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然而大乾的雄主無論給後輩留下了多大的財產,後輩子孫也總有敗光的一天。
大乾的這任皇帝宣文帝在上位之前經歷了一場慘烈的多嫡之戰,先帝的皇子在多嫡之爭中幾乎死絕,活下來的也在宣文帝上位後的數年內不是病死便是鬱鬱而終,而宣文帝身為最後的贏家,卻也贏得慘烈。
他的子嗣在他登上皇位後僅活下來了一子一女,登基後前幾年後宮當中倒是有妃嬪懷孕,只是最後都沒能生下來,再之後,後宮內再無喜訊傳出。
也就是說,宣文帝只有一個孩子,根本沒有容錯率,偏偏這個太子又因為生長環境太過於安逸,長得有些歪。
本身實力平平,偏又沒有容人之量,性格也有些暴戾,如此倒也罷了,看在皇帝只有一個兒子的份上,大臣們也能忍。
但凡事就怕對比,宣文帝的那些皇兄皇帝可比他會生多了,不僅子嗣頗豐,其中能力出眾者還不算少數,這就讓很多臣子變得搖擺不定起來。
宣文帝的那些兄弟姐妹幾乎全都死絕,也有這個原因在,畢竟眼看著那些被自己踩在腳下的失敗者孩子一個個的往外蹦,他卻怎麼耕耘都沒有孩子,宣文帝怎麼看怎麼覺得自己是被他們下了黑手,導致了他不能再生育。
此為大乾的內憂,外患則是大乾曾經壓服的附屬國經過百年積累,元氣也漸漸恢復了,對大乾虎視眈眈,北方還有遊牧民族時不時去騷擾邊境。
不過這些,都跟原來的青鸞國沒有什麼關係,因為這個國家太過貧窮落後,一旦發生了天災人禍,還得向大乾求援,平常更是會借著朝賀之事去打秋風,讓大乾接濟自己,所以對大乾的亂相,這個國家反倒比大乾國內的臣民還要顯得更加憂心忡忡。
畢竟一旦打起仗來,就不知得多少年才能迎來結束,若是戰爭起時自己國家又剛好發生了什麼天災,那他們連個求援的對象都沒有,只能眼睜睜看著國內的百姓因為缺少食物、藥材而死去。
但現在嫏嬛來了,那這個國家就無法再置身事外了,只是結果是好是壞,嫏嬛自己也不能肯定。
說到底,她就是個過客,擔任皇帝只是為了學會如何將御下之術運用得純熟且不著痕跡,為了利益又該如何背叛曾經的盟友,自己決策出現了錯誤又該如何甩鍋……
而這個國家究竟是會走向鼎盛還是消亡,都是附帶的,鼎盛了,嫏嬛會有成就感,消亡了,嫏嬛心裡會有負罪感,但也僅僅只是負罪感,不會因此為這個國家陪葬,更不會想辦法重建這個國家。
不過儘管心裡有許多想法想要去實現,但在沒摸清這個世界的狀況之前,嫏嬛也不會輕舉妄動。
更何況,青鸞國雖然只是個小國,但內部的矛盾也不少。
因為原身的這個皇帝,得位不正。
倒不是說她逼宮了前任皇帝,而是她這個皇帝,純粹是憑運氣得來的。
前任皇帝育有兩女一子,由於他們國家的皇帝會是誰全得看大乾選誰,因此這三個孩子,接觸的都是相同的教育。
大姐天資聰穎,是前任皇帝最滿意的繼承人;小兒子性格跳脫,但天生體魄強健,驍勇善戰;唯有原身這個排在中間的,不尷不尬,就是個平平無奇的普通人。
當初三人一同去往大乾,由於大皇姐太過鋒芒畢露,且因長得貌美被太子看上了,因此為皇帝所不喜,而皇弟則是因為是個男子,先天就被宣文帝所猜忌,所以最終這個皇帝的位置,便落在了原身頭上。
宣文帝親自選的皇帝,青鸞國就是心裡再不滿,也只得捏著鼻子認了,連讓原身『病故』的想法都沒有,老老實實扶持她登上了帝位。
但原身能力確實普通,又有兩個出色的人最對比,自然便不怎麼得民心,朝堂當中,大姐為賢王,皇弟為德王,都有一批支持者。
主弱臣強,青鸞國內部自然就不怎麼安穩了。
而原身也沒用多大野心,登上皇位後反而覺得自己德不配位,數次上書希望大乾換個繼承人,也因為這個原因,讓朝堂上某些堅定的保皇派,也變得搖擺不定起來。
說實話,原身的這個神操作,簡直讓嫏嬛窒息,不管情不情願,這個位置都被你得到了,就算你主動退讓,又能得到什麼好結果?
更何況,你表現得越無能,大乾就越滿意,哪裡還會放過你?
真想退位,就應該努力造人,反正天高皇帝遠,到時候娃一生就死遁,做個富貴閒人,然後讓孩子登基,長姐和皇弟把持朝政,這種局面,相信大乾絕對是很樂意看到的。
不過現在這種局面,就得嫏嬛去面對了。
嫏嬛抓著頭髮想了想自己從竹簡上得到的信息,從表面上來看,無論是賢王還是德王都沒有篡位的想法,只是原身太過平庸,下的政令很多都被兩者反對,雖然最終的結果都證明他們的決策才是對的,但對原身這個當事人來說,她只看到了兩人處處與她作對。
如果他們真的表里如一,那肯定是最好的,如果不是,嫏嬛也不能解決掉他們,不然民心必失,所以他們如果真的有不臣之心的話,嫏嬛只能通過外部戰爭來作矛盾轉移,然後在找到接任者後一步步給兩者挖坑,最終『身不由己』、『不得不』下令圈禁他們。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