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頁
聽到這裡,劉煓撇了撇嘴:【怎麼什麼都要跟我們徹兒比一比。】
陳曦莞爾一笑:【畢竟漢武帝劉徹乃是千古一帝,他雖然晚年的時候也有做錯的時候,但是他將這個錯誤親自糾正回來了。
反觀李隆基……
這可能就是千古一帝,和普通帝王的差別吧。】
李隆基:……
他還是有點不滿,畢竟他並不覺得自己和漢武帝有什麼差別。
未來說不定還會比漢武帝更強!
劉徹也很不滿。
他對旁邊的衛青說:「仲卿啊,怎麼什麼人都能跟朕碰一碰啊?
這什麼李隆基,似乎評價不怎麼行的樣子。」
衛青:「……」
陛下,您怎麼不看看,天幕對比的理由是您在後面把錯誤糾正回來了,李隆基沒有呢?
不過從這一點上來看,李隆基確實不如他們這位陛下是真的。
「陛下說得對。」衛青想了想,還是保守的說了一句。
劉徹還有點不滿,又看向了霍去病。
這兩人在天幕說過之後,就成了劉徹的心腹了。
有什麼事情,甭管文的武的,他都喜歡問問這兩人的意見。
和沉穩的舅舅不同,霍去病難免還是要張揚一些。
「陛下說得對,什麼阿貓阿狗也敢和陛下相提並論……」他的聲音在自己舅舅的怒視下還是小了一點,「不過還是聽聽天幕所說吧,萬一真的還不錯呢……」
劉徹笑了出來。
這甥舅倆,倒是互補。
*
【開元前期的時候,除了李隆基還不糊塗,還有一點很幸運的是,這個時期距離武則天掌權的時期並不遠,
也就是說,開元時期朝堂上的大部分臣子,都是武則天提拔上來的。
武則天給這個孫子留了一個巨大的人才儲備庫。
李隆基雖然不齒自己這個奶奶,可是對於武則天留下來的政策,這個時候的李隆基還是覺得很好的;
武則天時期留下來的人,李隆基也是覺得很好用的。
比如開元初年的時候,國家需要撥亂反正,走上正軌,李隆基此時選擇的宰相便是姚崇。】
【姚崇對便是武則天時期被拔擢起來的人才,當年神龍政變之後,武則天移居上陽宮,
姚崇還不顧周圍都是彈冠相慶的百官,泣涕不止。
張柬之見狀也不知道是心虛還是什麼,還在那邊制止姚崇,說:「今天今天難道是哭泣的時候嗎?你的災禍恐怕要從今天就開始了。」
姚崇卻道:「事則天歲久,乍此辭違,情發於衷,非忍所得。昨預公誅凶逆者,是臣子之常道,豈敢言功;今辭違舊主悲泣者,亦臣子之終節,緣此獲罪,實所甘心。」
我侍奉則天皇帝時間這麼久了,現在突然辭別,有感而發忍不了。
我昨天跟你們一起誅殺凶逆,是盡了臣子的本分,
今天辭別舊主難忍哭泣,也是我做臣子的節操。
如果因此獲罪,那我也心甘情願。】
【不得不說,姚崇這點上比張柬之要強多了,
姚崇是武則天一手提拔起來的人物,當然張柬之也是,而且張柬之還是年齡老了之後被提拔起來的,
但是一個知恩圖報,另一個連人家哭一下都要嘴兩句,臣子本分的高下就不用多說了。】
張柬之:「……」
他冷汗直流。
雖然之前他就知道天幕上說過這些之後,他八成是沒辦法繼續高升了,但是現在這麼一對比,他覺得自己的性命可能就要到頭了。
他甚至可能都活不到李顯上位清算他,女皇陛下自己就來了!
【當然,能讓姚崇當上宰相的本領並不是他如此忠誠,而是他本人有著過人的本領。
在李隆基掌權之後,曾經密詔姚崇前來,議論天下大事,
李隆基也十分認可姚崇的本領,想要任命他當宰相,
姚崇之前雖然有才,但是在武則天時期的時候,有才的人可太多了。
哪怕是武周時期武則天動不動就大開殺戒,可是她手上的人才也是數不盡的,婁師德、狄仁傑、張柬之,哪一個拿出來都能讓當時的姚崇冒不了頭。
——是的,雖然張柬之在做武周臣子的品行上有點問題,但是能力是客觀存在的。】
張柬之聽了這話鬆了口氣。
按照女皇陛下任人唯賢的風格,哪怕他後面做的那些糊塗事,也絕不會因此而殺了自己了。
【得遇明主,姚崇自然是要將自己看家的本領拿出來。
但是有時候不是皇帝想要任命哪個臣子,這個臣子就要聽他的,就如同臣子提出來什麼好的建議,皇帝也不一定會聽一樣。
姚崇在這個時候還是保持住了自己的冷靜,他提出了「十事要說」,表示如果李隆基能答應他,他才能輔佐李隆基。
對此李隆基當然表示同意了,畢竟姚崇提出的「十事要說」件件都是切中了現在大唐所需的利害。
其中包括了勿貪邊功、廣開言路、獎勵正直大臣、勿使皇族專權、勿使宦官專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