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頁
除了黃錦外,他還特別寵信司禮監太監滕祥、孟沖、陳洪三人,
這三個人「爭飾奇技淫巧以悅帝意,作鰲山燈,導帝為長夜飲。……三人所糜國帑無算」,
甚至在朱載坖祭太廟時穿著同文武百官一樣的梁冠朝服。
朱載坖除了剛才所說的,不斷指派宦官前往全國各地督辦「貢物」,主持織造等以外,
還多次任用宦官插手軍政事務,派太監呂用、高相、陶金坐鎮團營,兵部尚書郭乾反對無效。
此外戶部尚書劉體乾、工部尚書雷禮也因反對宦官干預本部事務而辭官。】
【朱載坖還屢屢偏袒宦官侵吞宮廷財產、毆打官員、假傳聖旨等不法行為。
他即位不久,內閣曾奏請派御史等前去查盤內府各監局錢糧,朱載坖亦一度下詔允辦,但御史剛進入庫內,便遭到宦官們千方百計的頑強抵抗。
當兩方正對峙激烈之時,朱載坖偏袒宦官,再下一旨,推翻原議,
其後,還對堅持要查核宦官錢糧和彈劾宦官崔敏的官員予以廷杖貶斥。
宦官的權利和威風比起大臣們來說,真的是要大多了。
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又是誰呢?
所以後來其實很多人在詬病張居正為了上位去討好宦官的時候,
其實更應該罵的,難道不是這群放任宦官為非作歹的皇帝嗎?】
第247章 第二百四十七個老祖宗很驕傲
被提到的張居正再次怔愣片刻。
他知道, 自己的上位手段很不光彩,甚至說可以是被很多人詬病的。
他從一個普通的進士到現在的首輔,中間也曾清高自持過, 但是在面對皇帝花樣百出亂七八糟的狀況中,他慢慢成為了現在這種年輕時候的自己都不齒的模樣。
張居正當然明白, 有很多人是看不慣他的,甚至恨不得寫長文來罵他。
但是這些人是不敢去罵皇帝的。
因為罵他可能沒什麼大不了的,罵皇帝那可能是真的會被抄家滅族。
張居正倒也不在乎, 做都做了,就算不想被說也沒什麼辦法。
可是居然能聽到陳曦這種說法,這讓張居正有種欣慰之感。
吾道不孤啊!
罵我沒關系, 先把上面的狗皇帝罵了再說!
【其實當時,還有許多許多怪事,
例如, 隆慶二年七月, 巡視中城御史李學道笞責了一名在宮外手持利刃以嚇詐民財的宦官許義, 其他百餘名宦官在李學道經過左掖門時突然出來用棍棒襲擊李學道以報復。
朱載坖聞訊,以李學道「不候恭題」「擅笞內侍、不諳事體」的罪名, 撤去他巡視中城御史之職,發配到外地。
隆慶三年十一月,內廷尚衣監少監黃雄為追討利息,與北京的居民發生鬥毆, 負責京城治安的兵馬司將其扣捕。
次日, 解送到巡視皇城御史楊松處。
黃雄的同夥假稱有皇上「駕帖」,即要召見黃雄, 強令立即釋放。
楊松在查明是偽造之後,乃上奏控告黃雄「暴橫不法, 詐稱詔旨」,黃雄則反誣楊松檢舉不實,
對宦官的話朱載坖是沒有不信的,不僅相信,還指責楊松奏事不實,「不奉旨輒拘系內侍官,命降三級,調外任」。】
【在大明當官,還不如在大明當宦官!
除了在朱元璋時期比較憋屈之外,你看看其他時候的宦官,哪個不是呼風喚雨啊。】
陳曦遺憾的搖頭晃腦,【看來朱元璋的鐵血手腕,雖然是把官員們嚇唬的夠嗆,但是你看看他的後代,哪個聽他的啊。】
朱元璋:「……」
不帶在傷口上撒鹽的啊!
天幕實在是過分了!
「……要不,咱們把宦官取締了得了。」朱元璋多少有點破罐子破摔的味道,「他們總不至於這麼違反祖宗命令吧?」
馬皇后:「……」
這可是……說不好啊。
【不過,終隆慶一朝,得寵宦官如滕祥、崔敏、李祜、陳洪、孟沖等人終究還是以爭飾奇巧淫技,代帝聚斂為主,
即使受命監管團營的呂用、高相等人,也未實際攫得軍政大權,
尚未出現類似王振、汪直、曹吉祥、劉瑾這樣已能左右國政的權奸。】
陳曦說,【但是我個人覺得吧,這主要還是因為朱載坖活得短。
他的壽命要是和自己的父親或者是兒子肩並肩,那可真說不好會不會培養出幾個權傾朝野,隻手遮天,左右皇帝廢立的大宦官來呢。
畢竟在我們後人構思明朝小說的時候,很多人甚至會把主角構思成宦官呢。
足以見得明朝的宦官干政有多麼嚴重了。】
老祖宗們震驚了。
他們也不是沒有看過話本小說的,但是還真是第一次聽說會有人把話本小說的主角給寫成一個太監的。
又不能傳宗接代,還沒有任何尊嚴,當小太監到底是有什麼好處啊?
這玩意兒到底是誰在當?
所以明朝的宦官到底是權力大到了什麼程度呢?
這個問題朱元璋同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