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給我我也死心塌地。】
【當然,也不是說李二陛下就真的這麼完美了。
他更像是個脾氣好的普通人。
哪怕是對魏徵再容忍,他也有生氣的時候,比如我剛說的,他生氣了也想要了魏徵的命。
不過李二陛下是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的,不讓上頭的衝動主導自己的理智,能聽得進去逆耳忠言。
我想,這也是長孫皇后、魏徵等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依舊敢於進諫,因為他們知道,只要是正確的話,李世民哪怕是一時之間沒辦法接受,慢慢的也會改過來的。】
【甚至對於自己罵過鄉巴佬的魏徵,李世民還有這樣的評價: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有這樣胸襟的李世民和魏徵,也算是君臣相得的典範了。
再看看那些聽不進去臣子進言的皇帝們,或者是臣子說什麼自己就是什麼的皇帝們……
哎,皇帝和皇帝之間的差別,比人和豬之間的差別都大。】
某些位面的皇帝們:「……」
隱約覺得自己被內涵了,但是因為陳曦沒有明說,如果他們現在跳出來的話,好像又很不打自招的樣子。
而前面又是聽了李世民生氣的時候想要殺他,又是在他死後想起來推倒他的紀念碑的魏徵這個時候終於明白了李世民的胸襟。
自己說話有多難聽,魏徵終於開始反思了。
這樣一個皇帝,就算是說話的時候稍微委婉一些也不是不行。
他又不是不聽!
不過轉念魏徵又想起來,陳曦剛剛說的房玄齡家事上李世民的問題。
嗯,有些事情還是不能婉轉,這個不罵的難聽點,李世民是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的。
【除此之外,李世民重視法治,當然,這點是每一個腦子正常的皇帝都會堅持的一點,
一旦法治亂了,那社會離動亂就不遠了。
尤其是皇親國戚和官員大吏,在他們開始肆無忌憚作威作福之後,基本上就會爆發瘋狂的農民起義,
到時候,距離這個王朝被推翻也就不遠了。】
皇帝們聞言都開始思考起來,自己此前是不是對這些事情有點太過不上心了。
以往他們對皇親國戚網開一面的事情太多了,而這些皇親國戚欺凌的大多也都是平民百姓。
就算是最盛世的年代,也不是沒有農民起義的。
現在看來……
他們做的還不夠啊……
【在經濟上,李世民也做到了和其他帝王不一樣的地方。
——他並不歧視商業。
要知道,在封建社會,糧食就是一切,所以士農工商的排行之中,商人乃是最末位的。
武家祖宗,您年輕的時候是商人是吧,我記得好像連鞋子都不能穿同一個顏色的。】
突然被cue到的武士彠愣了一下之後點了點頭,苦笑道:【不錯,不過還好,後來跟隨高祖起義之後,我家的日子也好過了許多。】
【其實古代生產力不夠發達,只有絕大部分人都去種地才能解決糧食問題,這是一個應該進步的點,
不過很多帝王為了能夠保證這點,又繼續歧視著發明創新的人,搞得工業的進步就一直原地踏步。
尤其是商人,因為商業來錢快,且會讓原本種地的人心思浮動,所以大部分的朝代對商人都不是很客氣。
貞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不歧視商業的王朝,不但不歧視,還給商業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這也能充分說明李世民這位千古一帝的眼光。
只有短視的人才會覺得,只要我封住了這點,或者我讓人們不去做這件事就不會有其他的變化了……
沒錯,說的就是明清之後的閉關鎖國。】
【總覺得自己是天朝上國了,覺得周邊的國家都永遠在自己身後了,關閉了海上的通道就沒有意外了;
商業不發展,農業就可以跟上了;
哪怕是別的國家帶來了超過他們水平的東西,也覺得不過爾爾,甚至因為有人坐在自己前面就不用了,
這種人……
也不能說他完全沒有治國的能力,但是如果這個時候是秦始皇漢武帝或者是唐太宗這種千古一帝的話,
我想應該是能抓住這種機會,帶著華夏走向工業革命,而不是被人狠狠甩在後面,開啟了百年近乎亡國滅種的危機的。】
這已經不是陳曦第一次提到發明創新了,尤其是年代越古老,生產力越落後的朝代,對陳曦的話感受就越明確。
後世種地的方式比他們先進多了,這應該就是技術的進步吧。
【開放的經濟態度,給貞觀王朝的商業經濟帶來了迅速和長足地進展,新興的商業城市像雨後春筍般地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