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頁
朱淵當時設想得特別好,那就是他輕徭役低賦稅,再把百姓全部劃分好他們要做的事。這樣一來,大部分的百姓老老實實種田,吃飯,睡覺,一部分的百姓產出生活必需品,這樣一代又一代地延續傳遞下去,他們朱氏梁國也就能千秋萬代。
一開始確實如他設想一般,不管是種地的還是上了工籍的百姓都對自己的生活特別滿意。
甚至那會兒上了工籍的家庭特別吃香。
因為非要說,這就相當於公務員鐵飯碗。不僅如此,這些上了工籍有手藝的匠人也會私下幫鄉民打造跟維修農具,這樣不僅能收穫個好名聲,更能賺點小錢。
可隨著梁國逐漸衰弱,活不下去的農民在失田之後還能逃竄求活,工籍人逃竄就是逃避服役,是要被抓捕的。
同時,梁國後期的攤派任務越來越重,錢跟糧從最初的層層剋扣到後期不再下發,甚至連打造器械的材料都需要自己去配備。這導致很多匠人在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只能成為逃犯,或者想辦法偷工減料。
這也是為什麼,後期梁朝打仗,士卒身上窮成這樣。大多武器跟甲冑質量也相當的差,幾乎沒什麼用。
張博士當時就因為梁國吃了不知道哪裡的敗仗,上面的老爺們不知道怎麼說的,怪罪於器械不精良。於是層層怪罪,最終定罪為工匠剋扣朝堂精鐵與錢糧,要抓一大批的工匠砍頭。
當時幸虧他為人不錯,同鄉村里人看到了衙役身影后就趕忙來通知他。他丟了全部家當就帶著全家人往深山老林跑,後來不知道怎麼就隨著流民到了涼州。
現在想來,當時他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張博士是吃過苦的人,這會兒年紀也大了,對比今朝,總是時不時地忍不住追憶往昔。
「好啊,您這手藝好得很,這織機取名字了嗎?」
張博士頓時搖頭,「沒,等這個月把織機的製造工序整理成冊,回頭上報陛下,看看有沒有那個運氣,讓陛下賜個名字。」
說起這事,張博士就滿臉期待。
現在的日子可不只是吃飽穿暖,關鍵是誰能想到,一個工匠還能光宗耀祖啊。
老婦人又看了一圈,她本來想親自上手試試看。
可惜這台織機太大,要運作起來對身體的靈活度還有力氣都有一些要求。她年紀太大,實在是沒那個機會了。
誰知老婦人剛可惜地搖了搖頭,外面忽然就傳來了一陣吵鬧聲,但很快又安靜了下來。
而後,一群身著紫、綠相間,腰間佩戴統一垮刀的英武士卒率先走了進來,不少參觀的學生跟老師更是立即被帶著離開。
老婦人跟張博士對視一眼,馬上明白是陛下來了。
這些身著鮮艷官服又十分英武不凡的士卒一看就是錦衣衛,能讓這些優中選優的錦衣衛這麼大張旗鼓地小心防備,除了陛下出行也沒別人了。
老婦人幾人立刻恭敬立在一旁,果然沒多久就看到陛下帶著笑走了進來。
「起來,不用行禮了。」
龍行虎步而至,李昀趕緊讓人扶起裡面的人。吳博士跟張博士都年紀一大把了,哪裡吃得消太繁重的禮節。
李昀看她二人小心翼翼的模樣,倒也沒多說什麼。
吳博士跟張博士原先都是大字不識幾個的小民,第一次見他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現在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董海川,去搬兩張椅子讓吳博士他們坐,朕先看看這台織機。」
吳、張二人連連謝恩,甚至眼睛都有些紅了。
尤其是吳博士,未做這個蠶博士之前,自己的親爹娘、丈夫、兒子…沒有一個如此關心過她。
反倒是陛下…如此聖人竟然會如此關照她一個老婦人…真是真是…她總是不知道該如何去誇讚陛下。只是之前由隴縣開始建造,而後陸續在各地建造起的李氏生廟,她總是去上一炷生香。
甚至家裡面她都專門讓人修了一個小廟,逢年過節,都是先拜陛下再祭祀的先祖。
她想,這樣的皇帝最好真的能萬歲萬歲萬萬歲地活著。
李昀是不知道老婦人在想什麼,他只是繞著織機走了一圈,有些感嘆,這不就是大學生昀哥兒記憶中的大花樓織機嘛。
朱淵對百姓很好,稅賦是歷代皇朝中最低的。可問題是他也喜歡百姓老實,越老實越好。
這導致梁國終其一朝,創新能力特別差。
很多社會常用工具,一直就沒怎麼進步。就算誰發明出了什麼有用的東西,也基本只在小範圍傳播。
因為朝堂不支持甚至打壓。
這也是為什麼當初番薯在揚州、廣州一帶已經獲得了當地百姓的一些認可,意識到了它在產量上的優越性。還有當地縣令去進獻番薯,可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一直等到李昀意外發現,這才推廣了起來。
「其形似高樓,織錦又繁複華貴,這織機就叫花樓織機吧。」李昀笑著給這織機取了名字,又順帶勉勵了張、吳二人。
絲織品好啊。
李昀看著這台高大的織機,各種華貴的織錦、茶葉、瓷器…這些東西他以後都要傾銷出去,然後去換大批的金銀錢財、書籍、人才甚至各種礦產資源。就算現在沒能力用沒關係,搬回來堆著,後世子孫總會用的。
看完了織機,李昀又去找了醫科院找吳禰。