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李隆基不知道哪裡來的信任,那是完全不信。
安祿山起兵之後,河北本來就是大唐王朝一直沒能完全收復人心的地方,又都是安祿山統轄範圍內的,
叛軍所經過的州縣,都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者開門迎接叛軍,或者棄城逃跑,或者被叛軍擒殺,叛軍很快就控制了河北。
而這個時候的李隆基,在聽到太原以及東受降城的人奏報安祿山造反的消息時,仍然認為這是厭惡安祿山的人編造的假話。】
陳曦的眼中流露出一絲無語:【真的不知道這個時候的李隆基是不是被人奪舍了,哪怕是你拿出來你一日殺三子時候的多疑和狠辣呢?】
李隆基:「……」
他臉色蒼白,在皇位上坐著都搖晃了兩下。
安祿山……自己為什麼會如此信任一個胡將?
這個問題,所有在李隆基之前的大唐皇帝都在思考。
李世民整個人都被氣笑了。
「朕的好後人啊,就算是朕都不敢給番邦夷狄那麼大的兵權,他倒是好,三鎮節度使都給出去了。
他還知不知道這天下是姓李的,不是姓安的?」
「陛下息怒!」
「朕如何息怒?這種叛亂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可以避免的!」
李世民被氣的眼睛都紅了,「河北,又是從河北出現的叛亂……」
河北的叛亂也不是在安史之亂時期才有的,竇建德啊……
現在想想,他甚至覺得當年父皇殺竇建德殺的太早了!
李治也是被氣笑了。
「朕的孫子前期倒是還有些明君之像,現在怕是一隻豬坐在這個位置上都比他強吧。
他不是十分信任楊國忠嗎?怎麼這次這個小舅子給他說有人要造反,他不信了?」
這話誰敢接啊?這涉及的不是皇帝,就是之後的皇帝,皇帝可以罵,他們有幾個腦袋啊敢跟著罵?
「蠢貨!」李治蓋棺定論道。
眾大臣雖然不敢罵,但是還是敢跟著點點頭。
能放任安祿山如此坐大,一句「蠢貨」簡直是說輕了。
武則天似笑非笑:「有點本事全在如何驅逐自己的姑姑上了,朕留下的人才用完就不知道怎麼辦了。
沒出息的東西。」
眾臣:「……」
眾臣能說什麼呢?
他們倒是想辯解什麼,但是從女皇陛下這裡選出來的最後一任丞相張九齡罷相之後,這大唐就開始走下坡路的事實,卻堵得他們什麼都說不出來。
太平公主則是冷笑一聲,雖然沒有說什麼,心中卻很是鄙夷。
將她鬥倒了無所謂,這個侄兒倒是將江山治理好啊!
折騰成這個樣子,日後到了黃泉相見,可是要被她笑死了。
【李隆基這個時候腦子進水的操作還沒有完全顯露出來呢。
以大唐帝國的根基,和朝內還是有很多忠於唐王朝的大將來說,即便是安祿山造反,
只要指揮得當,用人合適,拿出他早期用人不疑的風格來,安祿山的叛亂也基本翻不起什麼風波。
但是李隆基不,他非要玩極限操作。
在安祿山反叛當年的十一月十五日,李隆基迫不得已相信了安祿山確實率兵造反,召來宰相楊國忠商議應變之策。】
陳曦再次忍不住,【之前你都不相信他說安祿山謀反了,這個時候你又相信他能給出什麼有建設性的意見,能夠力挽狂瀾嗎?】
李隆基:「……」
別問了,他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年紀大了會那麼昏庸!
【除了楊國忠外,李隆基這個時候任命的其他官員還都是很厲害的。
比如在安祿山指揮叛軍主力進攻洛陽、潼關的時候,李隆基宗任命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陽、平盧節度使,防守洛陽,
接著任命他的第六子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東征。
封常清、高仙芝都是李隆基在位期間的名將,打仗自然有著自己的節奏。
他們二人位大唐開疆拓土,那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
這個時候因為李隆基根本沒有預料到安祿山的謀反,準備不足,又因為兩人募集的士兵幾乎沒什麼經驗,將洛陽丟了。
但是兩人退守潼關後采以守勢,堅守潼關不出。】
深諳如何作戰的李世民鬆了口氣。
穩了,這下長安穩了。
【看起來好像有點縮頭烏龜,但是實際上潼關乃是天險,
因為高仙芝、封常清的有力固守,使得安史叛軍久攻不下,速戰速決的計劃不能得逞,甚至迫使敵軍有了回撤的打算。
而且潼關作為長安的屏障,也有力的護衛了長安。
如果是盛年的李隆基,眼睛不瞎的時候,哪怕不會嘉獎,也會默許了兩人的守城方式。
可是高仙芝、封常清遇到的是老年昏聵的李隆基。】
眾人心中都有種不好的預感。
【監軍宦官邊令誠因為向高仙芝一再索賄而不成,進讒言於李隆基,
說二人貪生怕死,和安祿山叛軍勾結。
而被兩人寄予厚望的皇帝李隆基,竟然查也不查就信了讒言,陣前斬首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