後宮干政,不是不行。
我之前也說過了,有很多女子在政治上的能力,其實是不亞於男子,甚至是有所超過的。
比如說李隆基的奶奶,武則天。
若是張皇后有這麼點本事也就算了,偏偏她沒有,
她勾結太監李輔國,干預政事,謀逐名臣李泌,迫害建寧王李倓。
乾元元年,李亨冊立其為皇后,但是這個時候已經有太子了,所以張皇后想要廢黜原太子,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不過並未成功,也沒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