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胤礽提醒道,「不如咱們也學學盛京,這個又不需要複雜的設計,請人來挖坑就行了。」
康熙回憶了一下,依稀有些印象。
「去傳工部的人進來,要了解盛京的。」
不多時,工部侍郎瑪喇應召前來。
瑪喇曾經在盛京管過幾年工事,一聽康熙說的地洞,立刻答道:「皇上您說的是地窨子,是咱們的老傳統了,如今盛京乃至長白山一帶依舊有許多百姓冬日裡會挖了地窨子來住,方便又暖和。只是這地窨子的耐用性很差,每年都要翻新或是重建,並不適合長久居住。」
「倒也用不著多久,能過一冬天就行,」
康熙聽著有戲,「若是要在京郊建出足夠災民居住的地窨子,你估計需要多久,又需要多少銀錢?」
瑪喇笑道:「皇上有所不知,這地窨子修建十分簡單,只要選好了向陽避風的山坡,向下挖出長方形的坑,三四尺即可,坑裡鋪上木板,立起房柱,再將椽子斜搭在柱子和坑邊上,留出門窗後,砌上矮牆,便成了。」
「地窨子的工藝簡單,不需要非得請工匠,讓百姓自己動手挖便可,只要木材充足,幾日便能建成,花不了幾個銀子。」
「如此甚好,你立刻回去將地窨子的圖紙和建造方法整理出來,並在京城四周選好適合建造的地址,規劃清楚後教無處可去的災民自己動手修建,但切記一定要派人檢查好確認不會坍塌,再給他們木頭讓他們上頂。」
康熙吩咐道,「銀子,找太子要。」
既然讓災民自己動手,那就省去了勞工的費用,只需要買木材之類的,胤礽手裡的錢雖然不多,也足夠支撐一陣。
瑪喇倒是不糾結銀錢:「皇上,銀子是用不了多少,但工部如今著實是騰不出人手來到各處監管。若是無人盯著,就算給了圖紙和建造方法,真的建起來,只怕也要有諸多問題。」
人手不足,才是如今工部最艱難的問題。
「這個好辦,只需要工部派一個人來教就行,」
胤礽已經想好了辦法,「不用他教百姓,孤給他找一批識字的學生,他只要負責教會他們就行,今後若有什麼問題,叫人匯總好去工部問他便是。」
工部缺人,但胤礽可不缺人。
鄂倫岱的小夥伴們以及納蘭性德認識的學子們,不都是現成的人手嗎?
百姓們大多不識字,想要學好自然困難,但那些八旗子弟和學生們,可都是人才,地窨子既然簡單易懂,想來他們定然能明白。
便是一時沒聽懂的,還有那麼多同學可以互相請教,總有幾個學霸能幫著統領全局。
康熙也覺得甚好,於是此事就此商定。
平日裡遊手好閒慣了的閒散小子們,先是突然被家裡重視了起來,好不容易借著鄂倫岱召集的藉口溜出家門,又被攆進了學堂,跟一群秀才舉人們成了同學。
現在還不到九月,尚且不著急動工,秉承著嚴肅認真的教學理念,胤礽要求這個臨時組建的班級里的全體學員,不止要學會看圖紙,熟練掌握建造方法,更要每個人都親自動手建一座地窨子,確保真的學通了。
在工部官員教圖紙的時候,學子們十分驕傲,學得又快又好,而八旗子弟們卻是磕磕絆絆的才差不多弄明白。
可到了親自動手的環節,常年練習弓馬騎射的小子們就要比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們強多了。
為了搬回面子,他們挖起坑來分外的賣力,挖好之後看著還沒啥進展的學子們得意的偷笑。
然而很快,他們就又出現了新的問題。
那圖紙他們是學了,但真的開始立柱子的時候,又發現沒那麼簡單。
他們挖坑是快,但規制卻不統一,這就導致了他們需要重新測算立柱的高度和距離,不然上面的椽子就搭不上去了。
他們哪會算這個,折騰了一會兒搞不明白,有心思活絡的,便打上了那些還在挖坑的學子們的主意。
「哎呀呀,李公子,這等粗活怎麼能讓您親自動手呢?我來我來!」
「王先生,您歇歇,我來幫您挖坑,您來看看這圖紙是怎麼回事。」
「趙舉人,您是大才,定然能算清楚立柱的高度,您來幫著看看?挖坑?這不算事兒,放著我來!」
這群八旗子弟都是老油條了,幾句話就哄得學子們放下了手中的鍬,開始幫著他們計算立柱的位置了高度,這樣一來,便天然就形成了分工。
有力氣的挖坑,有腦子的算術,既有力氣又有腦子的就一個人當成兩個人用。
沒過幾日,學堂後就搭好了一排不怎麼整齊的地窨子。
驗收合不合格的標準也很簡單,那就是誰挖的坑誰進去住,模仿正常百姓冬日裡的生活,不止要在裡面吃住,還要生火取暖。
這一住,果然就出了問題。
工部給出的圖紙都是標準的火柱子連通火炕的模式,在地窨子中間的火柱子裡燒火,煙順著火柱子口往外排出,以保障地窨子裡的安全。
那火柱子是用泥糊的,陰乾之後表面上看著平整,但一生火,才發現竟然有許多難以察覺的裂隙,短時間沒什麼,一旦長時間點著火,那地窨子裡慢慢就充滿的煙氣,若不留神,人怕是就要悶死在裡面了。
這群年輕人還在研究怎麼能叫這火柱子的密封性更好呢,一場秋雨過後,地窨子又塌了好幾個,差點將它們的建造者給活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