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像李隆基還算是比較會玩的皇帝, 李亨就不是了。
李豫還算是可以, 他和自己的父親李亨不一樣,對將領任命上面很有魄力。
被李亨給卸了職的郭子儀在李豫在位的時候, 是非常受到重用的。
他先是起用郭子儀擊破吐蕃,又用郭子儀等平定僕固懷恩之亂。
郭子儀雖然沒有辜負李豫的信任, 但是這也開創了中晚唐藩鎮割據的先河。】
【藩鎮割據?那是什麼?】
【就是指唐朝中後期幽州、魏博等藩鎮的將領擁兵自重,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
唐代藩鎮割據主要出現在河北,而河北割據又集中在三鎮。
宋朝時期之所以重文輕武,有很大的原因便是皇帝不希望軍事將領有過大的權利,重蹈唐朝滅亡的覆轍。
只不過他們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陳曦感嘆道,【如何把握這個平衡,真的是十分考驗一個帝王的能力了。】
這個話實在是戳中了許多帝王的心。
他們難道不想平衡這點嗎?他們難道想要只信任閹人嗎?
只是做到這點太難了罷了。
【不過在當時的唐朝來說,李豫還是個很不錯的皇帝了。
看起來比他爹強了不少,他繼位的時候,唐朝還在內憂外患之中,
是他一手結束了安史之亂,帶領唐朝逐漸走出了陰霾,再次走向了繁榮。
在周邊其他國家比如吐蕃,看到唐朝被安史之亂影響的時候,也是他任命將領大破來敵。
雖然也是在其統治期間,長安在吐蕃的攻擊下陷落,李豫出逃陝州避難。
也不知道李世民知道此事之後,會不會後悔自己曾經大力扶植吐蕃了。
在李豫在位期間,整飭吏治、漕運、鹽政等,致力於安定社會,發展生產,取得了一定成效。
只是可惜,這位英明的帝王並沒有活太長時間,在位十七年後去世。】
李世民:「……」
他深吸了口氣,道:「那吐蕃,是不是還沒有前來乞求和親?」
如果說之前還對吐蕃帶著點無所謂,反正也不過是個蠻夷小國的想法,現在他們可完全不這麼想了。
能夠將大唐皇帝打的拋棄國都的還是個蠻夷小國,那他們未免也太自大了。
李靖、尉遲恭、程咬金和秦瓊等將領尤其不服,他們紛紛上前一步道:「陛下,臣等願出征,平了那吐蕃!」
李世民抬手:「眾愛卿不要衝動。」
眾人還想再說點什麼,就聽得李世民繼續道:「朕親自去。」
眾人:「……」
陛下,不要衝動的該是您吧!
其他各個時空在李豫之前的皇帝也都開始考慮,要不要提前為後人解決了這後顧之憂了。
【在李豫去世之後,是其子李适繼位。
開始的時候,李适也是雄心勃勃的,想要做成一番大事。
他前期的表現也堪稱賢明,堅持信用文武百官,嚴禁宦官干政,用楊炎為相,廢租庸調製,改行「兩稅法」,頗有一番中興氣象。
只是很可惜的,李适並沒有將此舉堅持下來,
過了沒多久,他便任用盧杞為相。
盧杞為官期間迎合聖意,嫉妒賢能,黨同伐異,陷害官員,
並在全國範圍內增收間架、茶葉等雜稅,致使民怨日深。
這個時候的李适已經顯露出自己無能的一面了,身為一個帝王,不能知人善任,便是無能。】
【剛剛我也說過了,李豫的時候已經出現了藩鎮坐大的局面,
所以在李适登基之後,他是想要遏制一下藩鎮的。
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不過這種好事,想要做還是要看看自己的實力的。
李适這麼一個人,不是天縱英才的李世民,也不是善於用人的武則天,更不是有著深切底蘊的李治,
他若是當真想要對付藩鎮邊將,要做的應該是徐徐圖之,找准機會,一擊必中。
可是李适呢?】
【李适他爹李豫想要扳倒宦官還知道徐徐圖之呢,他恨不得一口氣吃成個胖子。
在李适繼位兩年之後,建中二年,李适便發動了削藩戰爭。
此時李适自己的根基都不穩,就急著削藩,可能只是傻人膽子大吧。
這個時候社會和政治條件都不成熟,不僅沒有成功削藩,反而致使四鎮之亂與涇原兵變接連爆發,
這場戰爭中,四人挺身而出,高舉反叛大旗,兩人更是躍躍欲試,欲圖稱帝。這便是有名的「兩帝四王之亂」。
李适被迫出逃,輾轉奉天、梁州等地。
這是第三次天子放棄長安出逃了。
果然,一件好像很離譜的事情只要開了個頭,就會接二連三的發生呢。】
李世民:「……」
他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自己在登基之初,千辛萬苦守住的長安,一寸都不願意退讓的長安,居然會在這樣的情況下接連被國君拋棄。
若是這座古老的城池有靈,該是多麼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