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頁
她不是康熙的親生女兒,她來到皇宮,成為公主,一開始就是為了與蒙古和親。
從她懂事的那一刻起,她就知道這是自己的命運,也是責任,她從未想過要逃避,自始至終,想的都是如何能做得更好。
二公主可以去追尋所愛,三公主甚至可以不嫁蒙古,可她做不到。
十幾年來,這份責任已經成了她的執念,若如今不讓她去了,她反而不知道自己該如何生活了。
話說到這個地步,康熙和胤礽也算是完全明白了大公主的決心。
誠然,胤礽所說的是實情,但大公主的考量亦是有道理。
她是唯一一位已經成年的公主,她若是能嫁到漠北蒙古去,那大清現在駐紮在貝加爾湖畔的軍隊就可以用送嫁的名義,直接穿過漠北蒙古,到達色楞河畔,名正言順的將土謝圖汗部握在手中,隨時進軍扎薩克圖汗部,甚至威脅準噶爾部。
這會將大清收復準噶爾的進度提前數年,並且就如同大公主所言,大清可以扶持她和敦多布的孩子接掌土謝圖汗部,甚至整個漠北草原,在不打破喀爾喀蒙古傳承的基礎上,潛移默化的讓整個漠北歸心。
一切似乎都很有利,但依舊改變不了用大公主去換這一切的事實。
胤礽早有心理準備,但到下決定的這一刻,依舊恨自己無能。
沒有一個男兒能坦然面對用自己的姐姐去換本來該由自己來完成的使命,話說得再好聽,大公主的出嫁,依舊是為了填補他暫時無法達成的目標,守的依舊是本該由他來守護的江山。
若是要胤礽來選,他寧可這場仗打得再艱難些,寧可以後為了喀爾喀蒙古付出更多的心力去維護,也不願意讓姐姐代替他去做這些。
可這件事由不得他來做主,大公主心甘情願,康熙點頭拍板,年僅十三歲的敦多布多爾濟,突然就變成了大額駙。
胤礽看著眼前一派懵懂模樣的大姐夫,明知道不該遷怒,但還是覺得異常的不順眼。
可他又不能胡來,為了大公主的顏面,他不得不對敦多布多爾濟笑臉相迎。
與此同時,原本不怎麼受待見的敬安公主一家變成了圍場裡的香餑餑,敬安公主終於能擺出她公主的架勢,每日裡端著接見各個王妃格格們。
相比之下,二公主和烏爾袞的親事就很低調。
賜婚的聖旨幾乎同時送到,烏爾袞恭敬的接旨後,往康熙御帳謝恩。
康熙大約知道些烏爾袞跟兩個閨女間的糾葛,但大公主並沒有放在心上,烏爾袞也沒有糾纏不清,康熙便只當不知道罷了。
「朕與你父王說過了,這次你就跟朕一起回京城去,進太學多讀讀書,你跟二公主的親事不急,朕要再多留她幾年。」
畢竟也是愛新覺羅家的血脈,康熙對烏爾袞的態度還算溫和,「你若能有出息,朕便留你在朝中,將來也給你立功的機會。」
烏爾袞並非家中嫡長,其父鄂齊爾的郡王之位輪不到他來繼承,若無軍功,難有自己的爵位。
康熙此言便是告訴烏爾袞,只要他爭氣,康熙就給他一個為自己爭前程的機會。
烏爾袞眼睛一亮,問道:「皇上,您能讓我從軍嗎?」
康熙笑道:「帶著巴林部那點子騎兵有什麼意思?你是見識過火1槍的威力的,若是你肯上進,朕叫你帶一支火器營也未嘗不可!」
正如蒙古諸王所料,康熙給公主們的嫁妝里,就有一支火1槍隊。
這是公主們真正的底牌,大公主定是要自己握在手裡的,而二公主卻不懂這些,若是烏爾袞能信得過,這支火1槍隊交到他手裡也不是不行。
烏爾袞雖然不能承襲爵位,但就憑這支公主護軍,也足夠他們夫妻縱橫草原了。
烏爾袞翻身叩謝,神情里終於有了幾分真心的歡喜。
他不曾觸碰兵權是因為他沒資格,而不是他不想。
大好男兒有誰不想手握兵權威震四方,若非是想要爭一爭,他當初也不會心甘情願的入京求娶公主了。
胤礽坐在一旁,看到了烏爾袞眼中的野心,突然明白了,為什麼大公主那麼果斷的割捨了這份情誼。
大公主要的是一個聽話忠誠的丈夫,助她開疆拓土,卻又對她忠心耿耿;
而烏爾袞卻有著對權利的渴望,他要的是一個溫柔體貼,又能助他掌權的妻子。
其實他們骨子裡是一樣的人,所以才會互相吸引,但卻又似乎註定了會爭鬥不斷,沒有人會願意甘於平凡,為對方做嫁衣。
如今這樣的結果,好像也沒什麼不好。
或許他們失去了一份真情,卻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倒也沒什麼不值得。
……
此次圍場之行,康熙可算是三喜臨門。
前兩喜自是大公主和二公主都訂了親,而這第三喜並非三公主的親事,而是佟佳皇貴妃有孕了。
佟佳皇貴妃入宮已有十餘載,一直榮寵不斷,卻從未曾有過身孕。
年少時是她自己有意避孕,成年後也曾經日日坐胎藥不斷,卻奈何子嗣緣薄,即便是跟隨康熙南巡那大半年只有她一人侍奉,也沒有一點動靜。
再後來,她自己想開了。
胤禛雖然不是她親生的,但自出生第一日就是她在養,他的第一聲額娘是在喚她,不,應該說他的每一聲額娘,都是在喚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