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三國徐庶真正的歸宿
鳳雛一語教徐庶,正似游魚脫釣鉤。這便是三國名士徐庶擺脫魏曹集團,自由翱翔的那刻。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徐庶到底去了哪裡呢?據現有的資料和傳說,這位向劉皇叔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而名留青史的徐庶在經過一番遊歷後到了青島膠南的帽子峰一帶隱居下來。
徐庶作為三國前期為數不多的智者之一,在劉備王朝的建立過程中曾經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了劉備的軍師後,徐庶大展才華,在數月之間連施妙計,殺呂曠斬呂翔,大破八門金鎖陣,敗曹仁取樊城,使劉備的士氣軍心為之一變,使曹操的囂張氣焰為之一寒,他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因其母被曹操所執,被迫降曹後,徐庶作過中郎將,御史中丞。但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其他史書,都未交代這位三國著名人物的去處,是作者無意間忽略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還是出於某種考慮有意識地避開不談?我們無從考證。徐庶的去處也眾說紛紜,在膠南近年整理校注的編纂於清乾隆年間的《靈山衛志》中找到了關於徐庶在膠南隱居傳說的記載,膠南的帽子峰現仍有徐庶廟的遺蹟,膠南民間有許多關於徐庶的傳說。
話從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說起:三國混戰,生靈塗炭,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劉備攜民渡江屍塞河道;赤壁一場大火,亡兵數十萬。面對殘酷的現實,加上老母親為自己的愚蠢而含恨九泉。徐庶悲憤到了極點,雖預謀擺脫了赤壁之戰的干係,卻也是萬念俱焚,無處發泄的他,不由地仰天長嘆:“我徐某,報國有心,卻無力回天;不忠、不孝,枉為人臣。”滿腹文韜武略的他眼睜睜地看著數十萬兵士喪身火海而不能請纓解救,卻行若無事,回想起少時“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不幾與草木同腐”的誓言頓覺羞慚自穢,更無顏面見世人。
年輕時雄心萬丈、豪氣沖天,只想尋得明主,得以為國家運籌帷幄。不僅可以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為“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理想竭儘自己的智慧,遏止住大漢的衰落,象古賢管仲、晏嬰仁名垂於竹帛、德光施及草木。可是綜觀當時天下之勢,已成鼎立,曹孟德雖敗赤壁,卻具天時。此人雖虛懷納士,終是梟雄,爭權奪利之徒,挾天子令諸侯,以百萬將士之白骨,搭建自己通向權力頂峰的台階,不能扶漢家之威,救黎民於戰火塗炭之中。孫郎安居江東,占盡地理之利,亦虎視眈眈,難免興戰火之燎原。心灰意冷的徐庶,內心的悲酸只有自己明白。他百感交集,滿腦子是退隱江湖、與世無爭的念頭,盼望著歸隱山林、清風掃門、明月侍坐的時光。在曹操造好銅雀台待鎖二喬時,正春風得意,此時的徐庶已易裝、潛形,避開繁華鬧市,一路出散關、繞長安、游嵩山、回穎川。拜泰山、走青州、訪蓬萊、沿渤海灣畔尋訪;踏上了秦始皇三次登台祭拜、刻碑頌德、求長生不老仙藥的琅琊台。他拜祭了始皇帝、漢武帝均來琅琊祠過的四時主神,探訪先祖徐福的足跡。徐福是齊鄉方士代表和首領,而琅琊則是齊方士最集中的地區,有著眾多的人數和實力。與徐福同時的方士首領,被後人尊為神仙的安期生即是“琅琊阜鄉亭人”,曾與秦始皇“語三夜”。也許,徐庶是被琅琊的名氣和眾多的“神仙”吸引來,他也要到這裡修煉成仙。
他剛登臨泰山之頂領略一覽眾山小的豪氣,又立足琅琊台感受秦始皇君臨天下的英武。泰山雖高,然觀日出,難見大海,而琅琊台觀日則可目睹其從海底升騰之全景,更為壯麗。站在琅琊台上,放眼望去,洶湧澎湃的大海,無涯無際,朝夕暉陽,讓人心曠神怡。腳下雲遮日靄,水回天籟;鶴舞松濤之上,鹿呦澗水林陰,大珠山、小珠山、水靈山島、齋堂島(為秦始皇齋戒的小島)環伺周邊;觀龍灣的白龍戲灘,海市蜃樓的時隱時現,這一切令他陶醉,使他忘卻了戰場的血雨腥風。
他到了與琅琊台隔海相臨的大珠山。大珠山僻荒一域,怪石嶙峋,與海天相依。走兔飛烏,碧樹成陰,松濤訇鳴,澗泉戲流水,白雲舞清風。山上有峰狀如帽子,曰帽子峰。峰下麓角入海。潮湧起處白雪橫鋪,蛟梟龜壽,漁礁存生。白帆孤影盡窮天際,一派仙家樂土,隱士聖地。他選擇了帽子峰隱居下來。玉盤罩頂的帽子峰上,寬袖逸衫,劍影青鋒。丹爐紅光閃爍,香菸繚繞,風吼簫和。半仙之體的徐庶這時候已達到忘我的境界。隨後的歲月里,鄉民們經常見到一位仙姿道骨的長髯隱士穿行於膠南沿海一帶。他就是厭倦戰爭的軍事家、歸隱帽子峰的社會活動家徐庶。據青島市博物館及青島市社會科學研究所的考察,距離帽子峰不遠的徐山(原屬膠南,今為青島市黃島區)即因徐庶而得名。傳說三國時,徐庶從大珠山經過這裡,在西山的山洞中住過一夜,故將該山稱為徐山,即徐庶之山。在牛王廟山西坡的石頭上,有兩段長數米的粗如茶杯、狀如自行車轍印的石槽,當地人說這是徐庶當年推著獨輪車經過時壓下的車轍印。在徐山東坡有徐庶洞,數年前因採石而被人炸毀,現僅餘一大石坑,約100平方米。
徐庶用那淵博的知識和過人的智慧幫助鄉民。他知天文、曉地理,為漁民出海打魚選擇適當的氣候時令。躲惡風、除蛟害,用他的岐黃之術為老百姓排憂解難。教農人採桑養蠶,耕種五穀,承平富庶。鄉人有難無不傾心相助,他為當地老百姓做了大量的好事,同時也留下了很多有關他的傳說故事,在膠南還有“徐庶不離帽子峰”之諺。在《靈山衛志》中就記載有徐庶在膠南活動的傳說。他被鄉人奉為神仙,傳頌方圓數百里。若干年後,人們在大珠山帽子峰建起了徐庶廟,從此香火不斷,供奉達到了狂熱的程度,無事不求。過往漁民和膠南、膠州、諸城、高密等地的群眾都來進香,十分敬重。象南方人出海前拜祭媽祖一樣,此地人出海則是到徐庶廟叩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