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也就是爾朱杲的父親。
恰在此時,牆邊的燭火閃了兩下,爾朱杲推門走了進來,他瞧見張牧川正在查看帳目,卻是一點兒也不意外,輕嘆道,「你還是老樣子,做什麼都這般猴急,我已經答應了明天就帶你來翻查,你竟連一天都等不了!」
張牧川眼神冰寒地看著這位昔日好友,「為什麼?」
「為什麼?你不是已經猜到了嗎,你去見了太史令傅奕,又與魏徵喝了酒,還去和孫伏伽敘了舊,難道還沒想明白?」
爾朱杲閒庭信步,悠然說著:「武德年間,隱太子手下有名親信名叫楊文干,被派去慶州擔任都督,負責幫隱太子訓練兵士,而後將其送往東宮……練兵是要花錢的,武器、盔甲、糧草這些都需要銀錢採買。」
張牧川接過話頭,斜眼看著爾朱杲,「其時隱太子與聖人爭鬥激烈,各自在外部署很是正常,但這畢竟不好擺在明面上,所以這採買的差事不能交由東宮的人去做,當時東宮之內有個叫李綱的……」
「這人原是隋朝的太子洗馬,只不過後來楊勇為隋煬帝楊廣所殺……及至大唐,他又做了隱太子的詹事,等到隱太子沒了,他又負責輔佐承乾太子……此人在貞觀五年已經死了,有些可惜。」爾朱杲點了點頭,笑著補充道,「這李綱有兩個孫子,一個叫李安仁,一個叫李安靜……而這李安靜有個紈絝老表,也姓李,單名一個肅字。」
第一百零九章
這李肅出自趙郡望族,隋末大亂遷居河內,之後李唐建立,他又搬到了長安,投靠遠房親戚李綱。
他才疏學淺,又愛吹噓,實在不受李綱的待見,便只是偶爾從東宮撿些跑腿的差事,掙點銀錢養家餬口。
日子一長,李肅接觸的權貴多了,又不滿足於現狀,轉而吹噓自己其實與高祖李淵一脈是遠房表親,因為他經常幫隱太子跑腿,所以相信這謠言的人很多。
高祖李淵、隱太子是何等雲端人物,自然不會出面澄清,再加上趙郡李氏與隴西李氏本就同源,硬要攀扯,也算是親戚。
李肅仗著「皇親」的名頭,在長安城內為非作歹,欺壓良善,經常強擄婦女入府,之所以事情沒有鬧開,除了這些受害者忌憚權威以外,還因為李肅每次淫辱婦女後,都會給對方一大筆銀錢。別人要是鬧到官府,他便說這婦女是樂戶,肯定是不滿價錢,故而誣告。
這法子百試百靈,只是到了楊府卻是不行了。
李肅看上了楊府的三娘,本想擄進府內,卻被李安靜制止,說這楊府有個親戚叫楊立本,是前隋戴國公楊汪之子,如今又在大唐朝中任職官庫部郎中,若是把事情鬧大了,恐怕不好收拾。
只是邪火難壓,李肅忍了好幾天,終究還是耐不住了,他輾轉反側,想到了一個絕妙的餿主意。
當時隱太子意欲增加東宮勇士,以防不測,便讓人秘密採買盔甲、武器。
武器是可以自由買賣的,但盔甲可是禁物。
李肅把這差事接了過來,變了個名目,說是東宮需要一大批鐵釜銅鼎,用作祭祀烹飪,他私下弄了個招投晚宴,邀請的都是長安城內數一數二的富商。
原本楊府是不夠格的,但李肅設了個局,讓楊府在宴會名額拍賣場裡撿了個漏。
楊家大郎喜不自勝,以為這是天上掉餡餅了,本想轉手賣了名額,賺個差價,但被李肅收買的僕從上前勸告,說搏一搏,小院換大宅,還能攀上東宮這棵大樹。
誘惑實在太大,楊家大郎便聽從了這建議,賭上全部身家參加李肅的招投晚宴,並且幸運地拿下了這一樁差事。
楊府辛辛苦苦把鐵釜、銅鼎採買回來,這才從李肅那裡得知,東宮要的是盔甲,根本不是什麼鐵釜銅鼎,楊府採買回來的這些東西全都會回爐重造,製成一副副盔甲。
私鑄盔甲,這是謀逆大罪,李肅以此為要挾,說想保住楊府上下所有人的性命,必須乖乖聽他的話,把那三娘送到府內,兩家聯繫緊密,如此楊府不僅不會招來災禍,還能跟著他飛黃騰達。
就在他奸計將要得逞的時候,東宮那邊傳來消息,說是幫太子運送鎧甲的爾朱煥、橋公山吃裡爬外,跑去高祖避暑的仁智宮告發,污衊楊文干謀反。
而且,有一名叫杜風舉的寧州人也跑到仁智宮舉發,直言太子與楊文干意欲謀反,想趁著高祖在外避暑的機會,把控長安,將高祖永遠留在仁智宮。
三人成虎,高祖大怒,便召隱太子李建成前去仁智宮敘話。
隱太子心裡害怕,叫來幕僚商討,有人提議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據城舉兵,但主簿趙宏智卻勸他前去請罪,畢竟秦王勢力強大,如果坐實了謀逆,那尉遲恭、秦瓊、程咬金、張公謹、李孟嘗、屈突通、侯君集等人必定殺來,無人能擋。
權衡良久,隱太子還是決定去仁智宮解釋清楚,這事兒也不麻煩,只要把楊文干叫來對質,自然真相大白。
誰知高祖派遣司農卿宇文穎到慶州傳召楊文干,這宇文穎與楊文干一商量,兩人真的反了。
高祖李淵震怒,派遣左武衛將軍錢九隴、靈州都督楊師道進擊楊文干,但不太順利,於是便讓親王李世民領兵平叛,並以太子之位許諾,結果秦王凱旋歸來,高祖卻不認帳了。
這事兒在當時說法很多,有人以最終獲益者便是元兇為理論根據,覺得整起事件都是秦王謀劃的,有人覺得秦王即便再厲害,也不可能讓隱太子給楊文干運送鎧甲,要知道周亞夫就是這麼沒的,隱太子要是不想謀反,怎會犯蠢,估計就是謀反不成,遇上了坑人的呆頭鵝隊友罷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