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頁
朱高熾體恤北方學子困於經濟、教育落後等因素,中進士較少的情況,
為了保證北方人可以考中進士,朱高熾規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跟自己的祖父一樣,朱高熾也十分崇拜唐太宗李世民。
而李世民最出名的地方,也是善於納諫了。
所以他不光崇尚儒學,褒獎忠孝,在京城思善門外建弘文館,常與儒臣終日談論經史;
還特別鼓勵納諫,他曾經給楊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勵他們進諫,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見,皇帝可以擇善而行。
不過……】
本來已經喜笑顏開的朱高熾:「……?」
一般有這個轉折,後面准沒有什麼好話。
【其實從朱高熾的廟號是「仁宗」可以看出來,他在歷史上的評價還是挺不錯的。
不過這個不錯建立在什麼程度上呢?
他死的早。】
眾人:【……】
聽起來好像很離譜,但是想想又好像很有道理。
尤其是……
眾老祖宗幾乎不約而同的看向了李昞。
他的後人里不就是有一個前期幾乎可以稱之為明君中的明君,幾乎就要比肩千古一帝了,後面直接把光輝燦爛的大唐拉下馬,就差沒有直接帶溝里去了。
……
哦不,也跟直接帶溝里差不多了。
現在看來,這個朱高熾也差不多?
【我剛也說了,朱高熾十分鼓勵進諫這件事,登基之初便打出了「下詔求言」的口號,並且是「屢次下詔,言詞懇切」,
在模仿他的偶像唐太宗李世民上,那是不遺餘力了。
要知道,李二陛下不管後宮私事如何,在當皇帝這件事上,幾乎是日後所有皇帝的榜樣,所有臣子的白月光了。
所以朱高熾這些行為其實是很收穫了一些臣子的心的。
而且朱高熾還踩著自己老爹的錯誤,給自己刷了一波好感。】
【在朱棣靖難成功後,出於鞏固其統治,刑法頗為嚴苛,尤其對不願歸附自己的建文遺臣進行了殘酷迫害,
而且因為其算是造反上位的,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不管是民間還是朝堂都有些質疑的聲音,
朱棣和他爹一樣,心虛就開始用重典,造成了不少的冤假錯案。
所以在朱高熾繼位之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召集五府、六部、通政司、六科同三法司等主要官員至承天門會審,以免出現冤假錯案。
死刑犯在四五次審核的情況下,依舊擔心出現冤假錯案。
還將建文帝時期的奸黨族屬赦免放還回家,將發放至教坊的人寬恕從良,還給日產。
這些行為可以說是站在朱棣給他打下的基礎上籠絡人心了,就是對朱棣的影響不太好。】
朱棣:「……」
謝謝,他現在整個人都不是太好。
【但是吧……
我們後世有句話叫做「天下豈有三十年太子乎?」
是說一個皇帝當的時間太久了,太子也就當的很久。
朱棣當皇帝的時候,朱高熾就已經當了太子了。
雖然我們說的是朱高熾一直是永樂朝的常務副皇帝,但是再怎麼常務副皇帝,那都是一個副的。
上面還有一個正的呢。
而且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可沒有朱標當時那麼安穩,他爹好多時候都想要換了他,
甚至搞不好他弟弟還想弄死他呢,朱高熾的壓力可想而知。
尤其是這個太子,他當了二十幾年。】
【能在這樣的情況下成功的繼承皇位,他中間的隱忍可想而知。
俗話說得好,不在隱忍中爆發,就在隱忍中變態。
朱棣在世的時候,這兩者朱高熾都不太好搞,
所以在登基之後,朱高熾隱忍許久的情緒那可不是要找個發泄口嘛。
壓抑多年的情緒一下子爆發,朱高熾直接就沉浸在了酒色之中。
他雖然「屢次下詔求言」,表現出一片坦誠,可真有人諫言時他又無法接受了,
就比如翰林李時勉勸他好好工作時,結果被他打斷了三根肋骨,並且還下了大獄。】
眾人:【……】
嬴稷詫異:【這也好意思說自己善於納諫?】
李昞:【……這個就算了吧,和老夫的孫子沒法比。】
【根據史料上的記載,朱高熾後來授意「密疏言事」,讓朝臣之間互相監管,而他坐享其成,出現了明顯的怠政傾向;
他後來又執意要遷都南京,就說明他是位貪圖享樂的皇帝,不想像他父皇一樣「天子守國門」。
朱高熾雖然注重邊防建設,可是防線一再南移,為瓦剌強盛起來提供了發展空間,如果他堅守邊防,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土木堡事件。】
【所以說,在朱高熾短暫的一年多皇帝時間裡,看起來好像是很英明,
但是如果是他有著更長的統治時間的話,八成會成為一個昏君。
好在他在位時間短,他還沒來得及做出負面影響就猝然離世,這才保住了名垂青史的聲譽,歸根結底是在位時間短救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