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18頁

    果然,明湛馬上借坡下驢,順勢道,“慎行說的是,現在戶部哪個離得開徐叄呢。換個新人來,朕用不慣。暫且奪情吧,戰事之後,不必講究太多。再者,淮揚徐家之罪,有叛國之嫌,雖與徐相無干。到底淮揚徐家戴罪之身,守孝?守什麼孝?”

    “這等無法無天之徒,還配有人給他守孝?”

    147、更新 ...

    淮揚徐家之所以會被載入史冊,倒不只是因為他們勾結匪類,偷燒軍糧,罪大惡極。

    雖然在近階段看,徐家乾的這事兒就是死路一條。但是,從浩瀚的歷史中數一數,徐家雖惡,不過這點兒惡在歷史中,真不算啥。滄海一栗,還輪不到他老徐家遺臭史冊呢。

    老徐家之所以引起史家的興趣,記錄這一筆,另有原由。完全是因為他們開創了守孝史上的一個先例:凡罪不容誅者,子弟不准守孝。

    這是武皇帝的名言。

    當然,武皇帝的話經史官一翻譯就格外的文雅了。具體當時武皇帝是咋說的,也有人曾記錄下來,譬如,許多年以後,方慎行為了出書圈錢,就以當事人的口吻具體完全再現了此段經歷。

    但是,後人卻大都以為方慎行為了圈錢,筆不擇言,誇大史實,有給武皇帝的光輝形象抹黑的嫌疑。

    因為在歷史中有著詳細的記載,且從武皇帝的生平中,我們就可以知道,武皇帝除了治國有道、愛民如子啥的,他還精通音樂,曾有著名的《帝王曲》留芳。更多的後世史學家以為,武皇帝無疑具有超一流的學識與眼光,所以武皇帝不大可能會說出像方慎行的書中所描寫的那些粗魯的話來。

    方慎行此書雖然發行量極為不錯,但是,他因此書惹上了不小的麻煩,還被叫到慎行司喝了幾回茶。

    當然,此是後話,暫可不提。

    方慎行是個有爭議的人物兒,朝廷上看上他的人沒幾個。

    此等小人,當初為帝王引進煉丹道人,後來證明,果然是騙子。

    那會兒就有朝臣要株連,追究方慎行胡亂舉薦的責任。不過這小子運氣好,有皇上護著,反而自給事中轉御史,雖然都是五品銜兒,不過後者的前途自然遠勝於前者。

    這說明,皇上還未曾厭惡此等小人哪。

    有皇上護著,方慎行自己又夠謹言慎行,絕無把柄外露。這一時間,哪怕有耿直之臣想治他的罪,也找不到證據,只得任此賊子在朝中站著罷了。

    尤其這回,徐叄守孝一事,方慎行跟個螞蚱似的,只怕顯不著他,忙得跳出來嘚啵幾句,恨得人不能剪了他的舌頭去。

    這其中,就包括左都御史王叡安——方慎行的頂頭兒上司。

    散了朝,王叡安官職高,走在前面,方慎行等自然行於其後。王叡安格外的將方慎行喚到一畔,漫聲道,“慎行,自來了御史台,你倒是格外的積極啊。”

    方慎行笑眯眯地,“都是大人您教導的好。您不是常說麼,御史台就是要伸張天地正氣,宣揚世上真理。言人之不敢言,道人之不能道。為弱者張目,視惡者如仇。大人的教導,下官一直都謹記在心呢。”

    你媽!

    徐叄哪兒弱了!

    王叡安幾乎想怒吼上一句。他倒不是說淮揚徐家無罪,但是,淮揚徐家再如何的罪大惡極,那也是徐叄的本家。

    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呢。

    難道就因親爹有罪,就能不認親爹,不給親爹守孝麼?

    明湛的這種觀點兒,王叡安是極不認同的。

    他也想在朝上爭一爭,奈何此次韃靼人入關,朝廷損失巨大,皇上定是憋著一口氣,而淮揚徐家所為,已與叛國無所不同。

    唉,雖然王叡安不贊同明湛奪情徐叄的理由,但是,王叡安卻不想為淮揚徐家張目。

    他心裡還沒盤算好怎麼說呢。明湛已經大袖一揮,退朝去也。

    王大人心裡有話沒能說出來,錯過了時機,滿肚子的暗火,就發到了方慎行頭上。

    哪料方慎行天生一副笑臉,甭管您怎麼擺臉色,諷刺打擊,他照單全收,仍然是笑眯眯笑眯眯的瞧著你,一副無所知覺的蠢樣。唉,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

    王大人看方慎行這種姿態,只得把要噴薄欲發的怒火壓回肚子,好不鬱悶。不去看方慎行那張笑臉,王大人覺著堵心,甩甩袖子走了。

    與王大人一樣鬱悶的,還有王大人的得意門生宋珠玉。

    宋珠玉是王大人親自挑來御史台的,也是個剛正不阿的小伙子,年紀輕,幹勁兒十足。

    但是,宋珠玉此時的心裡狀態與王大人幾乎是一樣一樣滴。

    甭看宋珠玉這名兒起的富貴,珠玉珠玉,如珠似玉。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1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