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
統一天下的人才是笑到最後的!
這一次,趁著幽國大亂,他奉了父王的命令征討幽國領土,可不僅僅是來咬一口肉的。
他想,他一定要把幽國吞併下來,到時候他們慶國吞併了幽國,有了原本兩個國家的國力,就算澹臺蓮州收復了一部分的失土,也不可能再與他們為敵了吧?那麼,如此一來,天下就是他們慶國的囊中之物了。
慶太子一路南下,攻城拔寨,勢如破竹。
他施行以戰養戰的策略,出行前並沒有帶太多的糧草,是為了更快地刺入幽國的腹地。
因為,他們啟動得竟然比澹臺蓮州要晚一步,當時實在是著急,生怕去得晚了,那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澹臺蓮州拿下幽國王都。
沒想到澹臺蓮州啟動得快,停下來也快。
慶軍還打得熱火朝天呢。
每攻一城,慶太子就放縱手下劫掠一番,補充物資,填滿糧草,吃飽喝足,士氣滿滿,再去攻下一座城。
慶太子本就是錦衣玉食的出身,但太子也只是太子,慶國仍然是他父王的慶國,他不過是從父王手裡分一些權力來使用。
這次他掛帥出征,幾場仗打下來,他不光是滿足了指揮千軍萬馬的權欲,更滿足於因為戰爭勝利而搜刮的錢財像是潑水一樣地流進他的手心裡頭。
他完全沉浸在了勝戰的狂喜之中,腦子發熱,如在與澹臺蓮州爭奪一般,瘋了似的向幽國王都進攻。
然而,與起初的輕鬆不同,越到後面,他的推進就變得愈發艱澀阻礙。
慶太子以為,這是因為幽國內亂已經平息,國主確立,將分散的軍隊攏合起來,開始有了凝聚的力量。
不過這股初生的力量依然可以說是弱小的,就應當趁它還沒有成長起來,趕緊掐死。
慶太子本來心急火燎,現在聽說澹臺蓮州不動了,著實是大喜過望,仿佛已經看到史書上記載著自己一舉拿下幽國的光榮戰績,名垂青史,為一代明君,受後人仰慕。
前幾天沒有閃電攻城成功的鬱悶也一掃而空,那麼,把眼前的這座城圍上十天半個月再打也不算遲。
甚至於,慶太子開始擺起了「慶功宴」,日日不停,陣前歌舞。
除了覺得顏面大失、開始作文章鼓舞哀兵的幽王,周王是另一個大為惱火的國君。
周王聽說幽國大亂,昭慶兩軍都已經出發半個多月。
即使他再愚蠢,也知道假如讓某一方贏了,取得半個天下的土地之後,下一步就是來取他這個天子的頭顱了啊!對他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坐山觀虎鬥,讓諸侯狗咬狗,沒有誰最強,也沒有誰最弱。
而且作為諸侯國的首領,這些人連自己的話都不聽竟然就直接開戰,實在是太不把他放在眼裡了。
周王出離憤怒,給昭幽兩國都寫了公開的國書,斥責他們出戰的不正義性,命令他們速速收兵,不要一錯再錯,否則的話,就是德行不正,會遭天譴的!
——他也只能進行這樣不痛不癢的詛咒。
畢竟周國現在的確拿不出軍隊,除了搬不走的天子九鼎,就只能在信義上進行一下譴責了。
其間,他最是信重的策士柳廬幾番向他獻策,讓他作壁上觀就可以了。
然而,周王已經什麼話都聽不進去了。柳廬的花言巧語是把他的腦子都給繞暈了,他乾脆撇開了其他種種,只問柳廬:「所以,你是要本王坐以待斃嗎?」
柳廬冷汗如下雨:「臣沒有這樣的意思,臣……臣……」
周王:「本王覺得你偏向慶國。」
周王一氣之下,直接把柳廬給斬了,之後為了面子,推說柳廬是慶國的間諜,他並非濫殺無辜。
慶王聽說此事,甚是痛惜,這個好不容易安插在周王身邊的探子還是被拔出了。這種鬼蜮伎倆,平時可以左右周王,但到了存亡之際,周王的耳根子卻是沒有那麼軟了。
周王的兩份國書送出去以後,得到了截然相反的回應。
慶太子哈哈大笑,對他進行了一番嘲笑,並不把他當成一回事,更別提回國書了。
而澹臺蓮州則恭敬地回了一封國書,他的文辭恭敬,闡述了自己出兵的緣由,是為了收服故土,雖然有一定的爭議性,卻並非不義之戰,而且他們全程遵守了戰爭約定,優待戰俘,不濫殺無辜,不燒殺劫掠,等等等等。最後還跟周天子打了個比方,將昭幽比成兩戶人家,昭國在弱小的時候被人搶走了東西,現在他把東西搶回來,也沒多拿,這是討回公道呀!任誰能說不是呢?
慶太子聽說以後,又是對澹臺蓮州的軟弱愚蠢嘲笑一番。
但很快,他就笑不出來了。
周王這個二百五,在收了昭太子的國書之後被吹捧得忘乎所以,竟然又寫了一封國書,說讓他認可不是不行。
他可以作為周天子,再給予澹臺蓮州一份出師之名,讓他協助幽軍,去驅逐幽國境內的慶軍,不然就不承認昭國收復舊城的行為。而且,等成功以後,昭軍必須退回去。那他可以承認昭國拿回去的土地就算是分給昭國了,不然他就不承認。
新上任的幽王立即寫國書表示支持周天子!
第121章
很快,澹臺蓮州收到了周天子的國書。
在他與幾位將軍看來,他們一致認定慶國無法拿下幽國王都。哀兵必勝,驕兵必敗,再往下,兩方士氣此消彼長,幽軍未必不能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