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就在趙構鼓足勇氣向建康進發之時,長江另一邊的完顏亮卻陷入了瘋狂。他不肯面對現實,強令士兵從瓜洲渡江,結果在二十八日死於兵變。趙構聞訊大喜,欣喜若狂的他甚至在完顏亮的一幅畫像上親筆題字,美滋滋地寫下了一片贊賦:「金虜曰亮,獨夫自大。弒君殺母,叛盟犯塞。殘虐兩國,屢遷必敗。皇天降罰,為戎狄戒。」】
【完顏亮的死亡助長了趙構的信心,他認為完顏亮之死「是天賜朕也」,並第一次公然放出狠話:「朕當擇日進臨大江,灑掃陵寢,肅清京都,但戒諸將無殺掠,此朕志也!」】
天幕說完這段,南宋幾乎是一片鴉雀無聲。
正在上馬的岳飛愣住了,奔襲河南的張浚與陸游愣住了,就連臨安皇宮前的那些百姓臣子也都愣住了——天幕上這位信心十足、氣吞山河的皇帝,真的是趙構?他竟然還有支棱的一天?
所有人的目光緩緩聚向宮牆——
真正的趙構站在那裡,他目瞪口呆,結結巴巴:
「這、這是朕?」
第51章 【愛國詩】辛棄疾
【趙構敢於放狠話,自然是有他的底氣。除了完顏亮的慘死讓他相信自己乃「天命所歸」之外,一支突如其來的大軍歸附也助長了他的膽量。1162年的正月,趙構終於到了建康巡察長江防務。也就是在這一月,有兩個人千里迢迢橫渡長江,給高宗來了一個好消息。】
【這兩個人,就是賈瑞,以及——辛棄疾。】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南宋的奇蹟,最強的六邊形戰士,辛棄疾!】
【1140年初夏,辛棄疾出生於金人占領下的山東濟南。古有大將冠軍侯霍去病,封狼居胥,飲馬瀚海,打的匈奴不敢窺視中原。辛贊把「克復中原,驅逐外族」的宏遠寄託給了孫子辛棄疾,希望他能有漢朝猛將霍去病的神威,收復中原失地。】
【而辛棄疾也沒有辜負爺爺的希望。1161年,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漢族人民不堪金國的殘酷統治,奮起反抗。濟南農民耿京聚眾一十萬起義,時年21歲的辛棄疾激於民族大義,也組織了一支兩千多人的隊伍參與其中,並擔任了太平軍的掌書記。】
【在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被部下所殺,金軍匆忙北撤之際,辛棄疾則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起義軍總部的東平府到趙構所在的建康府相距千里,要穿過金人統治下的河南、山東等地,危機四伏。但辛棄疾千里奔襲,翻山越嶺,靠著他高強的武藝成功渡江謁聖,見到了高宗趙構。】
【聽到一十萬大軍歸附,趙構龍顏大悅。即使這一十萬人無法回到南宋地界,但他們也是在淪陷區牽制金軍的重要力量。兩國開戰之時,有這樣一支軍隊在敵人後方偷襲干擾,無疑加強了趙構取勝的信心,所以他當即授予耿京為太平軍節度使,又封了大大小小兩百餘個官職,而辛棄疾也被授予了承務郎的職位,官階從八品。】
【雖然這些授封的實質意義並不大,但這意味著太平軍從此被南宋朝廷正式認可。得到這樣的結果,辛棄疾和賈瑞自然非常興奮,兩人顧不得休息,馬不停蹄地往回趕,想要將這個好消息及時報告給耿京和太平軍的弟兄們。】
【就在兩人穿過海州時,噩耗突降:起義軍已經不復存在。在辛棄疾離開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由於新任金主的懷柔政策和挑撥離間,起義軍人心動搖,跑的跑,散的散,降的降……但最讓人感到悲憤的是,天平軍的將領張安國等人叛變投敵不說,為了邀功請賞,竟然合謀殺害了起義領導人耿京。】
【消息傳來,辛棄疾不禁痛心疾首、義憤填膺,他決定率領五十餘驍勇騎士夜闖敵營,捉拿叛賊張安國。】
恍若一盆冷水從頭潑下,眾人嘴角欣喜的微笑瞬間僵硬。
天幕上張貼了金世宗的告示,大赦天下,既往不咎。起義軍士兵只要願意回到鄉里重新拿起鋤頭,絕不追責,甚至還能減免稅賦。而對于歸降的義軍將領,金國則開出大價錢,許以高官厚祿。在這樣的號召下,一十萬的起義軍幾乎瞬間就成了散沙一片。
天幕上的視頻緩緩播放:張安國諂媚地將耿京頭顱獻給金軍將領,隨即跪在地上,帶著討好的笑容接過了金主冊令——耿京的頭顱果然非常值錢,他被任命為山東的濟州知府,相當於南宋的四品大官,比趙構賜予辛棄疾的官品高了數階。
百姓們望著張安國的眼神如淬了毒的匕首,恨不得直接捅進他的心臟,可他們除了唾一口唾沫,記下張安國的名字之外也別無他法。
宮門前的士大夫和學生紛紛嘆氣,一種莫名的悲哀攫住了他們。眾人原本以為沒了秦檜,山河氣象即將為之一新。可天幕上的張安國卻令他們意識到一個殘忍的事實:在愛國人才前仆後繼的同時,新的「秦檜」也層出不窮。
可惜了慘死的耿京,可惜了即將送死的辛棄疾。
天幕上,弱冠的少年郎目若寒星,快馬加鞭。天幕下,大多數南宋百姓已經不忍地垂下了頭,他們不想看到這位愛國義士慘死的場景,低頭迴避是他們對這位少年英雄最大的尊重。
朱仙鎮內,張憲望著天幕的眼神里閃動著不忍,望著天幕上風馳電掣的辛棄疾,張憲忍不住暗自嗟嘆:可惜了,如此膽識非凡的少年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