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頁
又類編古人的嘉言善行,寫成《勸善書》,頒行天下。
因其佛教信仰和維護朱棣正統性的政治需要,編纂了《夢感佛說第一希有大功德經》《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等經書。
此外,《千頃堂書目》中還收錄《仁孝皇后詩集》一卷,不過很可惜,由於歷史原因,已經失傳了。
對徐皇后的著作朱棣也很重視,再加上他是個出書狂魔,所以在永樂五年徐皇后去世後,朱棣將《勸善書》大量印刷,頒給臣子及各地的府、縣學。
並將《勸善書》收錄入《永樂大典》中。】
【這樣一個如果是男子可以封侯拜相不在話下的女子,就這麼在後宮裡蹉跎了自己的一生。
作為後人,尤其是女人,我對此是很遺憾的。
因為她作為女人之中站在最頂處了的人,若是能夠為女子發生,那明朝女子的地位可能還會好一些。
但是很可惜……徐皇后還是成為了一個符號,一個男人眼中的完美符號,甚至都沒有自己名字可以供後人了解的符號。
而終明一朝,女子的地位也越來越低下。】
說完,陳曦遺憾的嘆了口氣,
【當然了,這也是我作為一個後人,站著說話不腰疼的結論。
至於徐皇后本人,可能還挺喜歡這種生活的吧。】
徐皇后:「……」
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只知道自己是皇家的媳婦,要為皇家考慮,要成為一個完美的皇后。
可是現在聽了陳曦的話,她覺得……
自己好像是一個男人眼中合格的皇后,而在女人眼中,好像不一樣。
如果是以往的話,徐皇后當然不會去考慮那麼多,可是現在不一樣了。
自從天幕出現之後,他們所有人的觀念就都不一樣了。
她知道,她現在動了的心思,朱棣定然不會理解,甚至還會反對,可是……
徐皇后想,她總要為這世間女子做些什麼吧?
她思考的如此認真,甚至都沒有來得及思考陳曦所說的她的二子和三子的問題了。
*
【徐皇后本人如此優秀,朱棣對徐皇后也算得上是皇帝裡面比較好的了。
當然這是以古人的觀點看了。
朱棣基本上活到成年的孩子都是徐皇后所生,無論是當時的世子朱高熾還是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沒什么子以母貴的說法。】
嬴稷若有所思道:【那看來,還是朱高熾自己和朱棣的理念不是很合的來。】
【這個原因應該也占大頭吧,這父子倆之間的關係,和朱元璋、朱標之間的關係那可大不一樣。
朱元璋是恨不得手把手教朱標造反了,朱棣……
在靖難之時,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便收買了朱棣的近侍宦官黃儼,讓他在北平守城戰前後給朱棣進讒言,稱朱高熾親近朝廷,「將為朝廷固守北平以拒父」。
當朱棣表示懷疑,並稱對朱高煦說:「爾兄素孝,那當有此?」時,
朱高煦落井下石,稱「兄誠孝,但在太祖時果與太孫善也。」】
說到這里,陳曦露出個嗤笑的表情,【這也就是龍生九子各不相同了,雖然朱高熾有點毛病,但死的早,多少算是個合格的皇帝,
他的兩個弟弟那真是……】
朱棣臉黑了下來。
他之前不是沒有猜測過自己的二兒子沒有那麼安分,但是被天幕這麼明晃晃的說出來,朱棣還是多少有點臉熱。
這不光證明了他確實教子無方,還證明了他眼瞎,居然沒有看出來自己兒子的胡說八道。
【雖然朱棣並沒有對朱高熾表示出什麼很明顯的猜忌,但是他潛藏的對朱高熾的懷疑還是引起了朝廷內方孝孺的注意,
於是其給朱高熾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到北平,許以封燕王,爭取朱高熾歸順朝廷。
別看方孝孺好像是什麼儒家正派人物,但是手段也不是很高級,試圖使用反間計來離間朱高熾父子二人的關係,並故意將此事廣為張揚。
留守北平的宦官遂將此事火速通知南下河北、山東一帶的燕王朱棣,稱朱高熾與建文帝通謀,建文帝的使節已到達北平。
正當朱棣將信將疑的時候,朱高熾卻派人將未拆封的信件及使臣綁縛朱棣軍前,以實際行動打消了朱棣的疑慮。
朱棣即位後,以北平為北京,仍命朱高熾鎮守。】
【不過在永樂二年,朱棣在朝廷中討論立儲君問題。
當時朝中一批跟隨朱棣征戰的武將懷著政治投機的態度,見靖難之役中朱高煦立下了赫赫戰功,朱棣對其十分喜愛,
若是朱高煦被立為太子,那麼軍事勛貴集團可能獲利更多。
所以以淇國公丘福、駙馬永春侯王寧為首的靖難將領紛紛上書,要求將二皇子朱高煦立為太子。
在這批武將的簇擁之下,朱棣對於立朱高熾為太子的決心有所動搖。
不過朱高熾也並非是完全沒有自己的人脈。】
【自古以來,太子的人選多半都是立嫡立長立賢這幾個標準裡面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