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頁
這讓對他信心滿滿的皇帝怎麼想?
更何況,朱由檢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袁崇煥如果能回應了他的期待還好,如果不能,那只能是更恨了。】
袁崇煥:「……」
他背後出了一身冷汗,他第一次知道,自己做的這些事情居然有這麼大的隱患,居然讓皇帝對自己如此不滿……
【十一月二十三日,朱由檢在平台召見袁崇煥、滿桂、黑雲龍等將領及兵部尚書申用懋等。
袁崇煥穿著青衣玄帽入宮,強調形勢嚴峻,朱由檢「慰諭久之」,袁崇煥又請率兵入城,朱由檢不許,賜給他貂裘和銀盔甲後結束這次召見。
大約與此同時,溫體仁已上密疏彈劾袁崇煥通敵,據說皇太極也使用了反間計,讓被俘的明朝太監聽到漢人將領鮑承先、高鴻中等談論袁崇煥里通後金之事,然後放回北京。】
陳曦頓了頓,【其實在這裡,還有一件事情是跟此事相關聯的。】
【那就是袁崇煥私自和後金議和。
在《清史稿》和《明史.袁崇煥傳》中都記錄了,袁崇煥曾經私下裡偷偷與後金議和,且在朝廷不知情的情況下。
袁崇煥第一次議和還是在朱由校統治時期,不過後來袁崇煥上書為朱由校分析了遼東的形式。
而這次袁崇煥卻是背著收復遼東的任務,一面布置防線,一面和皇太極書信籌「議和」之事。】
【《滿洲秘檔》曾提到了,崇禎二年,袁崇煥和皇太極,兩人之間圍繞議和條件來往書信接近10封。
信中內容不僅承認大金國,而且還要向大金國賠錢。
因為這已經遠遠超過了袁崇煥的底線,所以很難滿足。
於是皇太極就帶領著,他的八旗軍就打到了紫禁城。
因此私下議和也就成了袁崇煥通敵賣國的一個罪證。
其實袁崇煥這個舉動還真不一定是賣國的舉動,畢竟那個時候的明朝是什麼樣子,統治者心裡沒數,他們這些邊關大將也沒數嗎?】
【按照袁崇煥的解釋,他是以議和為緩兵之計,爭取時間,以加強關外寧、錦等重鎮的防禦。
朱由校時期的時候,對袁崇煥還算寬容,雖然袁崇煥幾次三番不跟皇帝報備就跑去議和,也沒有真的對他怎麼樣。
最多就是朱由校下旨給袁崇煥:「邊疆以防禦為正,款事不可輕議。」
經過朱由校的數次寬容,袁崇煥的膽子也越來越大,因此,皇太極無論派人、送信往來,無論詞句如何謙順、都被他扣壓,不報朝廷。
而這種膽子大,在朱由檢這裡就翻車了。】
【你什麼都能自己做主了,還要皇帝做什麼?
別看朱由檢看起來也是很信任他,但是袁崇煥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在朱由檢的底線上面蹦迪。】
陳曦說完之後想了想,【蹦迪就是跳舞的意思。】
老祖宗們:【……】
不過不得不說,陳曦這個說法是很貼切的,這都不用朱由檢了,是個腦子清醒的皇帝就不會高興。
這袁崇煥腦子里到底在想什麼?
一個皇帝脾氣好也就罷了,兩個皇帝都這樣。
這朱家的皇帝是什麼尿性,他們聽陳曦說了這麼多都能總結出一二了。
袁崇煥一個在朱家人手底下當臣子的,還能沒有這點敏感度?
就算是不是朱家人,一個武將,不得到上面的准許,不經過群臣的商議,自己一個人就定了議和這種大事?
哪怕是你其實是想要緩兵之計,這都不是你一個人能做了決定的問題好吧。
沒有一個領導願意自己的屬下越過自己去處理甚至能決定未來公司走向的事情,更不用說是一個皇帝了。
就這裡,袁崇煥日後的死路已定啊!
【袁崇煥還有一點是觸到了朱由檢的痛點,也是他日後不得好死的原因。
那便是賣糧資敵。
其實真要認真的說,是說不上賣的,而是換。
蒙古人那邊缺少糧食,但是他們有著優秀的馬匹,而大明不缺糧食,但是缺少馬匹。
所以袁崇煥堅持用糧食跟蒙古人換馬匹。
雖然朱由檢不樂意,但是這個時候他還是需要袁崇煥去抗擊後金的,所以最後也不得不答應了此事。】
【不過袁崇煥不知道的是,蒙古人和後金的關系那是非常好的。
甚至在後來後金入主中原一統天下之後,那年年都是滿蒙聯姻的。
所以在得到了這個糧食之後,蒙古人立馬就把糧食分了一半給後金,後金本來還搖搖欲墜的局勢立馬就穩住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袁崇煥這樣的行為跟資敵也沒什麼區別。
雖然他本質不是這種想法,但是……
實際上確實是如此。】
【……所以,他活了多久?】嬴稷聽著都要心梗了,如果他有這麼一個臣子,估計能少活好幾年。
【沒多久,很快在崇禎二年二月初一,朱由檢再次召見袁崇煥及滿桂、祖大壽等時,就斥責袁崇煥:
「爾擅殺大帥,以至今日。今又不能捍患禦侮,則平日恢復之言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