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
而太平公主因為李旦依然在,她的權利也絲毫沒有受到損害,朝中勢力膨脹。
七位宰相五出其門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文武百官也大都依附於她。
太平公主因此囂張到公然提出要廢掉皇帝,只是因宰相陸象先反對而未遂。】
【這個現象是李隆基不能容忍的,也是太平公主不能容忍的。
前者希望結束武則天以來的紅妝政治,後者希望上面的皇帝換個聽話的。
雙方都在積蓄力量,想要除掉對方。
據說太平公主和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湜等人準備以御林軍從北面、以南衙兵從南面起兵奪權,甚至已經計劃在李隆基飲食下毒。
這個消息被李隆基知道之後,他便召集謀士,準備先發制人。
在先天二年七月甲子日,李隆基做好了準備,帶領手下一舉將太平公主的黨羽誅殺殆盡,
而這位昔日能夠主宰皇權更替的公主殿下,不得不逃入佛寺,三日後返回。】
第131章 第一百三十一個老祖宗很驕傲
【太平公主回來之後, 太上皇李旦出面請李隆基恕其死罪,
但是被李隆基拒絕了,成王敗寇, 太平公主最終還是被賜死家中。
至此,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爭鬥才終於算是畫下一個句號, 而由武則天上位開始的紅妝政治,也被李隆基親手結束。
這場政變歷史上稱之為「先天政變」,自此之後, 李隆基終於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
同年,李隆基改年號開元,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 再創唐朝偉業的決心。】
【這個時候的李隆基,意氣風發頭腦清醒。
因為這麼多次的政變,和韋皇后等人的作威作福, 給這個國家帶來了太多的創傷,
所以李隆基此時接手的大唐帝國和武則天死之前留下的大唐帝國已經有了很大差別,
頻繁的政變、兵變大大地傷了朝廷元氣,吏治的混亂、腐敗亟待治理。
但即便如此, 李隆基也覺得自己能夠開創一個新的偉業!
而「開元」這個年號,則是一舉奠定了李隆基在唐朝歷史,乃至整個種花歷史上的地位!】
李隆基:!!!
他居然有這麼厲害嗎?
【當然了,如果他在開元結束之後, 能體面的走下歷史舞台就更好了。
最後非要弄成那個樣子, 讓人扼腕痛惜,也讓唐朝從盛極走向衰亡。】
李隆基:???
不是, 你說清楚!怎麼突然大唐從盛極走向衰亡了?
這個問題同樣是所有唐朝皇帝都在期待著。
陳曦倒也沒有繼續賣關子,繼續道:【和自己喜歡頻繁更換年號的祖母武則天不同, 李隆基倒是對自己的年號看的比較珍惜。
他在位期間,只換了三個年號。
第一個年號是「先天」,是他登基之初更換的。
在徹底掌權之後,便換成了「開元」,
「開元」也是他使用最久的年號,二十九年之後,才換成了「天寶」。
而「開元」期間的大唐到底繁華到了什麼程度呢?
請允許我偷個懶,用一個經歷過開元全勝和安史之亂、其詩號稱「詩史」、其人號稱「詩聖」的詩人的詩句來形容一下這個盛況: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就是說,在開元全盛時期,連小縣城都有上萬戶人家。農業連年獲得豐收,糧食裝滿了公家和私人的倉庫,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李隆基聽到這裡,忍不住挺起了腰杆兒,問道:「諸位愛卿,這天幕上所說的詩人是誰,你們可有線索?」
眾大臣面面相覷,紛紛搖了搖頭。
其中有心思活絡的大臣,猜到了一點,但是不敢說出來。
從這首詩的前兩個字就能看出來,是「憶昔」,也就是曾經的時候了。
現在這才開元多少年?就算是這個詩人在改元之後就立馬作詩,也得二十多年以後了,現在恐怕還是個毛頭小子,有沒有這樣的文筆都不知道呢。
其中還有更可怕的猜測,便是這詩人恐怕是在天幕所說的「安史之亂」中做的詩。
歷經滄桑之後的作品,和現在的作品那差別不會小,他們怎麼可能在這個時候找得出來人呢?
恐怕連作者自己本人都不一定能認出來這是自己的作品了。
李隆基嘆了口氣:「哎,再聽聽吧,說不定一會兒天幕會說出來是誰。」
【開元前期的時候,李隆基深知這個皇位來之不易,也知道這個動盪的國家需要安定,所以對自己,對臣子的要求都很高。
說到這裡,其實有個點很有意思,需要單獨拎出來說說。
那就是李隆基用人的眼光,前期的時候堪稱精準毒辣,在這上面,他甚至有些漢武帝劉徹的風格——那就是無情。
他可以在用一個人的時候將其捧上高位,也可以在覺得這個人沒用的時候,毫不猶豫的將其踢下相位。
當然,其中不一樣的是,在漢武帝劉徹手上的丞相通常沒什麼好下場,李隆基倒是能給他們一個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