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頁
隨著狄昭昭和師父之間傳遞的消息越來越多,突破的迷霧越來越多,狄昭昭知道的內情也逐漸變多。
從修改庫存冊,做假帳,倒賣軍械中飽私囊,到以次充好,倒騰出一批鐵,轉手賣出差價。
起初是小打小鬧,後來被聞到味的鞍厥國探子黏上,自此一步步變本加厲,一發不可收拾。
其中還有很多下游成員並不知情,但利慾薰心,也默默成為這個龐大利益鏈條中的一環,做其中一顆小小的螺絲釘。
狄昭昭將每一處都在輿圖上標記,相互連線,而他帶領的龐大隊伍,始終在圖中連線中心處晃悠。
這個龐大的隊伍就好像遙控衛星,無數「蕭徽」從此處往四面八方散去,散開又收攏,收攏又散開。
中間這個遙控衛星也隱藏在其中,隨著狄昭昭和蕭徽相互配合查到的消息變換位置,改變路線和策略,時大時小,不斷移動,不斷變化。
當然,這只是他們這一群知情者的視角,看起來非常有序。
在旁人看來,實在驚駭至極。
為什麼東南西北、四面八方,幾乎每一處他們打點疏通過的地方,無論大小,都會突然出現蕭徽的身影?
在源源不斷流傳回京城的消息里,就更讓人震驚了。
蕭徽難不成學了飛天遁地的法術嗎?
怎麼到處都有這傢伙的身影?
無論是心急如焚地想要派兵去救援,還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帶回證據,此刻都只能傻眼,跟光手逮刺蝟似的——無從下手!
這傢伙怎麼變得比之前更離譜了!!!
第142章 當之無愧
趙都督的奏摺先一步到達京城。
緊隨其後的是來自邊關的奏摺, 還在半路往京城的方向去。
皆是關於雨燈一事。
但最先看到的並不是景泰帝,摺子還沒送到他面前,就有先得了信的安國公入宮覲見——趙都督傳信時沒忘了把此事一同傳與曾一同作戰的好友, 安國公之子。
安國公是武將出身,雖然已經年邁,但始終是心系邊關的,收復燕北五城也是他的執念。
在幕後支持著狄菌姐弟的武將中,要屬他權力最大啊,幾乎是有求必應,即使是稀有的木材,他都能讓人從千里之遙砍樹運回來。
安國公只不過和兒子聊了幾句, 就明白了趙都督給他送信之意。
趙都督怕是擔心無瑕琉璃是金貴之物, 或者稀罕少有,又或者是京中文人墨客的收藏,最後因為某些文官的嘴, 讓能於軍中有助力的想法旁落、擱置。
甚至他的摺子都要被壓著, 故而想找個能說得上話的人。
他的擔心也不無道理, 畢竟他地位也不低了,卻從未見過此物, 而來自京城的狄世子卻能毫不在意的拿出來。
再追問,卻只得到寫奏摺去京城問問的答案。
實在讓人很難不多想。
安國公雖看透了這點心思, 但他在京城近水樓台, 是見過無瑕琉璃的, 也是見過千里眼的,只稍微一想, 腦子裡就能大致勾勒出模樣。
如果真能有這樣的雨燈, 安國公覺得, 自己替小輩做一回筏子又如何?
只是在去往皇宮的路上,他不免多想了想那份從雲州傳來的說辭,想到裡面提起的狄世子。
在之前,安國公其實更看好穎悟侯,他愛馬是出了名的,親手葬了五匹陪他衝鋒陷陣而犧牲的戰馬後,他對提出馬掌的狄先裕好感度非常高。
即使後來雲安皓在他耳邊念叨,暗示他穎悟侯世子頗為不俗,老爺子也沒有太意動。
他這個年紀的人了,最明白當父母的為孩子鋪路能做到什麼程度。
不過帶著這個新消息入宮時,他腦子裡不由浮現出雲安皓曾經在他耳邊說的那些話。
穎悟侯可沒有出過京城,自小錦衣玉食地養著,而其子狄昭,則是軍營中第一次見到雨燈時,當即提出的想法。
安國公越想,許多雲安皓說過的話就不斷耳邊作響。
景泰帝正在玉照殿裡,聽禮部的官員匯報明年周邊各國前來朝拜的事宜。
忽然聽到通報,說是安國公來了。
景泰帝不由一愣,腦子裡思索一番,除了蕭徽這個「抱著證據在逃就是不回京」的傢伙,實在想不到安國公這個時候進宮的理由。
雖然應得乾脆,說請安國公進,但景泰帝已經扶住額頭,琢磨著安國公若為軍械一事而來,若為遲遲不歸京的蕭徽而來,要如何應付?
安國公進了玉照殿,一看是禮部的人在這兒,就知道這會兒在說什麼,後年就是周邊各小國來大雍拜賀表示臣服的慣例日子,此等彰顯國威的大事,禮部自然要早早準備起來。
安國公知道禮部不急,於是更心安理得地看向景泰帝。
景泰帝給他賜了座,這才問:「安國公此時入宮覲見,是有何事?」
安國公拱手道:「回皇上的話,老臣聽說雲州大都督趙梁從狄世子那兒得了一種雨燈的改進之法,已經進獻給皇上,可防風防雨,不損火光分毫。」
「什麼?」景泰帝微詫:「如何改進之法?既然能擋住風雨,想來厚實又牢固,如何還能不損火光?」
「何時進獻的?為何朕沒見到?」
安國公微微搖頭:「恕臣不知,老臣只是意外從犬子口中得知此事,他與您派去雲州的大都督趙梁是好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