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頁
馬車上坐著的正是沈大郎和宋冬還有兩個孩子。他們是輕裝簡行走的,只有一輛馬車, 裡面裝了一些他們的衣物, 剩下的都是拿的銀票, 到時候到京城需要什麼了再買。
馬車越來越近,一直到了張杏花他們馬車停的地方才停下。
宋冬從馬車上下來, 張杏花趕緊上前拉著她的手說道:「不是說好的嗎今日一早在這裡匯合, 眼瞅著你遲遲沒來, 我都準備讓你大哥去接你了。」
宋冬笑了笑,「沒事,臨時有事兒絆住了腳,就耽擱了一會兒,還好趕上了。」
他們要居家搬遷到京城這件事兒一定下來,張杏花就讓大嫂孫氏給宋冬捎了個口信兒, 讓她來宋家一趟, 問問問是個什麼想法。
宋冬雖然已經出嫁, 但畢竟她是宋聲的親姐姐, 從前她這個當姐姐的可沒少幫襯他,如今他有出息了, 自然不能把姐姐忘了,這是宋聲在心裡特地叮囑過的。
若是宋冬想繼續留在這裡生活,那就把他們在這邊的經營轉給她,有田地有生意,外加宋聲官名在外,官府的人也不敢欺負他們,日子還是很不錯的。
若是她想跟著一塊兒去京城,那就把姐姐一家都帶上,左右他現在也不缺幾個人的口糧,就算是大家都來了,他也是養得起的。
宋冬抽空來了宋家一趟,跟他們商議了一下,覺得還是去往京城發展好。就算不是為了自己,也為了孩子們以後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能夠出人頭地,怎麼看都是去京城更好一些。
宋冬心裡有了決定之後回家悄悄把這事兒與夫君沈大郎說了。這可是個大事,若是他們走了,就相當於背井離鄉了,得跟沈家人商量。
好在沈家不只有沈大郎這一個兒子,如果他們大房去了京城,還有小叔他們在這邊,家裡餘下的田地和生意都有人接手。
只是這個消息一說出來,傳的可太快了。要是只有小叔一家還好說,還有其他的一些親戚也都想過來摻和一腳,分兩杯羹。
還有她那個婆婆也不是個省油的燈,這些年眼看宋家一飛沖天了,她這個當婆婆的一直被兒媳婦壓了一頭,心裡本來就壓著火,這事兒一出來,直接把宋冬罵了個狗血淋頭,說她眼裡只有娘家沒有夫家,只想跟著娘家去享福,不管夫家的事兒,當的是哪門子的媳婦兒?
宋冬很無奈,老太太撒潑打滾起來她很是頭疼,她便說如果伯母想跟著他們一塊去京城生活也可以,等他們走了家裡的田地還有這些年靠著宋家經營的生意全都給小叔他們,這麼算來這沈家人還算占大便宜了。
可這沈母支支吾吾的卻又不想同他們一塊去京城,本來跟著宋冬她就只有被壓一頭的份,要是跟著去了京城,那邊還都是宋家人給她撐腰,那不得翻了天了,她還有什麼婆母的地位可言?
況且她本來就有些偏心小兒子,還不如跟小兒子一家生活呢。
但沈母不去,她卻是個會添亂的,非要讓宋冬帶著整個沈家一塊跟著去京城。
宋冬哪裡會同意?本來她弟弟在京城立足就不容易,現在整個宋家都過去投奔他,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了。
她本來是個外嫁女,像她這種情況一般來說根本沒有機會跟著去京城,只能跟著夫家過活。如今能有這個機會,她能夠帶著夫君和孩子一塊兒去已經很好了,再帶上整個沈家的話,免不了給弟弟惹麻煩。
再說了,他沈家哪來的那麼大的臉讓她帶著一塊去京城,這些年要不是弟弟高中做官帶著整個宋家發達了,她在夫家的日子哪有那麼好過,沈家剩下的那些人,哪個不是幾十個心眼子的,還真拿她當大善人了。
雖然一早就收拾好了東西,馬車也提前買好了,早上他們起了個大早想著偷偷出門就不驚動沈母他們了,結果沒想到沈母早就在門口等著他們了。
就因為這個事兒,出門晚了些。最後還是宋冬氣的很了,當著街坊鄰居的面說道:「娘,你這到底是為了什麼?我能帶著大郎還有孩子一塊去京城,難道不是好事嗎?以後說不定你孫子也能在京城裡頭立足,能夠拜到更好的老師學習讀書,說不準哪天你們沈家也能出個舉人,這種天大的好事你為何要阻止?你說你不想跟我們去,那你就留下跟小叔他們一塊過,家裡的田地還有生意我們全都給小叔他們,您還有何不滿意的?就為了我們手裡拿的這一點盤纏嗎?難道我們到了京城不需要花錢?你有為我們考慮過嗎?」
沈母被說的臉漲得通紅,羞臊的說不出話來。她就是為了宋冬手裡的那點錢,這可是大房這些年攢的所有家底,那可厚實多了。
沈母一直惦記著,現在終於有了理由,才特地堵在門口要這個錢的。
家醜不可外揚,但如今也是沒辦法的事,宋冬怕家裡人等急了,這才在家門口說起了這些話。要不是沈家這一爛攤子事兒,她早就帶著夫君和孩子提前去宋家了。
反正自己手裡的這些錢她是不可能給沈母的,等到了京城,他們也需要自立門戶,畢竟他是外嫁女,總是住在弟弟家裡不像話。到時候拿著這些家底兒在京城開個小鋪子,做點小買賣,日子照樣過起來。
街坊鄰居們自然是站在宋冬這一邊的,畢竟人家田地也都不要,生意也不要,只帶點盤纏,已經很厚道了。這要是再橫加阻攔,那這個婆婆的惡名恐怕就要傳遍這附近所有村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