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這些早期的李隆基都基本照做了,雖然晚年的他早就把答應姚崇的事忘到腳後跟。】
李隆基:「???」
他現在還處於神志清醒時期,所以根本不能理解後面的自己是怎麼想的。
「朕之後……是讓皇族開始膨脹了?」李隆基看向身邊的高力士。
後者也是一臉茫然:「臣不覺得陛下會如此啊……」
畢竟現在的李隆基,那是一個英明神武天縱英才,對皇室不說打壓,可是從無過分的也優待,和武則天在位時期大大不同啊!
天幕是在胡說八道嗎?
第132章 第一百三十二個老祖宗很驕傲
【不得不說, 早期的李隆基是十分懂得放權,也十分懂得聽勸的。
他不光照做了姚崇的「十事要說」,任命姚崇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封梁國公,後升任紫微令;
還將大部分的權利都分給了這位丞相。
早年姚崇曾經帶著一批郎官任命的名單, 去李隆基面前,請求皇帝對他擬任的官員進行批覆。
郎官也是五品官員了,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但是對於整個國家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職位。
不過在姚崇念這個名單的時候,李隆基不發一言, 似乎沒有什麼態度似的。】
【姚崇見狀,心中惴惴的離開了。
後面李隆基身邊的大太監高力士出來安撫姚崇,表示陛下的意思並不是對姚崇有什麼不滿, 或者是姚崇做錯了什麼,
只是李隆基想要藉此事對姚崇表明一個態度, 那就是一般的官員任免、一般的國家事情,由宰相做主就可以了。
這種胸襟和氣度, 也是李隆基能夠率領群臣,開創開元盛世的一個重要因素了。】
李昞眼中有些欣慰。
前面聽了一長串自家子孫被宰的七零八落、被一個女人左右了王朝的消息,這個時候聽到有了個還算出息的子孫,那自然是會欣慰的。
【這個李隆基, 還算不錯。】
【我們家曌兒的孫子, 倒是也遺傳了幾分曌兒。】
武士彠也不甘示弱,跟著開始夸。
畢竟李隆基是武則天的親孫子, 那和奶奶當然有著聯繫了。
李昞:【……】
多少有些憋屈,可是武士彠說的也確實沒錯, 他的教養也不允許他在這個時候反駁出什麼不好聽的話來。
於是只能暗暗生悶氣。
【姚崇上任之後,很快展現了自己優越的治國才能。
他幫助李隆基貶逐功臣、杜絕斜封官、整治外戚等,將紅妝政治時代女子為了能夠保證自己權利留下的隱患除掉。
除此之外,姚崇做的最優秀的一點,便是處理了開元初年的蝗災。】
【蝗災!】
蝗災!!!
這個詞一出現就刺痛了多少人。
要知道,蝗災可以說是天災,每次出現都會將莊稼吃的一點不剩,農民多久的辛苦付之東流不說,還會造成嚴重的饑荒。
無論是統治者還是普通百姓,都對此十分惶恐,且沒有辦法。
畢竟蝗蟲實在是太多了,就算是殺也殺不完,鋪天蓋地的,看起來仿佛是上天的警告,就算是真的有人想要去殺蝗蟲,在古代這種敬畏鬼神的時期,也被嚇跑了。
而種花自古便是一個蝗災頻發的國家,但是系統性的研究蝗災,也還是在明清時期。
前面基本都是出現了就任由蝗蟲泛濫。
陳曦講完這點之後,眾人都是一愣。
【這……不是上天的警告嗎?】身為一國之王,嬴稷也不是沒有遇到蝗災的情況,所以他也很關注這個。
【你要硬這麼說也可以。】陳曦聳了聳肩,【蝗災的出現,乾旱有很大的原因。
因為乾旱的環境非常適合蝗蟲的孵化。
但是如果因為這個就束手就擒,任由蝗蟲泛濫,那麼這個天災就會變成更大的人禍。
過往的君王和百姓都覺得這是天災,蝗蟲算是天上的使者,不敢動什麼。
可是姚崇不這麼覺得,在開元四年時候,山東地區發生蝗災。
百姓只知設祭膜拜,卻不敢捕殺蝗蟲,任由蝗蟲嚼食禾苗。
是姚崇上奏,希望滅除蝗蟲。
當時的朝廷沸騰,卻都認為蝗蟲不宜捕殺,甚至連李隆基對此都猶豫不決。】
【姚崇對此表示:這幫儒生不知道變通,迂腐不化。
古時曾有蝗災,只因不肯捕殺,以致發生饑荒,百姓相食。
現在飛蝗遍地,蝗蟲泛濫,河南河北家無宿糧,若無收穫則百姓流離,關乎國家安危。
滅蝗即使不能盡滅,也比留下來形成災患為好!
就這樣,李隆基被說服了。
但是說服一個李隆基還是有些不夠,姚崇又對百官表示:如今蝗蟲可以驅除,若任其成災,糧食將被食盡,到時百姓怎麼辦?
滅蝗救人,如果天降災殃,有我姚崇承擔,絕不會推諉給其他人!】
【就這樣,在姚崇的堅持下,治蝗滅蝗運動還是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而這段時間蝗災的危害被減小到最低限度,雖然連年蝗災,也沒造成大面積的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