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頁
【……編排公主,這些人有幾個膽子啊?】嬴稷震驚。
【害,反正都是已經作古的人了,而且還是前朝的,編排起來有什麼後果呢?】陳曦攤手,【就像始皇帝陛下,也有很多人編排說,他不是莊襄王的兒子,是呂不韋的孩子。】
一直在爺爺旁邊當一個小透明的秦莊襄王贏子楚:【???】
真當他是傻子嗎?孩子是不是自己的他自己不知道?
【……真是,拖出去車裂吧。】贏子楚冷冷的說,【寡人看這個腦子,也不像是人生出來的,他應該也不是他父母生的吧。】
【咳……】陳曦忍笑,努力把話題又拉回來,【不過永徽三年的時候,李治曾在高陽公主家做客,兩人的關係在這個時候看起來還很融洽,兩年之後高陽公主就開始謀反看起來也有些可疑。
再加上是房遺直的話後李治才讓長孫無忌開始調查,長孫無忌又牽扯進了許多無辜的人,比如吳王李恪等也被牽連進來。
所以這場所謂的謀反,很有可能就是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為了排除異己,造出來的一場冤案。】
【在這一場謀反中,開始卷進去的李室宗親是荊王李元景,因為說的是房遺愛等人是要擁護李元景為皇帝。
李元景呢,是高祖李淵的第六子,和高陽公主等人甚至都不是一個血脈的關係。
在長孫無忌審了半天之後,李治單獨面見房遺愛,後者就又把吳王李恪給牽扯進來了。
不過李元景可能還有點冤枉,但是吳王李恪被長孫無忌針對也好,被李治忽略過去也好,那是真的不冤枉。
畢竟,這位才是差一點成了太子的人。】
長孫皇后:???
她說實在的,有點茫然。
如果說她還是一個沒有孩子的女人,心中只有丈夫和他的事業,那她不會有什麼想法,但是現在她有了孩子了。
她的大兒子,被寄託了厚望的太子承乾,因為自己的心態問題,最終謀反。
雖然也有李世民教子無方的原因,但是長孫皇后還是把這個問題的原因攬到了自己身上,準備等這次的天幕結束之後,去向李世民請罪。
至於說到李世民在她去世之後想要立其他人為後的事情,長孫皇后心中有點難過不假,接受起來卻也不是很難。
人死燈滅,其他的還能說什麼呢?
可是現在,連後世都認可稚奴的皇帝做的不錯,為什麼李世民要換人呢?
【後人總覺得,李世民對長孫皇后情深義重,不光在她去世之後沒有立後,就連繼承人都要從長孫皇后所出之中選擇。
但實際上,李世民不光想要立楊氏為後,甚至還想要立楊氏的兒子為太子。
是的,吳王李恪便是楊氏所出。
當年在李承乾謀反之後,為了保證自己的兒子們都能順利的活下去不被其他的兒子給殺了,所以李世民才背棄了對魏王李泰的口頭承諾,選了相對仁弱的晉王李治。
但是太子都已經定下來了之後,李世民又開始反悔了。
——當然,也或許是因為當時楊氏太得李世民的心,他又開始子憑母貴了吧。
他覺得,還是吳王李恪比較像他。
看啊,熟悉的話又出來了,這些渣男皇帝們啊……】
皇帝們:……
嗯,可不是熟悉嗎?
多少的皇帝都說出過寵妃的孩子類己這樣的話了。
說白了,這事上面不還是皇帝喜歡哪個女人,對她的孩子愛屋及烏嗎?
放在李治和李恪身上,也就是誰的媽還在而已。
長孫皇后斯人已去,楊氏可還在呢,怎麼不是楊氏贏了,順便連她的兒子都贏了呢?
【你要說李世民機靈吧,他在立了太子之後,在李治並沒有什麼過錯,且也不是什麼愚笨愚蠢惡毒的人的情況下,想要換太子。
而且換太子這件事,李世民甚至是和長孫無忌商量的。
這點真的就很離譜,長孫無忌乃是李治的親舅舅,血濃於水,總比吳王李恪這個和他沒什麼關係的傢伙來的親近吧?
李世民對長孫無忌說:公勸我立雉權,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吳王恪英果類我,我欲立之,何如?
遭到長孫無忌的反對後直接問:公以恪非己之甥邪?
啊……那不然呢?
他說不是因為這個,你自己信嗎?】
【當然了,長孫無忌還是很會說話的,他回答道: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儲副至重,豈可數易?願陛下熟思之。
的確,太子乃國之儲君,隨便更換的話,對國家來說也是一件動盪的事情。
聽了這話之後,李世民還是放棄了讓吳王李恪當太子的想法。
他估計也想到了玄武門之變的事情,怕這個事傳到吳王李恪耳朵里,讓他也有了爭儲的想法,
於是李世民還對吳王李恪說:父子雖至親,及其有罪,則天下之法不可私也。漢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陰圖不軌,霍光折簡誅之。為人臣子,不可不戒!
也就是用前朝的事情警告他,如果他心懷不軌,這個就是他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