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頁
【官方一點的說法,就是紙幣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便是北宋時期的交子,南宋時期又出現了會子。
但是無論是交子也好,會子也罷,甚至是明朝的大明通行寶鈔,
它都只能作為一種輔助的功能,必須得有硬通貨來做儲備金。
像我們後世大部分是金本位,也就是用貴重金屬中的黃金作為儲備金的。
宋朝時期的紙幣鈔本位是絲綢和瓷器,這兩樣當時在國際上是十分受歡迎的。
不,應該說,這兩樣在國際上一直受歡迎,甚至在明朝中後期世界白銀幾乎一半流入種花的原因也是因為賣絲綢和瓷器。】
【但是朱元璋呢?
他覺得國家的銅礦、錫礦太珍貴了,他捨不得大肆流通。
於是就開始大肆印發大明通行寶鈔,而且還覺得自己的大明通行寶鈔挺好用的。
很快便將大明通行寶鈔大批量的賞賜給皇親國戚、高官名吏、境外使團。
最誇張的時候一年就賞賜出去了9500萬貫。以他當時定的貨幣政策是,每一石米值一貫寶鈔。
等於他一年就打賞出去了明朝兩年半的國家財政收入。
這是什麼概念?
是朱元璋壓根不知道國庫到底是有多少錢!】
【無論是什麼,都足以說明一件事:
外行指導內行真的要不得。
之前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時候是內行,但是在經濟上是真的外行。
而且他不光外行,還是個不聽話的外行。
不光是個不聽話的外行,還是覺得自己特別懂,別人都沒我懂,你說的讓我不高興我直接殺你全家的外行。】
朱元璋:「……」
他的臉色是前所未有的難看,豬肝色就是他現在這個臉色了。
可是他又不能說天幕說的不對。
別的不說,就天幕舉出來的例子,他就沒辦法反駁。
就算是他什麼都不懂,他也知道,自己一次性賞賜出去兩年國庫的收入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而且發行新幣的時候,舊幣是要逐漸退出歷史舞台的。
否則的話,會造成市場上流通的貨幣越來越多。
顯然,朱元璋是完全沒有考慮這點的,他規定不許倒鈔,舊鈔破鈔都不許回收。
這就等於他發行的錢就是聖旨,是具有永久效應的。
這也就是說,明朝的紙幣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
普通百姓那是給皇帝分憂解難的嗎?
他們大部分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活下去。
那想要活下去還會認這個錢嗎?
當然是不可能的。】
【百姓不用,大明朝寶鈔很快就由1貫抵一石,貶值到30貫抵一石,500貫抵一石,到徹底的成為廢紙。
後續的明朝皇帝當然也是想過辦法的,不過卻依然改變不了大明寶鈔變成廢紙的事實。
不過我們明朝的皇帝們雖然在其他方面經常把祖先的教訓不當回事吧,但是在這個上面,是相當堅持他們大明寶鈔的路線的。
一直將賞賜寶鈔給臣民外使這個儀式堅持到了滅國,也是很執著了。】
朱元璋:「……」
他一時間竟然不知道是生氣好還是欣慰好了。
此時歷朝歷代的財政大臣們都發出了離譜的聲音。
管仲氣笑了:「本來挺好的事情,結果讓這個所謂的皇帝搞得一團糟。」
桑弘羊:「……還好陛下不瞎指揮。」
陳恕:「雖然官家其他方面差點,但是在不亂發號施令上面,還是很好的。」
人吶,總要有對比才能知足。
【紙幣紙幣不行,搞得百姓們只能用銅錢交易,甚至偏遠的雲貴地區還用貝殼交易,
但是朱元璋建造的銅幣也不是很行的樣子。
他開了幾個國有的銅錢鑄錢廠,數量、產量和質量都極低下。
基本是舊錢、破錢回爐再造,造出來的錢就是「斜仄拙劣、殆不成文」。
所以很搞笑的局面出現了,分明已經是新朝了,錢幣也應該是新的,
明朝的老百姓卻還被迫用著唐宋元時期的銅錢。
和明朝官方鑄造的銅錢相比,以前朝代的銅錢含銅量高,又有藝術價值,那傻子都知道用什麼錢。】
【不過即便如此,社會上的錢仍然不夠用。
明朝政府為了讓人來用寶鈔紙幣,十多年,幾十年才開一次銅錢爐。
破錢都不想造的,錢就更不夠用了。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所以民間大量私人鑄的銅錢也就出現了,質量也更不好控制了,摻鐵摻鉛的幣開始泛濫。
於是到了明中期,海盜和走私活動讓白銀成為主要的國際交易貨幣,一條鞭法和隆慶開關後,白銀也基本等同官方貨幣了。】
說完,陳曦頓了頓,【一條鞭法和隆慶開關是比較後面的內容了哈。】
聽到這兩個詞的張居正和明穆宗朱載坖都愣了一下,心中開始激動起來。
不管怎麼說,現在聽天幕的意思,是對他們的行為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