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頁
休假三年中,他開始遊山玩水。
在這三年中,張居正遊覽了許多名勝古蹟,使他發現了新的問題,
他在《荊州府題名記》中說:「田賦不均,貧民失業,民苦於兼併。」
這一切不禁使他惻然心動,責任感讓他重返政壇。
嘉靖三十六年,張居正回翰林院供職。
他在苦悶思索中漸已成熟,在政治的風浪中,他模仿老師徐階內抱不群,外欲渾跡,相機而動。】
【其實這個時候,張居正如果全身而退的話,他在歷史上不會留下什麼名字。
不過一個對朝廷失望的人罷了,這樣的人還少嗎?
任何時代都不會少的。
這樣就算是後面張居正會做出什麼樣的荒唐事,恐怕史書上都懶得記載這一筆。
但是他沒有,他扛起了屬於自己的歷史責任和使命。】
第250章 第二百五十個老祖宗很驕傲
【一個長得帥還有能力的人, 其實是很容易得到別人的好感,且得到別人的賞識的。
張居正就是如此。
嘉靖四十三年,張居正進宮右春坊右渝德兼國子監司業, 徐階薦張居正為裕王朱載坖的侍講侍讀。
在裕邸期間,張居正任國子監司業從而掌握了很多將來可能進入官場的人, 這為張居正打開了人脈。
嘉靖四十五年朱厚熜去世後,徐階起草遺詔,引張居正與之共謀。
不久張居正便升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
月余, 與裕王潛邸故講官陳以勤一起入閣,而張居正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
【隆慶元年,張居正以裕王府舊臣的身份, 擢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朝政。
同年四月, 又改任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他終於在暗暗的較量中「直上盡頭竿」了。
張居正入閣以後, 就遇到了明王朝流民四散,草譯禍起, 國家帑藏空虛,用度匱乏的時期,
這個時候北方韃靼還進兵中原,製造「庚戌之變」, 南方土司爭權奪利, 岑猛叛亂,「兩江震駭」, 東南倭寇騷擾沿海,民不聊生。
除此之外, 內閣內部的政治鬥爭日益白熱化。
這個引子,其實自朱厚熜上位開始的那場「大禮議」就已經開始了。
整個大明王朝,此時是處於水深火熱,風雨飄搖的時候。】
【自嘉靖四十一年嚴嵩倒台後,徐階繼任首輔。
他和張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遺詔,糾正了世宗時期的修齋建醮、大興土木的弊端,
為因冤案獲罪的勤勉朝臣恢復官職,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認同。
隆慶五年,在張居正的力勸下,促成了剛剛我說過的「俺答封貢」事件。
北部邊防鞏固了,使張居正可以把注意轉向國內問題。
但是這個時候,他僅僅是個次輔。
大明現在真正的首輔還是高拱。
不過很快,機會便來了。】
【在年僅十歲的朱翊鈞繼位後,高拱因自己口無遮攔觸動皇帝生母李太后的神經,
再加上這個時候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對高拱不滿向李太后進讒,李太后以「專政擅權」之罪令高拱回原籍。
於是,張居正在這一年六月擔任了首輔;
八月,又加左柱國,進中極殿大學士,張居正四次推辭都不被允許。
同月,他從省議論、振紀綱、重詔令、核名實、固邦本、飭武備等六個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其核心就是整飭吏治,富國強兵。
他批評空作王霸之辯的人「不知王霸之辯、義利之間在心不在跡」,而誤認為「仁義之為王,富強之為霸」。
明確地把解決國家「財用大匱」作為自己的治國目標。
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首先鞏固國防,整頓吏治。】
【成為了首輔,又有著小皇帝和李太后的全力支持,
張居正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
這個時候的明朝其實已經內憂外患一大堆了,首先是兼併土地的情況相當嚴重。
突出的表現是皇族、王公、勛戚、宦官利用政治特權,以投獻、請乞、奪買等手段,大量占奪土地。
全國納稅的土地,約有一半為大地主所隱佔,拒不繳稅,嚴重地影響了國家收入。
貴族、大地主瘋狂地掠奪土地,封建剝削進一步加劇,租種官田的農民生活極苦。】
【還有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
洪武年間,夏秋二稅米2473萬石,麥471萬石。
到正德初年,土地集中,賦役不均,人口流移,地方買囑書吏,隱匿賦稅,政府每年公征米2216萬石,麥462萬餘石。
嘉靖後,稅收更降到米1822萬餘石,麥462萬餘石。
雖然稅收沒什麼變化甚至降低了,但政府的支出卻與日俱增。
特別是在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俺答汗進逼北京,政府因添兵設餉,而導致軍費大增。】
【據戶部統計,嘉靖三十年,各邊餉銀達525萬兩,修邊、賑濟等所需又800餘萬兩,兩項合計約1300萬餘兩。
而正稅、加派、余鹽販賣,加上其他搜刮,總共才900餘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