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他們倒是也想讓他國送來質子,那也得人家願意吧?
倒是幾個武功昌隆的皇帝們開始思考。
或許和親什麼的可以緩緩了。
或者讓他們送來質子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他們國家這麼強大,憑什麼還要去給弱小的國家送去公主呢?
【漢和帝還改革太學策試,體恤百姓疾苦,多次下詔理冤獄、恤鰥寡、矜孤弱、薄賦斂,告誡上下官吏,要求他們反省造成天災人禍的自身原因。
這點他和他的皇后鄧綏的想法是一樣的,並沒有一味的覺得遇到天災人禍就該認命,而是積極的解決問題。
也難怪劉肇會廢掉原本的陰皇后,冊立貴人鄧綏為皇后了。】
【不過除了少數的皇帝之外,大部分比較英明的皇帝是壽命比較短的。
比如宋神宗,宋哲宗,以及這位漢和帝。
漢和帝甚至更加短命,他在二十七歲的時候,便因病薨逝。】
【怎麼說呢,面對這些有作為的皇帝英年早逝,我們還是很心痛的。
宋朝那兩個是難得比較強硬的主戰派,甚至也有過一定的武功,如果他們長壽一點,能不能改變宋朝的命運也不好說。
好在漢和帝的繼任者,和熹皇后鄧綏足夠優秀,完美的接過了漢和帝遞過來的接力棒。】
【嗯?】劉煓愣了愣,【為什麼是皇后啊?他的兒子呢?】
【剛剛說到了,漢和帝去世的太早,子嗣也尚未長成。
鄧綏也只能臨朝稱制。
只能說,如果不是鄧綏的話,漢朝滅亡可能還要再早那麼幾十年。
畢竟剩下漢朝的皇帝,那操作是一個比一個下飯……】
【下飯?】
【菜嘛。】
眾老祖宗:……
這個形容還挺形象的。
漢朝的皇帝們:……
你們猜我們為什麼笑不出來?
【畢竟後面的皇帝們不是登基活個一兩年幾十天就駕崩,就是被外戚毒死,不是折騰的國家元氣大傷,就是重用宦官,賣官鬻爵。
那叫一個烏煙瘴氣,民不聊生。
當然,這點漢和帝和和熹皇后也是要背一點鍋的。
誰讓他們沒有選好繼承人呢?
不過也或許是老劉家的優良基因到頭了,這個時候只剩下點歪瓜裂棗了。
鄧綏選了兩個皇帝,漢殤帝劉隆,百天繼位,一年後便病逝;
漢安帝劉祜,在鄧綏還在的時候表現的還行,鄧綏去世後,他立刻開始急吼吼的顯示自己皇帝的威嚴了。
先是清算鄧氏外戚,然後開始提拔自己的外戚。
值得一提的是鄧氏被鄧綏約束的很好,但是漢安帝這邊重用的外戚就不一樣了。
他對乳母王聖言聽計從,致使王聖專權,王聖的兩個女兒也趁機「分威共權」,
其皇后、外戚、宮女、宦官一同亂政,
又聽信讒言枉殺太尉楊震,廢黜太子劉保,使得「天下紛然,怨聲滿道」。
也從他開始,東漢實質性上的由盛轉衰。】
【……】劉煓愣住了,【乳母?】
【嗯,他是第一個開始給自己的乳母封爵的。】
【……】老太公沉默了一下,【那他親娘了?】
【他親政之後追封了父母。】
【那鄧綏呢?沒養過他?】
【當然是撫養過的。
劉祜在幼年的時候還是很出色的,十歲就受到了漢和帝的青眼,多次召他入宮覲見。
後來漢和帝駕崩,漢殤帝繼位,劉祜的父親劉慶前往封地,劉祜被鄧綏特意留在了京城。
可以說,沒有鄧綏,就沒有日後劉祜的繼位。
之後漢殤帝去世,也是鄧綏把劉祜推上了皇位。
可以說,沒有鄧綏就沒有漢和帝。】
【……那為什麼會清算鄧家,鄧綏不是也對他挺好的嗎?】
【大概是因為,劉祜長大了之後,大臣希望鄧綏能夠還政劉祜,鄧綏卻不願意吧。
事實證明,鄧綏的決定是正確的。
鄧綏在成為皇后之後,就被漢和帝認為「有丈夫之性」,讓其參與並知曉外朝政事。
這個時候鍛鍊了鄧綏的能力和手腕,於是在漢和帝駕崩之後,鄧綏便接起了大漢的江山。
她做的甚至比漢和帝還要好,因為她活著的時間比漢和帝要長很多。】
眾人:……
居然是以這種方式嬴的,讓人覺得即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呢。
【鄧綏親政期間,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她選賢任能,勤儉救災,和漢和帝一樣,即便是遇到天災人禍,也沒有說是躺平,而是積極克服。
鄧綏親政的時間裡,有十年是東漢天災頻發的時期。
按照我們現代的研究來看,這段時間其實是板塊運動的時期,所以才會出現那麼多的天災。
而當時的大臣呢,並沒有意識到這點,只覺得是鄧綏牝雞司晨,所以才會引發這些天災,想要逼著鄧綏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