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頁
姜家村,坐落在山清水秀的位置。
雖然已經二十年沒住這裡,但姜言笙對這裡的山水,古老的樹木,標誌性的建築記憶猶新。
很小的記憶里,媽媽要下地幹活,外婆背著她去田野間放牛、割豬草,撿柴火,挖野菜,種自留地,找紫蘇葉和野蔥,摘桑葉養蠶等等。
這一片田地里,留著她清貧,卻美好的幼童時代的記憶。
外婆的舊宅,是兩間大青磚打地基,上面砌著泥磚的瓦房。
這二十年來,姜瑾瑜和姜言笙都有回來搭理,找人修修補補。
家裡的鍋碗瓢盆,還能使用。
收拾收拾,家裡還能住。
決定要回來祭拜外婆,姜言笙早就聯繫上村裡的族親,把家裡收拾乾淨。
村里為了迎接當年的知青們回歸,自然也把村子裡的空房間打掃過,到時會留他們在這裡過夜。新筆趣閣
回村後,跟村長,組親們寒暄完後,他們就結伴進山去祭拜外婆。
外婆埋葬在村口面向村外的小山坡上。
小山坡下,有一條蜿蜒的河流。
這片小山坡,是外婆經常帶她來放牛的地方。
也是外婆有事沒事,就會來待的地方。
姜言笙知道,外婆是在等舅舅回來。
舅舅在她出生的前兩年,被村口的那條河流的河水給沖走了。這麼多年,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為了等舅舅回來,母親才招贅的。
想等舅舅回來,再把這個家交給舅舅。
舅舅69年被大水沖走,至今已經整整二十七年,始終毫無音訊。
姜瑾瑜除了把他們住過的老宅保持舅舅離開時的模樣,再也沒有辦法尋找弟弟。
人海茫茫,不知道他在哪裡。
其實村里很多人都說,姜瑾顥早就被淹死,沉入河底,餵了泥沙。
但外婆不相信,堅信自己的兒子一直還活著。
就是兒子可能被河裡的石頭撞傷腦袋,失憶了,找不到回來的路,才會沒回來。
只要瑾顥能想起來,就會回村的。
可直到外婆悽苦的病死,可直到姜言笙的孩子都可以滿地打醬油,姜瑾顥還是沒能回來。
祭拜完外婆。
姜言笙陪母親和伯父在村里閒逛。
以前回來濱江市,姜言笙都會回來看外婆。、
外婆是她在物資貧瘠的年代裡,最溫暖,最慈愛的回憶。
三崽們年紀大了,也逐漸懂事,姜言笙就把姜家和姜家村的事,都告訴三崽們。
傍晚。
他們就在姜家村吃飯,用外婆家裡的炊具,還有從城裡帶過來的。
他們在回來的時候,就到鎮上定了菜,還跟村民們買了雞鴨。
下午午休後,姜言笙和姜瑾瑜,就帶著金芳芳和孫媽開始準備晚飯了。
滿滿的坐滿了外婆這農家屋的客廳和前院,擺了八桌。
村里族親們看帝陌辰和祁西野,有種自家女婿出息了的感覺。
第217章
他們全家,在姜家村度過了很愉快的一夜。
第二天,他們早早起床。
祁西野和帝陌辰,帶著林逸,開車到附近的公社聚集地去買了不少食材回來。
今天,是那群知青們來村裡的日子。
姜瑾瑜作為本地人,就承擔起招待他們的責任。
當年做知青時,他們也是恣意飛揚,朝氣蓬勃的模樣兒的。
這裡揮灑過他們的汗水、淚水。
今天老知青們回歸,村里殺了一頭豬,大擺筵席,村里上了年紀的老一輩幾乎都過來吃飯了。
姜言笙和姜瑾瑜也是幫廚。
帝陌辰,沈萬青和米璋叔叔是主要身份的客人。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誰能想到,當年的這群知青里,混得最好的會是這三個人呢。
尤其是沈萬清,他當年可落魄了。
哎。
不提也罷。
酒足飯飽後,沈萬清去解決個人需求。
趙元冬在後園裡等著他。
「哼。」趙元冬有些鄙夷的說,「沈萬清,沒想到三十年不見,你倒成了我們中地位最高的。當年你為了回城,可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啊,連自己喜歡的女人都可以說放下就放下。」
當年不是沒有回城名額。
沈萬清會經營,忽悠村長和大隊長,插隊下鄉後一年,就因為表現突出,而拿到工農兵大學的名額,成功回城。
這讓趙元冬一直記恨在心。
所以,趙元冬就忍不住開始嘲諷他了。
「你放任你兒子喜歡姜言笙,莫不是對姜瑾瑜舊情難忘?」
以前大家住一個知青院,幾個男人之間的那點心思,是根本就掩蓋不住的。
當年,姜瑾瑜可是村花級別的女神,不知道撩動了多少少男的心思。
「趙元冬,你還是像當年那樣卑鄙無恥。娶到姜瑾瑜又如何,以為自己一雪前恥,丟下她們母女倆跑路回城,結果呢。姜瑾瑜不是照舊嫁給帝陌辰。」
當年的沈萬清,就要老謀深算得多。
在他眼裡,趙元冬不過是跳樑小丑而已。
他說:「趙元冬,我真不知道你是哪來的優越感。我和帝陌辰,都有事業。你呢?你有什麼?你不僅沒有事業,也沒有抱得美人歸。聽說,你的妻子,女兒……嘖,你可真是無語吐槽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