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頁
最後還是在李太后的干預下,朱翊鈞終於在萬曆二十九年讓步,立虛齡已二十的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朱常洵為福王、朱常浩為瑞王、朱常潤為惠王、朱常瀛為桂王。
朱常洛出閣讀書時,正值寒冬,太監不給太子生火取暖。
朱常洛凍得渾身發抖,講官郭正域怒斥太監,太監們才給他生火。
此後,福王又不赴封國長期逗留京師,
於是大臣們又紛紛開始上書要求其按祖制離京赴封地居住,這其中以大學士葉向高、禮部右侍郎孫慎行爭執得最為強項。】
【……這宦官抬頭的也是很快啊,居然敢對太子如此。】嬴稷不高興了,【寡人一腳給他踹斷了剩下的兩條腿。】
嬴稷可不是什麼任人欺凌的人,這輩子他也就是在當質子的時候受過點苦。
但那個時候,也有母親護著他,嬴稷其實沒吃多大虧。
所以才有後來驕傲肆意,打的六國抱頭鼠竄的戰國大魔王秦昭襄王。
在聽到宮人這麼欺負太子,這嬴稷可忍不了。
當真是沒大沒小了啊。
【太監們也是看人下菜,皇帝好欺負就欺負皇帝,太子好欺負就欺負太子。
都不好欺負的時候,那就老實了。】
陳曦說著頓了頓,【這個問題其實很多大臣們也是如此,皇帝強硬他們就軟弱,皇帝軟弱他們就強硬。
這樣類似的國本之爭,其實在朱厚熜嘉靖年間不是也發生過嗎?
不同的就是那時候的朱厚熜是想把自己的父親立為皇帝,進入太廟;
而朱翊鈞想的是立自己喜歡的孩子當太子。
其實我個人感覺,朱翊鈞後期還真不一定是特別喜歡福王,所以才想要立他當太子,只是一股勁兒上來了。
我身為皇帝,居然都不能立我喜歡的兒子當太子?
那我能善罷甘休嗎?必然是不能的。
只不過前者是跟大臣們鬥爭斗贏了,後者顯而易見的是失敗了。】
【多少都有點……】武士彠多少有些難以評價了。
臣子和皇帝的鬥爭雖然從古至今一直都有,但是擺的這麼明白的還是很少的。
朱元璋尤其生氣,他看著自己現在的臣子都有點發火了。
明朝加強中央集權的基調是他定下的,他連丞相都不想設置了,更不用說是在其他事上面聽大臣的了。
但是……
這大臣們遵循的意見也是他的指導意見,那不書名都說出來了嘛……
這讓朱元璋生氣又覺得生的有點沒道理。
這種情況……
「逆子!」朱元璋最後還是決定罵後人。
反正在張居正那裡的時候已經罵過一回了,再罵一回也問題不大。
馬皇后:「……」
不是,怎麼說呢,能看到朱元璋這樣的臉色,其實也還是挺爽的。
自從他當上皇帝之後,就不是以前那個朱重八了。
就算是馬皇后也有很多無可奈何,雖然有些時候她的勸諫朱元璋能聽進去,但是大部分時候他還是堅持自己的。
哪怕如此,馬皇后說話的時候還要注意方式方法,不然的話朱元璋就跟頭倔驢一樣,分分鐘給你尥蹶子。
這誰受得了啊。
現在能有人這麼吐槽一下,還讓朱元璋有火沒處發,別提多讓人開心了。
馬皇后甚至都沒有去再安慰一下朱元璋,能多看一會兒也是好的。
而朱翊鈞這個時候也沒時間去看張居正的臉色了,他開始看那些朝臣們。
尤其是天幕提到的幾個名字,他看的尤其狠厲。
好啊,就連先生張居正都不敢這麼著,這些大臣倒是膽子很大啊。
他這個皇帝當的還不如一個大臣是吧?
朱翊鈞下意識反應就是要和張居正訴苦了,可是話還沒說出口,就看到了張居正失望的眼神。
朱翊鈞:「……」
哎……天幕為什麼要說先生死後的事情呢,就說的那裡就可以了。
*
【國本之爭,最後已經演變成皇帝與士紳大臣的勢力之爭。
到萬曆三十一年,就因為有謠言說朱翊鈞想要換太子,矛頭指向鄭皇貴妃,結果皇帝株連逮捕者甚眾。
恭妃王氏仍舊寂居幽宮,見不到朱翊鈞,整日以淚洗面,流淚度日,漸漸的雙目失明了。
萬曆三十九年,王氏薨逝,大學士葉向高建議厚葬,可是皇帝居然不同意。
而鄭貴妃一班人並不死心,朱常洵被封為福王,按道理應該離開京城,到屬地洛陽就任。
但在鄭貴妃的要求下,他卻遲遲沒有離京,總在伺機尋找機會。
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並不穩固,雙方明爭暗鬥,終於爆發明朝立國以來最嚴重宮廷仇殺事件——梃擊案。】
第254章 第二百五十四個老祖宗很驕傲
【梃擊案是發生在萬曆四十三年的一場有關太子朱常洛被刺殺的政治事件,
事情的經過是有個叫張差的人,手持木棒闖入太子的居所—慈慶宮,並打傷了守門太監。
張差被審時, 供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引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