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頁
宋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有張杏花在上面當著當家人,家裡的小輩們都還算聽話,都知道他們今天的好日子都是虧了他們家的小叔子,所以每次小叔子一寫信回來,家裡人都十分重視。
張杏花現在也不怎麼勞碌了,田裡的活都不用他干,家裡人多地多,宋老大現在都僱人來給家裡做工了,不僅省力氣還省事兒。
不光是張杏花,家裡的其他人也都很想宋聲他們。
信都讀完了,宋平還在旁邊問,「兒子,你小叔有沒有在信里說啥時候回來看看呀?」
承業搖搖頭,「阿爹,信里沒說。」
宋老大道:「沒事,你們要是想他了,以後就自己過去看他。雖然離得遠了些,但咱們家跟以前可不一樣了,這馬車都能買好幾輛,完全不是事兒。」
「是啊是啊!」一家人又熱熱鬧鬧地說著話。
年初二的時候,宋冬帶著夫婿沈大郎回來了,還帶了好多東西。
宋冬是宋聲的親姐姐,宋聲在信里還提到了她,說是寄回來的那些特產里,還給姐姐寄了一份。
宋冬知道了之後高興的不得了,她這個弟弟離這麼老遠都還想著她的好。
沈大郎這兩年也跟著宋家掙了不少錢,宋冬是宋家的女兒,雖然已經出嫁了,但畢竟是宋聲的親姐姐,自家人他們還是要幫襯的,總不能叫宋冬在婆家的日子不好過。
「三郎在那邊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阿奶,等過完年你們給他寄東西不?要是寄的話,連我這一份也一塊寄了吧,我給三郎做了兩身新衣服,還給他的兩個寶貝疙瘩也做了身新衣服,都是用上好的料子做的,穿著柔軟不磨人。」宋冬說道。
張杏花一聽她給宋聲做了新衣服,笑著點了點頭,「寄呢,我聽說他們那邊的大蒜特別貴,打算給他們寄過去一點,你把做好的衣服抽個空拿過來,我讓老大有空去驛站給寄了。」
宋家村這個年過得也還算熱鬧,雖然家裡有些人不在,但小孩子多,就顯得熱鬧一些。孫氏又給宋平添了個兒子,李氏給宋峰添了個兒子和女兒,家裡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來。
人丁興旺是家族興旺的基礎,張杏花看家裡添丁進口的,心裡高興,便是越活越年輕,也看不出來年長了兩三歲。
宋家村過的熱鬧,京城玉哥兒他們過的就沒這麼熱鬧了。
玉哥兒和李滿是在京東自己的小宅子裡過的年,如今三年過去,玉哥兒的兒子也已經三歲了。一家三口也算是其樂融融,李滿在成婚後的日子裡對玉哥兒還是一如既往的好,玉哥兒汕頭沒有公婆伺候,後宅也沒有什么小妾爭寵,日子過的還算愜意。
他在京城走動最多的就是宋英一家了,宋英和薛君堰如今日子也過得不錯,薛君堰今年從通州調職回來,宋英跟著他一併回來了。
兩個人早先成親之後,怕宋英有所顧慮,擔心兩個女兒受到委屈,薛君堰在那種事上一直都有意的採取措施,沒要孩子。
他對宋英的兩個妞妞視如己出,兩個孩子本來就年紀小,原先的父親又是程度那種人渣,懂事的她們從來不敢鬧著要找爹爹。
現在有了新的爹爹,爹爹還十分寵她們,兩個孩子很喜歡跟他一起玩,這些宋英都看在眼裡。今年年底宋英有了身孕,月份不大,三個月左右,玉哥兒經常去看望她。
只是這兩年京城的局勢越發不好了,敬王府和長孫府上的摩擦越來越厲害,只因景帝年紀大了,身體不大好,很多大臣都被迫站了隊。
尤其是前一陣子敬王被景帝在朝堂之上當著眾大臣的面斥責了一番,弄得人心惶惶,生怕自己受牽連。
不過這些與李滿和薛君堰這種武將沒有太大的關係,官場上的勾心鬥角和彎彎繞繞大多都是文臣之間的事,只要不涉及到兵權,他們這些武官一般只要恪盡職守就行了。
三年的時間京城也發生了不少事,宋聲雖然人不在京城,但與李滿往來頻繁,京城的局勢他多多少少知道一些。
他如今遠在肅昌,正好遠離這場風波。而且他本人就是外來世界的靈魂,知道這個世界大概的歷史走向,所以並不擔心會被那些政事波及。
不過他特地叮囑了李滿,如果皇長孫有需要他幫忙的地方,不用拒絕。
他是知道歷史走向的,書裡面寫了,後來皇長孫登基為帝,還娶了個夫郎做皇后,他們之間的愛恨情仇才是這本書的重點,官場上的事情詳寫的並不多,畢竟這不是權謀文。
如果李滿能在皇長孫有所需要的時候幫上一把,等以後他登基為帝,李滿自然能夠跟著沾光,對他的仕途大有好處。
李滿是個直腦筋,不懂那些官場上的勾心鬥角和彎彎繞繞。對於官場上的事情,他最信任的就是宋聲了。宋聲告知他要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從來不問為什麼。
年後春耕結束後,宋聲讓官府發布了徵調民府幹活修路的告示。
這次不是征徭役,上面寫的是招工。
官府招工,百姓們還是頭一次見。就連之前的粉條廠跟磚廠招工,官府也只是放出消息,並沒有張貼正式招工的告示。
「宋大人要徵調民夫了!」
「啥,是要服徭役嗎?去年不是才服過,啥情況?這還跟去年一樣不僅發工錢還管飯嗎?」
「不一樣不一樣,你去看看,官府已經張貼了正式的告示,這次徵調民夫是為了修路,就跟招工一樣。要比服徭役的待遇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