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頁
第二步就是開始約集省的全面建設,其目的就是把這裡變成梅勒第二個家族的領地:建立領地多道防線,部隊調撥過來,大量私兵的基礎上還整編了約集防禦部隊;打造強大的交易商隊,似乎一夜之間,約集註冊的商隊就多了上百個;建造星球,除了庫林的交易市場被改造外,還在其他的地方又建造了四個新的交易市場出來;建造航道,約集的航道一塌糊塗,該連接的連接,該整合的整合,該重新修建的,立刻要家族內部的建造商來動工,並且還對外招標,承包給其他家族來承建;……。
蠻荒處的建設就是第三步了,把臨銀星到庫林首府的這條航道按照最高的規格建立起來,而這條運輸要道的建設,自然由庫林專門指派的人手來負責;臨銀星,則是中華國與梅勒兩家來共同的發展,力求在最短的時間裡把它建造吞吐巨大的港口星球。
第四步,則是與第三步一同的開展,那就是對中華國劃出來的蠻荒內部星球進行開發的事項!這點上中華國是有具體要求的,蠻荒境內所有的一切,包括星球和航道,都是中華國全權所有,梅勒家族的代表庫林,只享有分配利益的權利,至於怎麼建造怎麼開發,都得由中華國來決定。這點是雙方討論最久的,一直用了一個多月才達成了共識:梅勒提供開發所需的所有資金、儀器、運輸工具……等,中華國負責提供礦區、航線、運輸、操作人員……等,利益上的劃分,以庫林在交易市場賣出之後的獲利為準,中華國分配利益的60%,梅勒家 40%,其中庫林將作為個人占股,分配 40%中的15%。
韓真最開始還想著和庫林合作開發蠻荒貫通航道,收益上都預定了,庫林或者包括梅勒將占據收益的20%,原韓氏占據80%,但時代在變,想法也在變。這麼多年過去,韓氏已經變成了中華國,也從以前的小打小鬧變成了現今擁有五座星際衛星的強大存在,完全有能力獨自掌控住這條航道,而且這條航道的修建上,中華國已經完成了一半多,沒有必要再和其他人來分享,自然在協定中也不會出現相關的條款。蠻荒,最好就是作為中華國的後花園,只有也只能有中華國在這裡面來活動,這樣一來才能獲利最大,也是最安全的!
合作的先後四步,共計需要十多年才能完成,韓真是不可能在這裡等上這麼久的時間,在梅勒家族把約集省拿下的第二年,龍神號離開銀月。
正文 第三百八十章 植礦業
更新時間:2010-1-27 19:10:04 本章字數:3579
華國所擁有的大量獨門技術,不但在星球改造、環境一幟,就是利用植株進行礦產的提純,也是風騷無比,還因為這種前所未有的操作手段,開創了一種新式的產業。
之前杜國盛還在頭疼這新型的產業該規劃到哪一行業中:歸於農業吧,可這植株生產出來的卻是礦產,還是有著較高等級經過了初步提純的礦產;歸於工業吧,這些獲取的礦產還得進行深加工,並不能算作一個完整鏈條;礦產業倒是也很靠譜,怎麼說都是和挖掘出來的礦產模式相同,但沒有特定機器,沒有特定礦區,把採用種植方式的整個星球作為一個超級的礦區來對待,已經超出了原來礦產業的定義;……。
韓真在離開之前給杜國盛解決了這個問題,參照把星球改造、環境改良定義為兩支獨立編制的軍管部隊的辦法,把這新型產業命名為植礦業,然後再抽取專門的人手來成立一個軍管部門來專門負責,名字就叫做植礦特殊部隊。
投入小,收益大,囊括的礦種還非常的廣泛,至韓真前往銀月時為止,已經有能力對兩千多種普通礦產、732常規礦產、125貴重礦產和47種珍稀礦產實行植礦手段,全部加起來,就是三千來種礦植礦的手段來獲得。這三千種與已知的宇宙現今礦產總種類一萬多類還差了許多,但這總是一個進步,起碼目前為止也只有中華國掌握有這獨門的技術並加以了運用。
與植礦業密切相關的改良性植株,就是星樹,也已經有著共計六千多種——有六千多種是一點都不多,因為宇宙環境的不同,使得提取礦產時會出現不同類型的星樹植株。其實現在的每一種星樹都有著提取至少十種以上礦產的功能,但因宇宙環境實在是太過於繁雜,而且新型的星樹數量還在緩慢但異常堅挺的增長著,最後會有多少。就是韓玉也無法估測準確。這些星樹,也會在對即將成為礦區的星球次星進行了最為細緻地環境考察之後,從這六千多種里選取一部分來使用,並根據星樹的成熟周期,來長期性的收取成果。
一段時間下來後,成果非常的顯著,顯著到讓能夠知道內情並已經有心裡準備的人都大呼意外:在蠻荒貫通航道聯通完畢並定時的運輸交易物資後,植礦所得的礦產從最開始占據的1%不到。隨著每年翻倍地遞增,到現在,已經在同樣增加的交易物資量中占據了27%!完全可以預見,這個比例還有著極大的提升空間。在多些時間發展的話,就是讓植礦業全然負責所有地交易量供給,也是非常可能的!
開展植礦業的植礦部隊的工作場地、人員配給等各方面需求都不大,如果與產出的礦產總量放在一塊進行比較的話,那就只能說很小了:植礦部隊活動的地域,都是在太賜領中,畢竟這種絕對需要保密的行當,肯定是不能出去的!從只能在太賜領這一處地方來看,就能知道植礦部隊是肯定不能與遍及中華國全境的礦產業相提並論地了;植礦的個體對象上,到現在為止涉及到的星體數量只在六千左右。其中自然行政星只有一百顆左右,其他都為次星或者高產的隕石星體,這和無處不再的礦區進行比較,更是連零頭都沒達到;人員上,只要在先前把星樹選擇好,負責植株具體種植的人手,一艘戰艦上的幾千人就已經很多了。種植之後就不需要人來時刻管理了。之後用得著人手地地方就是在收穫時,需要些人來把各處種植出的果實或者根莖給收集起來,考慮到一個位置就相當與星球大小,人手不能太少,但也就百多萬吧。在使用專門配備的採集器後,能很輕鬆的幹完這活……。把包括最開始對星體環境進行檢測的科研人員、星樹培育地育種人員等都算在內,一個星體上所需要的人手,不會超過五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