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胤礽:……這敗家孩子,是想掏空惠嬪的家底啊……
儘管胤褆十分想要坑娘,但胤礽還是理智的。
他只叫胤褆捐出一個月的月例銀子,也就是三十兩,大公主二公主也是一樣,而胤祉尚未入學,月例銀子只有二十兩,便就只叫他出二十兩。
惠嬪瞧著有意思,便也拿出了三十兩來湊份子,她宮裡的衛氏日子過得緊巴,惠嬪便又拿出三兩銀子來,算是衛氏的那一份。
有了惠嬪打頭,其他嬪妃們也都跟著來湊,每個人所出的錢,大約便是她們年奉的十分之一,倒是都出得起。
宜嬪家中富庶,便想要多出些,卻被胤礽攔住了。
「宜嬪娘娘如有善意,可再尋他處出力,孤這裡只三十兩便足矣。」
宜嬪一時間沒想到那麼多,被胤礽這麼一攔,頓時醒悟過來,連連道:「我也是一路上瞧著災民可憐,一時間有些衝動了。太子要施粥,這些錢也足夠了,不若我們再出些棉麻粗布,給災民們做衣裳。」
胤礽接過三十兩後說道:「娘娘若是有心給災民做些袷衣薄被之類的,不如與貴妃娘娘商議,算是另外的心意。」
粗布不如糧食緊俏,也不急於一時。
如今大家都聚在一處無事可做,若是她們有心愿意做些針線捐贈出去,亦是善舉。
不過這是嬪妃宮女們的心意,胤礽就不跟著摻和了。
胤礽往御花園走了一圈後,抱了一匣子銀子回到了慈寧宮花園。
正好康熙過來請安,聽胤礽和胤褆說了他們要施粥的事情,很是欣慰,便道:「行,那就叫人去換了糧食,在京郊設粥棚,連著施粥七日。你們那銀錢若是不夠的,朕給你們補上。」
「咱們宮裡做善事,不要你跟著摻和,」
太皇太后說道,「我出五百兩,讓太后出三百兩,定是足夠的。」
康熙知道自家額娘祖母都有錢,也不爭這個,又問胤礽:「你出了多少?」
胤礽頓時收了臉上的笑容,伸出小手,瞪著康熙咬牙道:「阿瑪,還錢!」
康熙挑了挑眉,表示不懂。
胤礽怒道:「我今兒一問哥哥姐姐們才知道,原來皇子公主都是有月例銀子的,可我呢,我怎麼從來就沒見過一兩銀子?定是阿瑪給貪了去了,快還我,我要施粥!」
康熙嘖了一聲:「你吃穿用度都用的朕的銀子,還好意思跟朕要錢?就你那點兒月例銀子,夠你使的嗎?」
「我,我才沒有用那麼多錢!」
胤礽十分委屈。
為了施粥一事,他特意問過了物價,地震之前,一兩銀子足可以買到一百五十斤大米,他又不是豬,能吃那麼多?!
「我一頓飯只有四個菜,衣裳好多都是烏庫媽媽給做的,也沒有亂花錢,怎麼會不夠用呢?」
胤礽掰著手指頭數著。
康熙略有些尷尬。
這麼一說,好像養兒子的確花不了他多少銀子。
其實胤礽一直住在乾清宮裡,所有花費都走乾清宮的帳,康熙也不知道胤礽到底用了多少錢。
至於胤礽的月例銀子——
康熙承認,他忘了還有這麼回事。
「咳咳,朕不是給你攢著呢麼,等過幾年你搬到東宮去住的時候,全都一起給你。」
胤礽:……呵。
古今中外的爹媽在騙孩子壓歲錢的時候,都是一個說辭!
康熙說是這麼說,轉頭便叫了內務府,定下了太子未移宮之前,每年例銀一千兩,並令內務府仔細草擬太子俸祿細則。
這一千兩,是比照皇后年奉給的,滿宮之中,除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之外,在沒有人比胤礽「工資」高了。
這下胤礽滿意了,先拿出了一百兩添進了募捐的箱子裡,然後將所有銀子都交給了納蘭性德,令他和鄂倫岱一起負責施粥之事。
要求便是,帳目清晰,米糧優質,決不許弄虛作假。
鄂倫岱說他的那些「紈絝」小夥伴們也想跟著出錢,胤礽答應了,但定下捐款上限便是二十兩,按家裡的情況遞減,並不准他們多出。
二十兩對於百姓家來說是一筆極大的錢,但對於這些出身勛貴的小子們來說,卻只是零花錢罷了,故而平日裡跟鄂倫岱能玩到一起去的人各個都出了錢。
鄂倫岱按照胤礽的要求,給每一個捐了錢的人登記造冊,寫成大榜就擺在粥棚旁邊。
納蘭性德則是提出讓京中的寒門學子們幫著一起施粥。
這些學生們大多家中清貧,拿不出善款,卻也想出一份力。
胤礽一樣應允。
粥棚很快就搭了起來,京郊四面都有,由寒門學子們負責熬粥發放,八旗子弟們跟著維持秩序。
因為人手充足,胤礽便又叫他們幾個人一隊,帶著米糧往更偏僻些的村子裡去,專門給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和孩子們。
這些年輕人們都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分外的用心。
有八旗子弟們開路,學子們耐心的挨家挨戶了解情況,不會輕易浪費一顆糧食,也不會錯過一家需要幫助的人。
這一場善舉比想像中的更加有效率,在朝廷的賑災下來之前,許多急需幫助的百姓都得到了能維持生存的糧食,但凡救災隊到過的地方,幾乎再沒有因為地震無辜餓死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