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頁
【十月, 朱棣親自率精騎襲大寧,挾持了寧王朱權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顏三衛騎兵,兵力驟增。
畢竟李景隆那邊有五十萬人,哪怕是五十萬頭豬都沒那麼好處理呢,多點幫手總是好的。
李景隆乘虛攻北平,但是這個時候的北平雖然沒有朱棣坐鎮,卻也有著一個強有力的後方定海神針。
那便是朱棣長子朱高熾。
這位的具體事跡我們等後面再說,現在還是說他是如何護衛北平的。
朱高熾命人用冰凍住城牆,使李景隆無法破城。
朱棣很快率領大軍自大寧返回,於鄭村壩大破李景隆軍。】
【大敗之後,李景隆被迫退軍德州。
朱棣趁機攻打蔚州、大同,引李景隆派兵救援、勞師無功。
這個時候朱允炆也發現了自己這邊其實不占什麼優勢,被迫罷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寺卿黃子澄的職,以緩燕師。
這一緩其實也沒緩了多久,第二年四月,朱棣便和李景隆又戰於白溝河,
當然了,沒什麼意外的,李景隆再次戰敗,燕師乘勝圍攻濟南。
濟南此時的帶兵之人乃是山東參政鐵鉉和盛庸,反正比起李景隆是很有本事的,
兩人固守濟南,以逸待勞,燕師久攻不下,吃了一次敗仗。】
【這讓朱允炆很激動啊,他們這邊終於有可以讓朱棣吃癟的人物,
所以九月,朝廷升鐵鉉為山東布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
十二月,盛庸率師與燕軍會戰於東昌,燕師大敗,主將張玉戰死。
這簡直是讓朱允炆飄了起來,這個時候也就不想著跟燕軍示弱了,第二年朱允炆便恢復了齊泰、黃子澄的官職。】
【這也太沉不住氣了。】嬴稷微微搖頭。
作為戰國大魔王,嬴稷雖然自己不親自打仗,可是也知道驕兵必敗的道理。
尤其是戰場上形式瞬息萬變,沒有將敵人徹底打死打殘的時候,就不能確定到底誰是贏家。
這樣驕傲的場景他也似曾相識,哪怕死了這麼多年了,回想起來當年長平之戰後的情況他也後悔呢。
若是當時聽白起的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拿下邯鄲,哪還有後面嬴政統一六國啊!
說不定他這個時候就統一了大半了。
所以在聽到朱允炆如此急不可待的時候,嬴稷可以說是十分失望了。
【二月的時候,燕軍再次揮師南下。
三月,朱棣在滹沱河打敗盛庸,再在藁城打敗吳傑等人。
朱允炆以放逐齊泰、黃子澄為名,讓他們外出募師勤王。
當時,雖然大部分時候是朱棣這邊勝利,可是損失也頗為慘重,
而朱允炆的軍源頗廣,燕軍於河北、山東一帶所攻下的城邑,回去之後便又為朝廷兵所據。
雙方之間也是你來我往,頗有拉鋸戰的意思了。】
【直到建文三年年底,有內臣自京師告密,朱棣得知南京空虛可圖,決計改變戰略。
建文四年,朱棣率師南下,四月,連破何福、平安大軍。
五月克泗州、盱眙,兵指揚州。
這個時候朱允炆也飄不起來了,遣慶成郡主至燕師,想要割地求和,那朱棣肯定是不會答應的。
現在距離得到整個天下,也不過是一步之遙了!
跟朱允炆割地求和?那是傻子才會做的事情。】
【果然,很快,在同年六月,江防都督陳瑄以舟師降燕,燕師渡江,下鎮江,直逼南京。
谷王朱橞與李景隆開金川門降,南京城陷,宮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終。】
聽前面的時候,朱允炆還僅僅只是感慨自己識人不明,沒有認清楚李景隆是個廢物而已,甚至在一開始聽。
但是再次聽到李景隆開門投降的消息的時候,朱允炆那就是勃然大怒了。
他能容忍李景隆沒什麼本事,但是他居然敢開城門投降,這絕對是站在朱允炆底線上蹦躂了。
「這麼喜歡投降,來人啊,將李景隆捆了,不許給吃喝,丟到燕王那邊去!」朱允炆神色陰鬱,「朕讓他好好投降!」
李景隆:「!!!陛下饒命啊!」
但是這個時候說什麼都晚了,侍衛們很快上前,把人給拖走了。
【不過對於朱允炆的結局,倒是有著許多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便是剛剛我提到過的在皇宮裡被燒死,
還有一種說法,是朱允炆逃離京城,顛沛流離,千方百計逃避追殺,
後隱居於湄江的觀音崖一帶,誠心向佛,終了一生,著名的藏君洞也因此而得名。
第三種說法,便是朱元璋曾經向劉基請教有沒有可以教朱允炆守天下的辦法,劉基於是做成一小篋,用鐵汁灌其鎖授之。
靖難之變,燕軍攻入南京,朱允炆開篋而視,見裡面有一件袈裟,一件伽黎,兩把剃刀,一個度牒。
朱允炆說:「此劉伯溫教我也。」於是出家為僧而逃。
甚至還有說法,是朱允炆跑到了海外去。】
【也正是因為有這麼多的說法,所以在民間也經常流傳著朱棣到處派人抓捕朱允炆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