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徐十九狀若未聞,指著地圖說道:「老娘舅你看,日軍在張華濱方向連續受挫,迅速占領上海的戰機已經喪失,所以,再在新市區跟我軍逐屋巷戰對日軍來說是下下之選,只要松井石根不是頭蠢豬,接下來他必定會將主攻方向轉向羅店。」
老娘舅沒有接腔,繼續叭嗒叭嗒地抽著旱菸。
徐十九接著說道:「至此,國民政府在華東另闢戰場,將侵華日軍主力從華北戰場引到華東戰場的目標已經基本達成,此時就該果斷放棄上海,以重兵在吳福、錫澄、嘉乍、海嘉這四條國防線上設防,依託堅固之國防工事大量殺傷日軍,不過我擔心哪……」
話音未落,一個聲音忽然從門外傳了進來,大聲說道:「你是擔心統帥部不願意放棄上海,繼而選擇在上海市效跟日軍決戰?」
徐十九聞聲回頭,馮聖法已經推門走了進來。
「副師座?」徐十九愕然,老娘舅也趕緊起身見禮。
馮聖法擺了擺手,微笑道:「阿九,繼續你的戰情分析。」
「是。」徐十九啪地立正,又道,「副師座,卑職擔心國府高層有人會頭腦發昏,罔顧中日兩國在國力、軍力上的巨大差距,賭博式地選擇在上海市效與日軍決戰,這對於我國、我軍來說不啻於一場巨大的災難。」
馮聖法微微蹙眉,沉聲道:「你是說,上海守不住?」
徐十九篤定地道:「不是卑職危言悚聽,上海必然守不住!」
馮聖法下意識地脫下手套,凝眉望著地圖,問道:「理由呢?」
徐十九道:「上海是港口城市,日本海軍的艦炮群以及航空兵可以輕易覆蓋整個上海市的效區,而我國的海空軍卻幾乎沒有回擊之力,而且由於淞滬協定,導致整個吳淞地區幾乎沒有可供依託的堅固工事,怎麼守?」
馮聖法沉聲道:「若是非守不可呢?」
徐十九嘆息道:「若是非要死守上海,結果只能是將幾十個精銳師白白消耗在日軍的艦炮群以及海軍航空兵的狂輕濫炸之下,等這幾十個精銳師打光了,吳福、錫澄、嘉乍、海嘉這四條國防線也就成了擺設,再接下來那就是全線潰敗的局面了。」
馮聖法不置可否,繼續問道:「那麼,若是果斷放棄上海呢?」
「那就是另外一種局面了。」徐十九聞言頓時來了精神,接著說道,「若是我軍果斷放棄上海,退守吳福、錫澄、嘉乍、海嘉這幾條國防線,則日本海軍的大口徑艦炮群再難以發揮作用,僅憑日本陸軍要想突破四條國防線,絕非易事。」
說著,徐十九又從桌上拿起了兩本書,分別是日軍步炮協同以及日本陸軍編制,又接著對馮聖法說道:「卑職對日軍的火力以及編制略有研究,根據中日兩軍的火力對比,我軍若投入全部59個德械師死守四條國防線,則日軍至少需要投入全部十七個常設師團,才有可能突破我軍防線,若是我軍再投入數量龐大的地方軍隊,則日軍就必須全國總動員,而且日軍要想最終獲勝,還得有個前提……」
馮聖法微微動容道:「什麼前提?」
徐十九道:「這個前提就是,中國的工業資源全部耗盡,或者所有的兵工廠全部遭到日軍航空兵摧毀,在中國的工業資源全部耗盡或者所有兵工廠悉遭摧毀之前,日軍要想突破南京、杭州與上海之間的四條國防線,可以說是難如登天。」
徐十九這話絕非誇誇其談,而是經過兵棋推演後得出的結論。
從新市區撤下來後這兩天徐十九並沒有閒著,而是就淞滬會戰的各種可能、各種演化進行了全面、周密的兵棋推演。
經過五年整軍計劃,國民政府已經擁有24個調整師以及35個整理師,這59個德械師都是從蔣桂戰爭、蔣閻戰爭、中原大戰以及對紅軍的圍追堵截中打出來的,其單兵戰鬥力相比小日本的十七個常設師團有過之而無不及。
說到底小日本的十七個常設師團也只是練出來的兵,除了思想上狂熱些,真正接受軍事訓練的時間只有兩年,上過戰場的更是廖廖無幾。
而中央軍除了59個德械師,還有將近一百個二線師。
除了中央軍,中國還有桂軍、川軍、滇軍、晉綏軍等大量地方軍隊,這些地方軍隊尤其是桂軍、川軍還有八路軍,除了裝備差點,戰鬥力那也是相當之強悍的,一旦給他們更換德械裝備,戰鬥力恐怕不會比59個德械師差太多。
如果戰場選在遠離江海的內陸,日本海軍無法提供火力支援,那麼中日兩軍最大的差距也就是重炮和空軍了,但是在有堅固工事可依託的前提下,日軍重炮以及航空兵的威脅其實也很有限,這一點可以參考七年之後的松山之戰。
松山之戰是一場優勢火力、優勢兵力對劣勢火力、劣勢兵力的經典攻堅戰,為了拿下只有一個日軍聯隊駐守的松山陣地,擁有盟軍強大空軍助陣又裝備了大量重炮的國軍投入了二十萬大軍,最終打了三個月還陣亡了上萬人!
既便國軍的戰鬥力不如守松山的日軍強,既便國軍軍官的素質遠不如日軍軍官,既便四條國防線上的工事不如日軍松山堡壘群堅固,既便守在四條國防線上的國軍換不來一比六的傷亡比例,但是打出二比一的傷亡比例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而且,松山之戰的日軍是孤軍,而堅守吳福、錫澄、嘉乍、海嘉這四條國防線的國軍卻可以得到整個中國的鼎力支援以及近乎無限的兵源補充,只要中國的工業資源不枯竭,中國軍隊非但不會衰弱,反而會越打越強,因為穩定的防線能夠迅速鍛鍊出大量的老兵來,這個可以參考後世越戰的兩山輪戰,七大軍區的老兵就是這樣打出來的,這些活下來的老兵基本上都成了各大軍區的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