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頁
但是長遠來說,卻是十分不利的。
你要真這麼覺得倭國的所作所為讓你生氣,你倒是去打他啊!
折騰邊關的百姓做什麼?
還「片板不得下海」,你自己也當過老百姓,知道百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著沿海的百姓那就是以打漁為生的。
現在你搞這個,你讓他們怎麼辦呢?
說白了,這道政策折騰的並非是海上的反明勢力和倭寇,而是聽命於大明的百姓!】
朱元璋:「……」
他一時間有些下不來台。
朱元璋理解不了,前面還在誇他愛民如子的人怎麼現在突然又開始批評他折騰百姓了。
他實行海禁本質上也是為了百姓好啊!
那如果沒有海禁,倭寇不是會時不時過來騷擾他們嗎?
而且還有那些反明勢力,他們身為大明的人,怎麼可以跟反明勢力接頭呢?
這都是為了百姓啊!
朱標看出了自己父皇的疑惑,嘆了口氣上前道:「父皇,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父皇有些策略是好的,陳姑娘會誇讚,
但有些策略不那麼好,陳姑娘便會指出來。
這也是陳姑娘一貫的風格了,哪怕是唐太宗也被說了不是嗎?」
朱元璋:「……」
話是這麼說沒錯,朱標說完之後他倒是也能聽得進去。
只是他還是覺得,陳曦這麼明明白白的指責他這個皇帝,實在是膽大包天!
可是他又沒有辦法對陳曦做什麼,這就讓人更憋屈了!
以前只覺得當上皇帝就可以為所欲為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是現在他才知道,當上皇帝也還差得遠,並不是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起碼現在他被天幕上的人指責了,他都沒辦法罵,這就一點都不讓人開心了!
而且還不能表現出來,否則的話顯得他好像被天幕戳到痛腳一樣。
這就更讓人不開心了!
還好有他的標兒。
朱元璋慈愛的看著朱標:「太子果然有大胸襟,朕心甚慰。」
朱標無奈一笑。
【要知道,海上貿易一直是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途徑,
許多絲綢、瓷器都是從海上出去的,甚至還起了海上絲綢之路。
但是朱元璋腦子一熱,在洪武三年,「罷太倉黃渡市舶司」。
在洪武七年,明政府下令撤銷自唐朝以來就存在的,負責海外貿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三市舶司,中國對外貿易遂告斷絕。
在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斂足跡,又下令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
自此,連與明朝素好的東南亞各國也不能來華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了。
在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再次發布「禁外藩交通令」。
到了洪武二十七年,為徹底取締海外貿易,朱元璋又一律禁止民間使用及買賣舶來的番香、番貨等。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再次發布命令,禁止國人下海通番。】
【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明朝法律規定了嚴酷的處罰辦法:
「若奸豪勢要及軍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嚮導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處斬,仍梟首示眾,全家發邊衛充軍。
其打造前項海船,賣與夷人圖利者,比照將應禁軍器下海者,因而走泄軍情律,為首者處斬,為從者發邊充軍」。
除此之外,其對參與買賣外國商品的居民也不放過,
「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貨皆不許販鬻,其現有者限以三月銷盡。」】
【當然了,我之前就說了,百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活下去。
我問一下各位老祖宗,若是有人把你們吃飯的行當給砸了,你們什麼反應?】
嬴稷:【誰敢?】
贏子楚:【寡人剮了他!】
劉煓嘆了口氣:【不行就跑吧……】
李昞想了想:【老夫可能會跟淵兒一樣吧。】
武士彠沉吟片刻:【那就去他管不到的地方!】
朱世珍:【……】
他有些不知道怎麼說,他就算聽不懂也知道現在說的是他兒子的不好。
【……俺可能就是認命吧,實在不行再說。】朱世珍嘆了口氣,還是這麼說。
畢竟他一個老農民,一輩子就是那塊地,要是不服氣又能怎麼樣呢?
【是的,你們的想法也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有認命的,當然也有要起來反抗的。
本來朱元璋是期望海禁政策對海防的鞏固能起到決定性作用,不過因為海禁政策所實施的直接對象是臣民而不是海上反明勢力,
他不僅不能成為海防的有效手段,甚至在沿海地區激化了一些矛盾。
沿海地區人民依海而生,靠海而活,或從事漁業生產,或從事海上貿易。
朱元璋的「嚴交通外藩之禁」,如「信國公湯和巡視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魚」,基本上是把他們吃飯的傢伙給砸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