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06頁

    這一次,徐十九還真不能怨別人。

    徐十九接著說:「現在最要緊的,是清點損失,重做防禦部署。」

    高慎行還有李子涵、李雙槍、魯建幫、牛四根等四個團長紛紛點頭。

    第65章表演

    到第二天,確切的傷亡數字就統計出來了,這次戰鬥,單單司令部就陣亡了三百多人,如果算上打阻擊的4團,傷亡數字更高達六百餘人,此外,兵工廠、野戰院的設備損失殆盡,司令部軍火庫儲存的那點彈藥也全部被炸毀。

    人員傷亡雖然大,卻不是最致命的,說到底皖南抗日救國軍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壯大,現在已扔有四個主力團,兵力接近五千人,損失個六七百人還能承受,真正致命的是,兵工廠還有軍火庫都被摧毀,十九支隊已經喪失了持續作戰的能力。

    如果小日本獨立混成第14旅團現在來進攻二龍山根據地,皖南抗日救國軍第十九支隊最多抵抗一星期,然後就會陷入彈盡援絕的境地。

    當然話又說回來,既便最後落個全軍覆滅,徐十九也有信心從獨立混成第14旅團身上咬下一大塊肉來,小日本要想拿下二龍山根據地,不付出點代價是絕無可能的,說到底,十九支隊也不是任人隨意捏的軟柿子。

    (分割線)

    言家鎮,獨立混成第14旅團司令部。

    藤堂高英挎著軍刀大步走進了藤堂高英辦公室,再猛然收腳立正,鞠首:「將軍閣下。」

    正與羽田對弈的藤堂高高英微微抬頭,又招手把尾原重美叫到了棋枰前,另一端的羽田正因為一手棋埋頭苦思,並沒有理會尾原,當然了,羽田是大佐軍銜,尾原重美只是中佐,所以羽田也完全有資格坐著不起身。

    趁羽田仍在冥思苦想,藤堂高英問尾原重美道:「尾原桑,休息得怎麼樣

    「很好。」尾原重美重重鞠首,說道,「將軍閣下,讓您費心了。」

    「噯,這有什麼。」藤堂高英擺擺手,又問道,「尾原桑,我聽說尾原大隊的隊員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精英,精通各式槍械,而且個個槍法過人,還精擅白刃格鬥,個個擁有非凡的劍道造詣,怎麼樣,有沒有興趣進行一場表演賽

    「表演賽?」尾原重美皺了皺眉,說,「將軍閣下,請恕我直言,尾原大隊是一支戰略級別的精銳部隊,而不是京都妓館的藝妓,所以,我們不會表演

    「八嘎。」羽田將手中棋子拍在枰上,怒道,「你怎麼可以這麼跟將軍說話?」

    「哈依。」尾原重美重重鞠首,表示知錯了,不過臉上的倔強連瞎子都看得出。

    藤堂高英卻沒有發怒,而是低垂著頭,似乎在思考什麼,過了足足有十幾秒鐘,藤堂高英才抬起頭,接著說:「岡村司令官在回國之前,曾跟我有過一席長談,中間說到,帝國要想吞併中國,存在一個很大的障礙,你們知道這個障礙是什麼嗎?」

    尾原重美沒吭聲,羽田卻試探著回答:「最大的障礙是,中國太大。」

    「不,中國雖大,可只要有足夠的人物,物力以及財力,吞併起來也並非難事。」藤堂高英擺了擺手,說道,「帝國要想吞併中國,最大的障礙是人力嚴重不足,因為財富可以在短時間內創造,物資可以源源不斷生產出來,而唯有人力,不是短時間內就能獲得的,人口增長有著漫長的周期,而帝國卻等不起。」

    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到現在,已經有四個年頭,這四年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第二年為第一階段,這一階段日軍處於大規模的軍事進攻階段,軍隊數量從十七個常設師團迅速擴充到了五十多個師團,國家財政債務劇增而近乎於崩潰,武器裝備的生產量也明顯跟不上消耗,就連國內的教學用槍都被借調到了前線。

    第三、第四年為第二階段,這一階段日軍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經過將近兩年的休養,日本經濟明顯好轉,國家財政趨於寬鬆,武器裝備產量也有了富餘,各個主力師團的裝備相比戰爭爆發前甚至得到了一定程度加強

    其中最明顯的,莫過於絕大多數主力師團的野炮聯隊,都裝備了一個大隊的10m口徑的野戰榴彈炮,不像戰前,除了近衛師團、第沛團,其餘十五個常設師團都只裝備了75mm口徑的野戰榴彈炮,或者山地榴彈炮。

    總之,經過兩年休養,日本的經濟已明顯好轉,物資也極大寬裕。

    但是,唯獨人力相比兩年前更緊張了,戰前富餘的後備、預備役兵源幾乎耗盡,而前線各方面軍卻仍在不斷地向大本營要求增兵,為了籌集足夠的兵源,日軍大本營不得不做出殺雞取卵的蠢事,將許多擁有嫻熟技能的產業工人徵召入伍。

    所以,藤堂高英才會說,日本要想吞併中國,最大的障礙是人力。

    不過,羽田對此似乎有著不同的見解,說道:「將軍閣下,帝國人口相比中國,雖然處於明顯的劣勢,但是跟明末時期,後金政權跟大明帝國相比,卻又算不上什麼劣勢,後金只有二十萬人口,卻能吞併擁有上億人口的大明朝,現在大日本帝國擁有七千萬人口,又有什麼理由吞併不了只有四億五千多萬人口的中國呢?」

    「後金能夠吞併大明,有著諸多的歷史巧合,譬如小冰河期因素,又譬如李自成農民軍在占領北京後的自毀長城,諸多巧合加在了一起,才有了後金的僥倖。」藤堂高英似乎對中國歷史極為精通,各種掌故也是信手拈來,又道,「但是,後金若沒有制定以漢制漢的國策,藉以彌補人力上的劣勢,就算再多十倍、百倍的巧合也不可能吞併大明朝。」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0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